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李凖的北影缘

时间:2016.03.24 来源:1905电影网


  李凖为北影厂写了四个电影剧本,60年代的《耕云播雨》、《龙马精神》到“文革”后的《大河奔流》、《双雄会》,并都搬上了银幕。李凖和北影的成功合作,表明他和北影是很有缘分的,李凖与我也是很有缘分的。


  早在50年代,我就认识了李凖,李凖告诉我,他写作的恩师是著名作家邵荃麟,而真正引导他写电影剧本的是上海电影厂的导演沈浮。当时电影界有“南徐北汪”的说法,也就是说,在电影界南方有上影厂厂长徐桑楚,北方有北影厂厂长汪洋。李凖是我们两人共同的好朋友,他为这两个厂连写带改共搞了近二十个电影剧本,他在电影界可以称为多产作家。


  起初,李凖与我的接触还是在开文代会、电影会议或一些文艺界集会期间。我大嗓门能侃,李凖能写,加之我们两人性格也十分相似,都是直爽、开朗、豪放,所以相处起来无拘无束。


  我爱交朋友,也爱美食,李凖每次到北影都要和我一起吃饭,他开玩笑说:“这吃可是跟汪洋学会的。”闲暇之时,我总会找各种名目拉着几位朋友去吃饭,比如研究剧本呀,给某人接风呀,给某人送行呀,什么理由都可以去吃一顿。当时,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几位摄影大师、导演大帅等等,李凖不知何时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很多灵感与火花就是在餐桌上边吃边聊产生的。李凖常用“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来形容当时的景象。


  李凖为上海电影厂写的《老兵新传》上演后,在社会上反应很好,除了崔嵬演的好,和剧本好也非常有关系。在那以后,我常常抱怨说:“我和他那么熟,怎么没想到让他给我们厂写个本子呀!”


  有一天,我在一个会上又见到李凖,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上来就大声问他:“你什么时候给北影厂写本子呀?”


  李凖毫不推托,问道:“你想要哪方面的,农村的还是写人物传记的?”


  我说:“写你最熟悉的农村吧!”


  那时候正是“大跃进”时期,什么都讲一个快字,一个星期后,我真的拿到了李凖写的《耕云播雨》的剧本。一个星期,真的只用了一个星期,我都感到神了。看了本子后,我就更高兴了,觉得这个本子体裁新,有时代感。我当时就拍板决定拍这部片子,并很快就组成了摄制组,让刚演完《红旗谱》的女演员俞平来演这个片子的女主角。


  50年代,在李凖的推荐下,他的很多作家朋友开始给北影厂写剧本,像孙谦从50年代就不间断给北影厂写剧本。


  李凖一辈子都在写工农兵,因为他熟悉这些人,所以写得生动。他常常到我们家里讨论剧本,我俩都爱吸烟,总是边讨论边喷云吐雾,不多时,客厅里就烟气弥漫了。每当谈到激动处,我们俩的音量都不由自主地放大了,在外人听来像是争吵,然而,家里人却早已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了。


  李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而且写剧本的技巧把握得特别好,他和我坐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早就应该和北影厂合作,在这里我心里痛快,你是个肩宽能识货的人,有你和田方这对黄金搭档,谁都愿意在你们门下工作。”


  1963年李凖又给北影写了《龙马精神》,这是根据他的话剧《槽头兴旺》改编的。当时北影厂已经开始整风,本来这部片子是由谢添来执导,可是在那个时代,要讲出身,讲成分,后来换为石一夫导演。开始李凖这个本子是要表现公与私之间的矛盾,可是,当时提出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那么片子里就必须加上阶级斗争的内容。在那个年代,作为北影厂的厂长,在指导艺术创作,把握作品方向时,我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举步维艰,所以每次讨论剧本,明知这个本子好,不可放弃,又要劝说李凖加上一些阶级斗争的内容,还要力求真实可信,观众爱看,真的是非常难的。


  李凖很违心地对剧本做了五次修改,剧本才通过。李凖在对我们回忆这段时光时说:“当时唯一使我快乐的是演员陈裕德,在讨论剧本时,陈裕德总是像一颗’开心果’一样把大家逗的很开心,缓解了很多紧张气氛。”


  记得看样片时,李凖总是埋怨我:“你让我改的这个片子现在已经不伦不类了,和舞台剧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也是没有办法,没有阶级斗争的内容,拍得再好影片也通不过。但是不管怎样,我俩对几位演员非常满意,这个戏把喜剧演员陈裕德推出来了。


  公演后,观众看到这么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影片,反应相当不错。当时的市委领导林默涵说:“这是个好戏。”可是江青看完以后说:“李凖就会写中间人物。”就这样“文革”期间李凖因为江青这句话也被揪了出来。李凖很不服气,一次,在周总理接见文艺工作者时,李凖曾委屈地问总理:“我三十六岁就开始写工农兵,我是什么反动权威呀!”总理幽默地说:“现在连炊事员都是反动权威,把问题想开一些……”

>>查看全文
上一页12
不止不休
剧情

不止不休

直面困境寻找真相

湘西剿匪记(下)
战争

湘西剿匪记(下)

军民一心抗击匪患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买车
剧情

买车

小夫妻买车闹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