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jian Jiang
江爱坚,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幕后创作者,以其细腻的绘景与美术设计为多部经典动画注入灵魂。他活跃于20世纪50至90年代,长期任职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参与了近20部动画作品的制作,尤其在背景绘制领域贡献突出。
江爱坚的艺术生涯贯穿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其作品风格融合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动画叙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在《骄傲的将军》(1956)中,他参与背景绘制,该片开创了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先河,将京剧元素融入视觉设计,其绘景通过水墨意境与建筑细节的刻画,营造出古代将军府的宏大与威严。1979年的《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江爱坚负责绘景工作。他以青绿山水为基调,结合敦煌壁画的色彩语言,将陈塘关的市井烟火与海底龙宫的奇幻世界形成强烈对比,为影片奠定了史诗般的视觉基础。在《雪孩子》(1980)中,他与方彭年共同担任背景设计。为呈现冰雪世界的纯净与温暖,他们采用冷色调与暖色调的交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松树枝桠上的积雪、木屋烟囱的袅袅炊烟,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与情感张力。
江爱坚的工作覆盖动画制作的多个环节,从早期的《小鲤鱼跳龙门》(1958)到后期的《阿龙和利利》(1989),他不仅参与背景绘制,还涉足美术设计。例如在《小溪流》(1962)中,他以水彩技法表现溪流的灵动与自然景观的生机,为影片注入了清新的田园气息。江爱坚的绘景艺术注重细节与意境的统一,善于通过环境烘托角色情感。在《画廊一夜》(1978)中,他以夸张的透视与扭曲的线条描绘“四人帮”时期的压抑氛围,将政治隐喻融入视觉语言,展现了动画作为社会批判工具的可能性。这种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成为上美影厂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他与特伟、钱家骏等艺术家共同构建了上美影厂的创作体系,其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为后来者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影片提供了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