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荧,中国著名演员、导演,作品涵盖了故事片、戏曲片等多种类型。年幼时在安徽安庆读过私塾,194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祁阳县平倭剧团。1942年参加抗敌演剧九队任队员。1943年参加抗敌演剧七队,出演过《重庆二十四小时》《家》等多部话剧。[1][1]1946年,随队到广州,此后进入南群影业公司任演员,曾参演电影《恋爱之道》《新关东大侠》。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与部分港澳电影工作者返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创建工作,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影)任演员、译制片导演、艺术处行政负责人、编辑处行政负责人。[1][1]期间,他在《无形的战线》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影片《赵一曼》中扮演张医生。1951年,方荧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转入导演行列,先后调任译制片导演、艺术处处长。在影片《走向新中国》中,他担任副导演,逐步积累导演经验。1956年,方荧正式任导演,先后执导了《如此多情》、《女社长》、《铁道卫士》、《借亲配》、《花为媒》等多部影片。其中,反特片《铁道卫士》和评剧《花为媒》成为其代表作:《铁道卫士》本着“曲折惊险但不求离奇,适当进行合理虚构”的原则创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名片[2][2];《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由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以幽默诙的手法讲述了一段阴错阳差的爱情故事。片中《报花名》《闹洞房》等经典选段传唱至今,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的艺术瑰宝。1970年代,方荧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79年,担任《山乡风云》导演、编剧并在片中饰演何奉。1983年,执导戏曲片《真假美猴王》。1986年,他担任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昆曲片《牡丹亭》的导演。方荧的艺术生涯贯穿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多个重要阶段,从早期参与东影建设,到在北影推动译制片工作,再到在珠影延续创作活力,他始终坚持艺术探索,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