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生,桐城高中毕业之后,向往电影工作的他于1936年进入位于南京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担任照相工作。也随著该厂因为1937年中日战争的爆发,一路迁到四川的重庆。1943年加入了中华教育製片厂,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才回到上海,并且于1947年进入大同电影公司担任技术员。1949年又因为内战关系,方状猷随农业教育电影公司摄影师王士珍来到台湾,在农教台中製片厂担任摄影技术员。
除了拍摄16厘米短片、纪录片外,方状猷于1950年农教出品的《恶梦初醒》中,担任第一摄影助理。 随即在1952年于陈文泉导演的35釐米纪录片《自由中国工业》中,首次担任摄影师。1953年,担任剧情片《美丽宝岛》摄影师,之后陆续拍摄多部制作严谨的台语片作品,以他本身的摄影技术基础和经验,拍摄多部同步录音作业的台语片作品。
1957年拍摄的《母子泪》是他最后一部摄影作品。刚从台中迁至台北的中影制片厂派任方状猷为摄影器材管理员,负责摄影器材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1973年9月,他从中影退休,并接著在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今的世新大学)电影科担任讲师,教授电影摄影技术,一直到1975年7月26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北。
1915年生,桐城高中毕业之后,向往电影工作的他于1936年进入位于南京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担任照相工作。也随著该厂因为1937年中日战争的爆发,一路迁到四川的重庆。1943年加入了中华教育製片厂,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才回到上海,并且于1947年进入大同电影公司担任技术员。1949年又因为内战关系,方状猷随农业教育电影公司摄影师王士珍来到台湾,在农教台中製片厂担任摄影技术员。
除了拍摄16厘米短片、纪录片外,方状猷于1950年农教出品的《恶梦初醒》中,担任第一摄影助理。 随即在1952年于陈文泉导演的35釐米纪录片《自由中国工业》中,首次担任摄影师。1953年,担任剧情片《美丽宝岛》摄影师,之后陆续拍摄多部制作严谨的台语片作品,以他本身的摄影技术基础和经验,拍摄多部同步录音作业的台语片作品。
1957年拍摄的《母子泪》是他最后一部摄影作品。刚从台中迁至台北的中影制片厂派任方状猷为摄影器材管理员,负责摄影器材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1973年9月,他从中影退休,并接著在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今的世新大学)电影科担任讲师,教授电影摄影技术,一直到1975年7月26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