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山探索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郭帆 评)[1][1]
影片与他本人的气质有些难分,可触摸到的真实感与强烈的网感,这是经历过互联网浪潮后积攒的。(《中国电影报》 评)[2][2]
孔大山导演的一系列短片和首部长片已经明显展露了他的作者性:捕捉和关注人在庸常生活下细微的、不易察觉的、顾左右而言他的、暗涌的情感主题,充满想象力、游戏性的情节设置和作品间的互文性、幽默感。(《电影新作》 评)[3][3]
孔大山导演的作者意味不在于风格的一贯性,而是他作品中体现出的关心个人情感主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融合黑色幽默,构建一个私人化的影像世界。(《电影文学》 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