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表现以色列社会 手法至简情感至深
时间:2012.09.02
来源:1905电影网

哈希德家的小女儿希拉最终嫁给了自己的姐夫
电影网讯(文/威尼斯电影节报道组) 9月1日,威尼斯电影节第4天,以色列影片《填补空白》亮相主竞赛单元。影片通过三场婚礼和一场葬礼,呈现出了以色列社会东正教家庭的文化和面貌,同时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男女关系的思考和见解。影片无论是情节还是拍摄手法都异常简单,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却能直抵人心。
影片《填补空白》讲述了哈希德家的小女儿希拉年满18,已经选好了意中人准备出嫁。但是自己怀孕的姐姐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孩子和自己的丈夫尤罕。为了能留住孩子,希拉的母亲希望能够将小女儿嫁给姐夫尤罕,填补姐姐留下的空缺。
有人曾经说,婚礼和葬礼是表现一个社会的文化最好的地方,《填补空白》可以说很好的验证了这句话。影片利用三场婚礼,很好的将一个东正教家庭所处的社会的文化,呈现到观众的眼前。片中男性的黑色礼服,圆形的帽子和长长的鬓角的小辫,各种祷告和仪式,无不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社会的宗教家庭,同时这是一个绝对服从传统的家庭和社会。
而当刚满18岁,正是恋爱的最好时间的希拉面对嫁给意中人,还是嫁给自己的姐夫这样的抉择时,其挣扎和纠结更加让观众关注。而当希拉最后选择了后者时,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结局太不公平。但是这样的选择恰恰最能体现导演对男女关系极具深度的见解,虽然不是一见钟情或者战栗的初恋,但是一对男女在特殊情况下,心灵渐渐靠近的过程,是一样美好的。
影片的拍摄手法可以说异常的简单,首先是平铺直叙毫无花活的故事讲述,然后是几乎全程的室内拍摄。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极浅的景深和极紧的景框,每个镜头仅能容下一张清晰的面孔;极紧的景框将人物牢牢锁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而出现多人常绵师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这些似乎在暗示观众,这些人虽然困于传统之中,但是同时也在家人和朋友的保护圈内。
有意思的是,同天上映的美国影片《大师》有着复杂的叙事和极尽癫狂的表演,而《填补空白》却用最简单的故事和最简单的手法,一样打动了银幕前的观众。
电影网评分:4.0分
高潮:
希拉身穿传统婚纱,前后摇晃背诵着经文,母亲和其他女性亲友纷纷来祝福。希拉以笑脸相迎,抬起头来时却哭花了双眼。屋外自己的新郎走了进来,正是死去的姐姐的丈夫尤罕。后者为希拉披上白色的盖头,众人退出房间,主观镜头,烛光退去黑暗降临。
加分:
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演员,似乎都是非职业演员,百分百的本色出演。
神来一笔:
影片所有的镜头中,都用了一种类似于柔光的效果,所有人和事物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晕,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梦中。
【电影网】www.1905.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