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李

姓       名

戴传李

性       别

职       业

制作人

国       家

中国台湾

去世日期

2008-08-18

出  生  地

宜兰

人物介绍

1926年出生于宜兰,是日治时期民族运动者蒋渭水的外甥。与许多知识份子一样,光復之初戴传李对来自中国的国民党至表欢迎,旋因官僚太过腐败而大感失望。正当此时,又自蒋渭水遗留图书馆中接触到马克思等左派思想,并有机会读到毛泽东的言论,于是一腔淑世热忱尽托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并于民国三十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后因朋友牵连,戴传李被判到火烧岛(绿岛)管训两年,民国四十年出狱。这段经历促使他放弃差一年可得的学历也从此不涉政治,走上与过往经验无涉的戏剧界,并成就一番事业。

民国四十一年,经台大师长介绍进入地方戏剧协进会。负责修改戏码剧本,薪水三百元。在会中认识蔡秋林、陈澄三、戚醒波等人,这些人与他后来的电影事业有莫大的关係。民国四十七年,因蔡秋林的鼓励,戴传李加入蔡的美都影业社,正式侧身第八艺术。在此其间,蔡担任制片,戴為排片,这段经验使他由电影的门外汉踏入电影的门槛,产生了兴趣并小露头角。民国五十年,脱离美都自立「永新」影业社,以邵罗辉导的《桃太郎》為创业作,并以《流浪三兄妹》、《寻母三千里》打下半壁江山,从此在台语片圈中霸坐山头,隐隐与赖国材的「台联」相抗衡。永新出品的影片以文艺片称胜,因为他偏好文学,较满意的作品《地狱新娘》、《悲恋关仔岭》、《暗淡的月》等均改编自文学名著;又因古典音乐的素养,使他格外重视电影录音配乐;为拍摄水準较高的影片,不惜投下较一般台语片为高的本钱,可以说永新的影片在某个程度上反映出戴传李的个性及特质。

片之外,戴传李在发行方面是绝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他担任排片人以来,建立一条北自基隆南达屏东的发行院线。在诸多合作导演中,戴传李欣赏辛奇,认为他较有内涵,适合导「文艺片」,但邵罗辉与他却似乎存在一种宿命的因缘,永新创业作《桃太郎》,奠基作《流浪三兄妹》,结业作《流浪三兄妹(国语版)》都是由邵罗辉执导。

民国五十年以来,因国语彩色片的大兴及电视台的出现,台语片渐渐没落,永新的出片量也减少,发行业务仍持续,自嘲為人代理发行无异於开「当铺」,片公司向他借钱拍摄、冲印,之后将影片「典当」给他交由发行,而这种片子多半连成本都无法回收,就这样出多入少;又因帮人背书被倒;国语版《流浪三兄妹》花了三百六十万拍摄,又因无钱冲印拷贝,至此,戴传李不但元气大伤,更且负债累累,民国六十九年,结束电影事业。共计拍台语片六十余部,国语片七部,发行不计其数。2008年8月18日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