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导演来说,对生活、经历的独特感知,是铸就一部好作品的关键。白雪对电影有很好的直觉,内外环境对她的打磨也带来一些帮助……完成了这部有诚意的影片。(田壮壮 评)[1][1]
毋庸置疑,同过往的青春题材影片相比,《过春天》不论是完成度、质感还是同青春发生耦合的触点都高级很多。(《北京青年报》 评)[2][2]
这部影片(《过春天》)让我有一点吃惊,因为它呈现出来对电影视听语言强烈的自觉意识及很好的掌控力,不生涩,也不刻意炫技,在新导演中很少见到,完全不像处女作。(索亚斌 评)[3][3]
白雪以女性导演独有的细腻和敏锐, 展示了“单非少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存在与觉醒。影片不仅涉及友谊、初恋、叛逆、迷茫、代际关系等青春片的常规主题, 更巧妙地将“单非”子女的身份认同、“深港”关系、两地年轻人的精神困境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性话题包裹在这个成长故事之中。(《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