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那些传说:为什么要看妖魔鬼怪恐怖片?

鬼娃娃里木偶似乎是最可怕的
【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
传说:教徒们的消灾解难
万圣节不仅是成人们“胡闹”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甜蜜的一天,因为他们要被打扮成萌哒哒的小怪物挨家去要糖,只要敲门喊上一句“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就能得到各式的美味糖果。如果大人们抠门不给的话,那就等着小淘气们的恶作剧吧,比如你家门把手上突然被涂满了胶水。
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头,也有两个不同的传说。第一种依旧起源自爱尔兰。古西欧时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设宴吃大餐,因此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同时,村民们也都会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以防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他收成。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万灵之日”(All Souls Day)。在这一天,信徒们会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死寂》中的人遇害死状都没有舌头
不论传说到底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万圣节的“鬼片”里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娃娃,而且毛骨悚然的感觉总能比那些造型恐怖的鬼怪们更让人哆嗦。而最经典的当属是比利娃娃(Billy)啦,脸上带有蚊香圈腮红的它起名来自美国著名杀手比利小子。而在《电锯惊魂》系列和《死寂》中,它都让人过目不忘。
“电锯杀人狂”约翰老头子非常喜欢孩子,本打算给未出世的孩子做个礼物或玩具,没想到孩子没了。于是陷入痛苦的他在成为杀人魔王之后,就做了这个比利木偶来代表他和他的审判,也可以理解为纪念他的儿子。不过电影中出现木偶的镜头通常是在被困者所看的录像里,其实这是约翰之前通过变声器用自己的声音就录好的,但这也更加毛骨悚然。
而在《死寂》中,讲述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你要小心来自玛丽·肖的凝视,她没有孩子,只有玩偶;如果你看到她,不要尖叫,否则她会扯开你的嘴巴撕掉你的舌头。这个小镇一直就在笼罩在这个童谣的诅咒之下,只要有玩偶出现的地方,就有人遇害,死状一样,都是舌头被割下、嘴巴大大地张开。当原本以为不会动的木偶比利默默扭过头,缓缓地、缓缓地转动眼珠子盯着你时,绝对能把你吓僵再也动弹不得。
木偶杀人的电影还有《招魂》中眼睛会流血的“安娜贝拉”、安东尼奥·霍普金斯主演的《傀儡凶手》或是《魔偶奇谭》系列,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超闹鬼》中的恐怖小丑换换口味。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