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哑火 揭综艺节目的电影化之路
时间:2014.01.08
来源:潇湘晨报

《爸爸去哪儿》仅7天就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
电影化是趋势,但并非所有节目都适合
综艺节目翻拍影视剧由来已久,当年就出过“超级女声”电视剧以及电影《乐火男孩》,但观众接受度其实并不高。如今除了《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电影版也进入审片阶段,相比金磊的票房“豪言”,《爸爸去哪儿》宣传方相关人士赵晖显得乐观而谨慎:“综艺节目电影化已经成为了未来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综艺节目都适合。”
有粉丝基础,内容与节目有关联
在赵晖看来,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爸爸去哪儿》是绝对适合拍成电影、且不会惨淡收场的特例,“综艺节目电影化想要取得好的票房和成绩,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看节目的群众基础,这分为观众基础和粉丝基础。观众或许只会在家里观看电视节目,不一定会花钱走进影院,但粉丝却是愿意为偶像买单的”。其次,赵晖认为,电影版是否会引起大的反响,还跟电影是否与电视节目有联系相关,“如果是单纯做一个新的故事和剧情,脱离节目本身,那电影对于粉丝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如果与节目有一定的关联,反而会引起众多粉丝的共鸣”。也因此,对于外界认为的电影是节目的升级版,赵晖并未否认,“电影跟节目一样,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真人秀路线”。
不需要按剧本背台词,时间自然短
与一般电影制作周期不同,《爸爸去哪儿》仅7天就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这也使得外界对影片的质量存疑。赵晖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它不需要按照剧本去套,我们现场23台摄像机纪录的都是爸爸和孩子们的真实反应,这就减少了很多记台词的时间。而通过电视节目的拍摄,演员们已经练就了很好的默契,不需要磨合,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拍摄时间。而从电影内容上来说,我们是从几千个小时素材中挑出精华部分组成了这部电影,是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
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对于票房难道就没有一点担忧?对此,赵晖表示,“如果单纯地以收视率来预算票房的话,是不准确的。对于票房我很乐观,但要我说一个具体的数字很难。我只能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爸爸去哪儿》并没有竞争对手”。
【观点】
模式有创新,但很容易走入误区
在影评人谭飞看来,热门综艺节目翻拍成电影,“不管之前节目做得多好,收视多高,电影还是跟质量有关”。谭飞表示,尽管综艺节目都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电视是免费的行为,而电影是付费的行为,“喜欢看节目的人,不一定会为了电影而买单”。
谭飞介绍说,综艺节目电影化是一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存在很久,但在国内成功的不多,“综艺节目电影更多的是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衍生品存在,电影性就相对少了一些”。在他看来,这种模式并非不好,“起码可以让中国的电影多一些新的变化和创新”,但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太过于依赖原有的电视节目,想着节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粉丝愿意买单、热度和人气都在,就贸然行事,却没有遵循电影的制作规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