他是影迷最期待的导演之一,是中国科幻电影界最有分量的声音。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与进化之中,始终能看见他的努力、坚持和自我超越。他只用作品说话,每个细节都追求真实、颇堪玩味,为影迷所津津乐道。在他和合作者们的努力下,中国科幻电影有了崭新的面貌,无论故事本身还是特效制作都达到崭新的高度,《流浪地球》足以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中国新闻周刊》 评)[1][1]
郭帆是有着理想情怀的电影工匠。作为“新力量”导演的主力,他对当下电影现实语境、本土文化特质和电影工业美学有着清醒的体认,在创作中始终遵循社会体制规约和电影工业标准化要求,努力去适应“工业4.0”时代的产业化生存、技术化生存和网络化生存。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他者经验的参照下,他从受众、市场出发,自觉探索工业化制作的方法、途径,实现类型电影的“在地化”。在中小成本电影类型创作上取得成功后,他大胆挑战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科幻类型,为中国类型电影拓荒,并在创作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超越文化隔阂,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了 “新力量”导演建构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勇气和担当。(曾静蓉 评)[2][2]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坠落地表的月球残骸……电影导演郭帆说,《流浪地球》系列的创作历时8年,但从儿时种下科幻梦到这颗种子发芽,他还多走了21年。幸运的是,经历了大量的调研、深耕,他和团队逐渐找到了科幻片的“中国式”表达。(央视新闻 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