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说爱谁? 台片来大陆“水土不服”怎么破?

6月26日,《对风说爱你》、《恋爱排班表》、《听说》三部台湾电影同时登陆内地院线。 然而连日来几部影片票房低迷,影院排片也是稀疏惨淡。即使算上19号上映的《我的男友和狗》,四部影片的票房总和也没超过3千万。台湾电影在内地市场又一次惨遭票房滑铁卢,又一次……而这其中最让人感到遗憾的莫过于老牌导演王童的《对风说爱你...



【叫好不叫座:台片来大陆的“水土不服”】

 本土意识太强 墙内开花墙外不好香

 

    与财大气粗、热火朝天的内地市场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电影长时间依靠辅导金制度撑起质与量的局面,到世纪末台湾电影年产量甚至惨淡到近个位数,平均票房不到百万的境地,到2006年的时候,台湾电影的本土市场占有率也仅有1.62%。……即使这几年越来越重视市场、票房持续走高,但总的而言也多是“墙内开花墙内香”,难以向其他华语文化圈输出。

 

    而细细考究也不难发现,自07、08年开始,台湾本土票房大卖的影片基本走的都是青春片的路数,《刺青》(2007)、《练习曲》(2007)、《九降风》(2008)、《囧男孩》(2008)、《听说》(2009)、《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星空》(2011)……这些表面上带动了台湾本土电影的票房,但这类影片选用年轻偶像演员出演多是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背后其实包含了资金短缺的无奈。但就算是刷新了当年台湾电影在内地票房纪录的的“那些年”,内地票房也只有区区六七千万,即使是在三年前的排行榜上也只能排到四五十名。

 

    此外,从气质上讲,无论是秉承日系纯爱电影的“小清新”系还是扎根本土历史文化的“大格局”系,都与当下内地观众的生活节奏和审美习惯相去甚远:

 

    白衣飘飘的单车少年、闲散惬意的下午茶、小情小爱的独立音乐、羞涩稚拙甚至“矫情”的台词对白……在“太平洋的风”常年吹拂下,慢条斯理、不疾不徐几乎成了台湾文艺片的代名词。但内地人的生活则完全是与之相反的景象,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高速高压的生活方式注定了内地观众不会给这样的电影太大的耐心。多年来好莱坞电影注重视觉奇观构建、叙事节奏鲜明的特点又对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成为台式小清新无法在内地取得普遍成功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台湾格外浓郁的人文气息,也使得台湾电影从创作开始,就不是特别照顾普通观众的观感。长镜头美学的广泛应用使得影片长度动不动就超过两个小时;为了突出演员的表演,音乐和对白又往往较为稀薄,这就无疑提高了观众们观影的门槛,使得这样的电影注定只能被小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们消化推崇。

 

    而要欣赏像王童这样的台湾乡土导演的作品,则需要对台湾的近代史有相当的了解。要彻底看懂《赛德克·巴莱》这种“大格局”史诗巨制则更需要进一步了解台湾复杂的原住民历史。历史和文化长期的隔阂与陌生,成为内地观众理解台湾电影的一个不小的障碍。



 

市场规模有限 人才济济投资却不给力

 

    台湾拍电影的成本大多在2000万至5000万元新台币左右(400万到1000万人民币左右),这种投资规模的电影在亚洲市场上面竞争非常吃力,但内地花一亿人民币(近5亿新台币)拍片也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投资。

 

    因此,为了争取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新生代演员加入内地投资的影片中:比如郭采洁与郭碧婷(《小时代》系列)、陈柏霖陈乔恩《后会无期》)、彭于晏《匆匆那年》)等,并且这些影片的票房都很火爆。

 

    导演方面,尽管2009年曾有台商郭台铭倾力投资的《白银帝国》力图开启两岸合拍片的首个高峰,但影片上映后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难以服众;2012年和2014年蔡岳勋导演的“痞子英雄”系列创造了合拍片的票房记录可惜口碑持续走低;倒是2012年钮承泽《爱》成绩尚可,但这显然也远非其最佳水准的作品。总体而言还台湾导演中尚未出现香港片导演那样“识时务”的北上大军,现阶段的所谓合拍还带有试探的意味……

 

    同时,在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当了多年老师的王童也坦言台湾的年轻人非常有创意、有想法,对电影不计酬劳地热爱、一味傻乎乎地付出,认真程度比他们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台湾有几千上万的电影专科院系学生,却只有一个2300万人口的市场,“又要生活,又要理想,理想撑不住面包”。而大陆市场人口基数大,即使是一些电影界的“泡沫”题材,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改变,因此台湾影人进军大陆是必然的。两岸合拍模式的探索之路虽然漫长但也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咖明星太少 “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作寥寥

 

    近些年来较知名的台湾电影中的演员多为偶像剧出道,但其实台湾偶像剧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才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2001年风靡亚洲的《流星花园》是台湾偶像剧的代表作。从2008到2010年间,台湾偶像剧发展至最高峰。台湾三立电视推出的《命中注定我爱你》《下一站,幸福》和《败犬女王》纷纷创下收视新高,尤其是《命中注定我爱你》一举奠定了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地位,也让阮经天成为了台湾偶像剧收视率的保证。但2011年后,台湾偶像剧开始走下坡路,12年以后几乎在内地没有任何影响力可言。就连陈乔恩也要靠在《笑傲江湖》中反串东方不败来争取内地市场。

 

    男演员方面,目前算得上一线大咖的年轻演员非常稀少。阮经天主演的电影《艋舺》《军中乐园》尽管口碑不错,前者还为其赢得了金马影帝,但两部影片都没能在大陆上映,所以阮经天在内地的知名度并不算高;“痞子英雄”赵又廷倒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只可惜电影版相较电视剧版口碑差得太远;陈柏霖虽然人气不低,但他出演的电影文艺色彩太浓更多偏向小众……其余像杨佑宁、张孝全则更是没有在内地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

 

    这样算下来,目前只有彭于晏人气旺盛,且有《翻滚吧!阿信》《激战》《寒战》等多部内地知名度较高且口碑尚可的作品,近期又有新作《破风》和旧作《听说》的上映,可以说是目前在内地活跃度最高的台湾男星。

 

    女演员方面,目前也只有郭采洁最为活跃。光是今年暑期档,郭采洁就有《对风说爱你》、《小时代4:灵魂尽头》《煎饼侠》《巴黎假期》四部作品上映,恰好和也有四部作品面世的内地“劳模姐”白百何大PK,但从二人参演作品的体量和角色的重要程度上看,郭采洁参演的这几部作品没有一部足以成为其代表作。

 

    与郭采洁并称“双郭”的郭碧婷虽然有着“氧气美女”的美名,但内地观众对她的印象可能更多来源于口碑一直堪忧的“小时代”系列;而因为真人秀节目再度火爆的陈意涵今年内目测也再无新片登陆内地院线;“小龙包”陈妍希则只有炒《听说》的冷饭;陈乔恩今年在《我是女王》中的表演受到太多挤压,影片评价也不理想;“学霸美女”张钧甯的《我的男友和狗》内地票房则只有2千多万,至今还是有很多观众念不对她的名字……总的来讲,台湾女演员在内地都只能算是不温不火,差强人意,充其量是能引起一时的粉丝效应,却难给观众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