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两会声音:文艺委员关注电影市场 畅谈德艺观

时间:2017.03.06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大陆

朱军3月6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青联界别讨论会积极参加讨论


朱军(著名主持人):收视率与美誉度、影响力并存 节目选手别编故事



朱军表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国家已经非常重视了。不过,他认为在实际的评价体系中,应该有所调整。电视媒体有硬指标——收视率来衡量,评价体系的改变非常难,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到底是引导还是迎合,这个是非常难的,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改变了。”朱军介绍,“我们台从单纯收视率的评价,到加入了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权重。”


他还表示,有的选手为了博眼球,会相互模仿,编造自己悲惨的经历。自己在主持节目串词时,会忍不住提醒对方“别编故事”。


崔永元(著名主持人):呼吁抵制劣质电影:现在观众看得还特激动



崔永元呼吁观众抵制劣质电影。崔永元说,“恶心的东西我都不看,大家应该像我一样!就算你衣服都脱光了,老百姓也不看,他们就该反思了,现在是大家看得还特别激动!”


对于演员德艺双馨,崔永元也有自己的理解,“你看陈道明演的电影、话剧,你听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建议,他是把这些当做一个事业。但现在很多人只把它当做是挣钱的行当,我不理解不了!”


白岩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主持人):媒体不能只炒菜 更要种好地产好粮食



谈媒体责任。


“中国的媒体融合进程正大踏步向前,亮点颇多,但其中也有隐忧。一个重点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 白岩松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时间长了,声音、评论彼此起伏,而事实是什么却越发模糊。新闻人离现场与生活变远,“内容为王”的媒体宗旨就会被更多人遗忘。”白岩松谈到,几年前,有新媒体打出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但是,如果不再有人安心种地生产好粮食,你搬运什么?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媒体种好地产好粮食,白岩松建议:一是进行经费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使种地产粮大户,愿意为内容投入,能为优质内容投入,并因此受益;二是加大新闻深度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内容不仅为王,还能成为生存与立身发展之本;三是引导新媒体靠近现场靠近专业,形成媒体注重“内容为王”的共识。


谈记者被打。


白岩松说,打记者是坏事,而且是必须制止的坏事。不过这也是新闻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有力量的标志。有人说“防火防盗防记者”,因为新闻在社会中逐渐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可能让一些人丢了饭碗或者乌纱帽。对于记者被打,法律必须及时伸手,保护每一个被侵犯的新闻媒体中的个体就是保护每一个人。因为新闻媒体就是为公众服务的。


谈新媒体


当被提及已成“鸡汤界的背锅王”时,白岩松称,我既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这些假的账号最初是困扰我的,但是我更怕困扰的是那些信以为真的人。不是我说的话,即使人家说得很好,我也不能占为己有。我也觉得不太好分辨这些文章,但凡有出处的,可能是我说的。如果没有出处,特别愤青和文青的就不是我说的。


白岩松:我对手机向来就有警觉。像我这样如此有警觉的人,摸手机的频率都比过去更勤了。其实有时候是重复看手机,下意识看手机。我手机有很多新闻APP,可以查选题和资料。是我使用它,不是它使用我。


曹可凡(著名主持人):关注传统文化保护 痛批票房收视率造假



  谈传统文化保护。


  曹可凡表示:“去年下半年如《朗读者》、《见字如面》这样带有文化含量的慢综艺节目成为时尚,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推广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同时,曹可凡也坦言对于时下票房收视作假问题十分担忧:“时下屡屡出现的票房作假和收视率作假,对于创造培育优秀文化作品的土壤是非常不利的。”


  谈数据造假。


  曹可凡说,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一个文化作品的评判,人们不仅需要主管感受,还要依靠数据。然而,现在数据造假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表示,如同假食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一样,“假的”影视作品数据,污染的是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他建议司法力量及时介入,“这实际上就是诈骗”。


  谈文艺评价体系。


  曹可凡将提交书面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针对电影票房造假,曹可凡建议,对于违规操作的相关公司,及时公布“黑名单”,吊销从业许可。至于那些将虚假票房与二级市场联动以不当获利的公司,曹可凡认为,这就是诈骗,应该向司法机关报案或者提起诉讼。管理部门也应继续升级票务销售管理系统,进一步公开票房实时数据,甚至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


  对于收视率造假,曹可凡的建议是立法,以给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更多执法依据。此外,曹可凡认为还应打破垄断,引入实时收视率等新的数据统计方法,实现多种收视率调查模式并存的科学体系。至于网络剧数据造假,曹可凡为,应该建立异常数据备案机制,要求视频网站一旦发现数据移动,必须及时上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查。


海霞(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海霞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多个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印证了中国文化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青少年同样可以在其中找到快乐和价值。她进而引用了冯友兰的名言: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并表示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让全社会在传统文化中找回初心,有了初心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刘长乐(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不影响国际合作



    刘长乐说:“中国和很多国家一样,广播电视的管理和开放方面是有限制的。比如凤凰卫视也是境外媒体在中国落地的一个范例。但是,这并不影响广播电视在其他空间和领域的合作,《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播出的时候,造成非常轰动的效果,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本人去过非洲15个国家,希望把非洲更多的国家走一走,我们的凤凰卫视和CCTV都在非洲落地了,我们和非洲在电视和广播领域的合作是非常普遍的,而且我相信这个合作会越来越多。”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曲家):建议尽快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



徐沛东建议尽快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将音乐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规划,使音乐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为此,徐沛东委员提出:一、完善音乐版权保护体系、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二、激发音乐原创力、繁荣优秀原创精品创作;三、促进音乐产业资本的发展、建立完备的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陈维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部分年轻演员收入虚高 电视网络烂节目多



陈维亚表示,部分年轻演员收入虚高是一个现实存在,出现这种情况必定是有原因的,从市场意义上讲叫需求决定市场,说明它有这个土壤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不管是无奈也好还是不服气也好,都是存在的,要冷眼相看。小年轻人形象漂亮,可能唱一首歌,摆一个造型,很快就引起大量年轻朋友关注,这个现象在中国也有,在国外也有,不只是我们有这种情况。


陈维亚无奈地说,这是市场逼迫,需要票房,需要宣传,就要做一些妥协。另外,制片人、制作方,要求你再大的导演来拍戏,当红演员必须放进去。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都是目前经济大潮冲击下带来的负面作用,这个作用会持续相当时间。


马化腾(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数字内容产业重新定位



马化腾认为,需要重新定位数字内容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数字内容产业广泛辐射众多行业,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文化产业的边界。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也成为兼具国家软、硬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国家战略提供‘软’支撑。”马化腾说,当前,数字内容产品在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产品创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阵地,政府应利用外交外事等资源,引导与帮助优秀的数字内容企业“走出去”。


马化腾还建议,政府将更多的翻译资源、优秀翻译人才、翻译补贴向数字内容企业倾斜,同时在高校中培养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研究的域外人才,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等。同时,中国企业应加强与国外优秀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投资并购、版权合作、联合运营等多种方式推广我国优秀数字内容作品,并持续强化内容的衍生开发以及市场的开拓培育。


雷献禾(全国政协委员、长春电影集团导演):为综合治理明星高片酬开出药方




谈演员身价。


雷献禾委员认为,首先应该指导行业协会规范一线演员价格标准,并规定基本参演天数。他指出:“现在很多明星拿了钱,也没时间去演。绝大部分戏,全部用替身及电脑合成,创作态度极不严肃。”


谈分账制。

  

另外,还要强力推行影视作品分帐制。盈利多就多分,盈利少就少分,没盈利就不分。雷献禾委员认为应该共同承担制作风险,避免明星旱涝保收,拿钱走人,不负责任。雷献禾委员认为电视台购片,应该引入行业专家打分机制。对制作中的导演、摄影、表演等制作环节均衡打分,综合播出收视率给收购剧定价。


谈行业底线。


雷献禾委员还建议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演员低片酬参演主旋律影片和非票房艺术影片。另外,雷献禾委员认为,目前影视制作各行业已在广电总局指导下制定了职业守则,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演员轮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职业操守培训,并发放相关证件,要求主要演员持证上岗。雷献禾委员表示,以上建议仅仅是规定行业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行业不可能健康发展。


程蔚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电影产业促进法》是重大进步 应保护好电影作品版权



  谈电影产业促进法。


在程蔚东看来,《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一定会对推动电影发展、推动艺术繁荣起到保障作用。在这部法律实施过程中,程蔚东最关心也最想呼吁的就是对电影艺术家创作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尤其是对原创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


“电影的核心知识产权在于编剧,对于剧本的版权保护是必须要做的。除此之外,电影转化为其他艺术创作之后,对电影创作的版权也非常重要。”程蔚东说,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提到关于投资、放映以及保证创作者效益等多个方面,如何保障法律的落地也需要重视。他认为,随着法律的逐步实施,行业中存在多年的问题也应该逐步被厘清和解决。


  谈电影繁荣。


  “电影是当代民众最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程蔚东看来,《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不仅是法律完善上的进步,还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于繁荣电影发展的推动。


程蔚东认为,一个时代真正的繁荣,一定是有标志性作品的出现。尽管当前我国电影票房已经达到世界第二,银幕数量每年都在递增,电影院也在不断建设当中,但称得上精品的电影还不够多,电影离真正的繁荣还有距离。而对于电影艺术家来说,精耕内容生产、推陈出新、创作精品才是最重要的。


何香久(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走出主旋律创作的误区,文艺工作者要有历史担当



  谈主旋律创作。


  何香久今日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表示。他发现,一直以来,对主旋律创作有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主旋律就是应命、应时、应景之作,缺少思想内涵,也不大会有好的市场效益。


  谈历史担当。


  “文艺工作者要有历史的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主旋律的使命与尊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展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量,这是对每一个文艺家创作伦理的考量,同时,也应是文艺领导部门的责任所在。”何香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科学化地推动实施“文艺高峰”战略;二、加强对“三俗”类文艺作品的抵制,优化主旋律传播环境的重要举措;三、建设过硬的文艺家队伍;四、完善文艺家深入生活的机制。


王书平(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完善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王书平提出,推动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和文化产业兴旺,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首先,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其次,强化设施建设,坚持贴近基层。形成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从物质方面提供文化服务保障;再次,深入推进改革,优化产品供给;此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强调公共文化的保障监管,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财政投入模式


杨赤(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大连京剧院院长):互联网整顿不可松懈。



  当前,无论是广播电视、剧场舞台,还是互联网上,虽几经整顿,但依然存在解构历史、消解崇高、搞笑戏说、娱乐至上的问题,存在哈韩哈日、崇拜网红、无底线炒作,崇尚“一夜成名”等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周予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规范市场运作 高票价是虚火



“有一句话叫做‘让文化走向大众’,可一张演出票动辄好几百甚至上千,这么昂贵的文化,让大众如何亲近?脱离大众的文化又能有多少生命力?”周予援说,“比如电影,一张电影票百元左右,三口之家看一场电影要花费二三百元,这对于工薪阶层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一些好作品,演个5场10场就收了,不能形成常态,前期的成本全都压在了有限的演出场次上,自然抬高了票价。”周予援分析说,除此以外,把文化养成“贵族”的原因还有诸如演出成本增加、赠票泛滥成灾等,“好比4000个席位的一场演唱会,赠票高达一半,因此所有成本都要摊到剩下的那2000张门票上。”


周予援委员直指文化产业市场的高票价是虚火、是“高血压”,需要尽快想办法降下来,避免“虚火”最终变成“虚脱”。在他看来,规范市场运作,关键是要理顺文化与受众的关系,这一点如果不清晰,高票价问题将得不到重视,也就更加难以得到根治,“舞台艺术要让社会公众喜欢看、看得起,能够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吸引并培养潜在的新观众。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要常演常新。”


赵冬苓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编剧):电影票房造假就是诈骗 建议用刑法打击



    谈刷数据。


    赵冬苓对于抄袭作品、票房注水和刷数据等问题,认为应当“狠狠打击”,特别是票房注水等,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质是商业诈骗,“建议使用刑法处罚”。


    谈作品打分。


    赵冬苓:有时候我也会去看网友评论,哪些是制片方买来的能看出来,因为就那么几句话,一看就是假的;观众真实的反映,则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观感。看到自己的作品打分不高也会生气,但没办法,影响不了,个人觉得如果作品分刷得特别低,也就是面子不好看而已。


熊召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湖北省文史馆馆长):电视剧是丧失文学尊严重灾区 令人痛心



    谈电视剧市场。


   在谈到影视与文学现状时,熊召政指出,现在的电视剧市场是丧失文学尊严的重灾区,让人感觉到历史似乎成了他们的玩偶,想怎么样穿越就怎么样穿越,想怎么样去妄评古人就妄评古人,这让人很痛心。


    “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作家、剧作家不尊重本民族的历史,他就丧失了他从事这个职业的初心。如果说影视公司想要迎合当下的某种规则来拍摄我的作品,也可能出高价,但我不会给它。因为我不愿意让我的理想因为自己的一个决策而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熊召政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到。


    谈文化引领。


    熊召政还指出,当下我们应当提供给老百姓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文化去滋养年轻人、滋养老百姓,从而保证我们的文化竞争力?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高洪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坚定文化自信 创作文艺精品



“时代是一座山,远近高低,横侧不同;时代是一条河,急缓折弯,流有大势。” 高洪波委员先是用比喻来阐释时代大势,而在时代的“急缓折弯”中,文艺工作者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方位与坐标。高洪波委员继而谈到了中央电视台近期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称赞它再次让人民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气。这个节目植根于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经典作品,也正是这些作品让中华文化历经风雨而火种不灭,历经磨难而未丧斯文。

 

现在的电视上充斥着照搬国外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多媒体平台上的一些文艺节目公然质疑和否定历史、抹黑英雄;有些文艺工作者过度追求金钱,热衷于迎合市场、迎合“三俗”。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经典、振奋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为此,高洪波委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祛邪扬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二、实施文艺创作重大工程,组织文艺工作者记录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三、优化政策环境,激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冯骥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发扬传统文化不能靠节目炒作



   谈青少年教育。


   冯骥才委员称:“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因为我们现在的汉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通过手机、通过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好像我们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怎么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诱。”


   谈传统文化创新。


   冯骥才表示,新近流行的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只是一个开始和尝试,要让真正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生活里,要让文化真正影响人的心灵和气质,而不是做几台节目热闹热闹炒作炒作。冯骥才认为,发扬传统文化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还可以采取很多灵活多变有创意的方式,比如像过去一样号召人们到农村收集一些民歌、谚语,放到现在还可以在自媒体传播出去,从民间来挖掘传统文化。


赵玫(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作家协会主席):改编影视作品 编剧很重要



赵玫曾出版过《朗园》、《武则天》等长篇小说,并参与过《武则天》、《阮玲玉》等影视作品的改编。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对原作家的主旨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只是模式化的改编,在营造电影噱头的同时,反而把作家内心想表达的东西给抛弃掉,十分可惜。对于如果解决这个问题,赵玫也不断强调“在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编剧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了解作家内心的东西,然后再去改编。不能因为不认真,就完全按做流程去做,这样就没有深刻、艺术的东西”。


雒树刚(文化部部长):把政府的"送文化"和群众的"要文化"结合



雒树刚表示,目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存在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要落实好政府的责任,保障好人民群众读书看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参与活动、进入博物馆展览馆进行鉴赏等基本文化权益。


雒树刚介绍,今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文化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部门要认真地贯彻这部法律,认真地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坚持正确的方向。第二,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第三,落实好政府的责任。第四,扩大社会参与。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供上,要把政府的‘送文化’和群众的‘要文化’结合起来,就是把政府的‘送菜’与群众的‘点菜’结合起来,只有让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提高效能,也才能增强实效性,所以,有人说只有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为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点赞。”雒树刚说。


黄书元(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强势产业



谈文化前景。


文化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成为一个强势产业。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世界文明是由文化形成的。目前很多产业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无论哪个产业要创新,都需要文化支撑。只有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思想,产业才能创新。这些年,图书、戏剧、影视等都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无论从中国还是全世界范围来看,我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最大。在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一定会得到大发展。原因在于,第一这是世界性的趋势,世界潮流。第二,我们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第三,源于文化产业自身的优势,文化产业没有什么污染,不需要能源,主要是人的智力,主要是创新。综合这三个角度来看,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不仅是中国重视,全世界也都在重视其发展。这就要看谁更注重创新,谁更能抓住机遇。


谈人才。


黄书元: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才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基本上都是轻资产,最宝贵的就是人才。而人才里面最关键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有创新型思维的人,才是顶尖的人才。其次,就是跨领域的综合性的人才,这两种人才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了人才,便有了一切。一个产业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从国家层面来讲,最重要的投资是人才的投资。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该集中力量培养塑造创新型文化人才。


谈网络监管。


黄书元:对于网络等文化产业的监管,还需要用网络的办法,要用科技的办法去监管。因为对于网络文化而言,现在还要靠人工去监管,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监管是监管不了的。因此监管一定要用科学的办法,数字化的办法去进行。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而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我认为有些东西我们还是要解放思想,不要认为什么都是有问题,什么都是错的。新生事物,应当让实践来检验。如果产生了坏的影响,那就立即按压下去。如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无害的,那就不要太过于严苛,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李象群(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振兴东北,文化先行



“时下,东北是块冰,把这块冰融化,化为水,水活了,人就活了。”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认为。为更好助推东北地区振兴与发展,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李象群建议,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打造东北文化的CBD。


李象群在提案中提到,历史的经验表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文化因素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更为根本和关键性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最终要靠文化。“今天,东北振兴同样需要一场文化复兴。”李象群说,振兴东北,文化先行。


文化如何先行?李象群认为,答案在于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助力东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北京、上海和美国、德国等文化发达地区的经验,文化活了,一定会形成一个区域闻名的文化地标,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创意园、美国的SOHO、德国的卢尔艺术区等。创建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打造东北文化的“CBD”是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的重要抓手。


罗富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应扶持建立电影二级院线




罗富和在北京向媒体介绍民进中央的重点提案,谈到《关于扶持建立电影二级院线的提案》时,罗富和表示,应该建立与目前商业院线并行的非营利性质的二级院线,为我国优秀的文艺片、历史片,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影片增加排片档期。


罗富和认为,可以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依托校园、企事业单位现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礼堂、多功能厅等,建立与目前商业院线并行的非营利性质的二级院线,主要用于放映制作水准高、“钱”景不够的主流电影和艺术电影等,排片可以采用数字电影或商业院线已下线的影片。“当然,二级院线的建立,政府要给予支持。”罗富和表示,政府可要求中国电影博物馆等有资源的事业单位,参与建立二级院线,同时将参与二级院线的建设,作为影视公司体现社会责任的一种量化考核标准。


张建国(全国政协委员):京剧电影 有助于抢救京剧艺术



谈到京剧电影的现状时,张建国委员表示,在电影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京剧电影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京剧电影对于京剧传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像以前的《群英会》(马连良)、《借东风》(马连良)、《杨门女将》(王晶华)、《野猪林》(李少春)等经典剧目已经拍成了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也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委员期待着一些新的京剧精品,能够在当红的京剧艺术家尚能身体力行的时候,用电影的方式抢救、记录下来,不留遗憾。

 

京剧电影进院线也是把京剧发扬广大的有效手段,不仅丰富了喜爱京剧的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的精神生活,也能够吸引一大批对京剧接触不多的年轻观众,让他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与认同。

 

当然,也应该看到京剧电影在整个行业中的劣势,能够在大银幕上放映的京剧电影少之又少。京剧电影仍然是一个小众产品,在投入与宣发上也没有采取商业片的模式,这对京剧电影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希望相关方面能够把制作与宣发重视起来,这样才把京剧电影的影响最大化。


曾静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加强戏曲数字化工作



    谈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核心在‘人’,一定要让传承人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对非遗保护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贵在能够持续多久。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曾静萍说,“坚守初衷,并做好传承,在合理的前提下发展。传承,是复制性的传承,还是智慧性的传承,智慧性的传承需要有思考、有创新,学会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在当代环境下不断完善。”


   谈非遗保护。


“保护传承丰富多元的传统戏曲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任。戏曲数字化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戏曲表演、剧目抄本和口述本、相关文献等进行存储、加工、传播,是戏曲传承、濒危剧种保护的重要手段。”曾静萍说。


她在建议中提到,要打造覆盖全国的戏曲数字化平台,逐步搭建起丰富全面的戏曲影音数据资料库;优选若干剧种作为戏曲数字化试点,推动戏曲数字化工作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将戏曲数字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进一步挖掘数字化戏曲资源的商业价值;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传统戏曲活起来,加快我国戏曲资源在移动端的传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让戏曲展示多元化。


倪惠英(人大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必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传统文化



谈文化自觉。


“对我来说,粤剧是我的终身事业,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作出自己不同的努力。”倪惠英说,“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和自信,我们中国戏剧艺术在当今世界各种艺术中是极具魅力的。我们正处于现代时尚文化和传统艺术碰撞的历史阶段,坚守传统文化必须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它。”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粤剧,这是我最大的满足。”她表示,要重视传统戏剧的挖掘保护,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将经典剧目记录整理,甚至可以编成教科书。


谈剧场舞台。


今年,倪惠英带来了“剧场舞台要向老百姓低价开放”的建议。“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很多,但很多城市大部分的剧场使用率不到50%。同时很多民间剧团遍布城乡各地,老百姓学了才艺也需要表演的平台,但由于剧场租金很高,他们消费不起”。


倪惠英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民营剧团。她说,旮旯的、边远的地方都需要艺术,很多时候专业剧团不会去,民间剧团在满足老百姓文化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谈艺术创新。


谈到如何振兴传统文化,倪惠英表示,社会发展有高有低,低潮的时候怎样去应对和坚守,怎样去闯过难关,唯有创新。


“传统艺术在继承的时候也要有扬弃,如果人们在茶余饭后都不愿提起,那肯定是死水一潭。”倪惠英以自己作品为例表示,“我们大胆革新,把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和武术等表演手段吸收融入到传统粤剧中,被很多专家看作是 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 。”


杨晓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美术教育要重视创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接受采访表示,要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要有时间表。文化传承不仅要落在纸上,还要有具体行动。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发展战略。


谈文化发展时间表。


杨晓阳建议,要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要有时间表。“因为有些东西需要抢救,虽然落在纸上,还要有具体行动。各级政府是不是能够再下一个具体实施文件来解决呢?所以还是要进一步呼吁这个问题。”

 

谈美术教育。


杨晓阳提到:“中国艺术上成就最高的人实际上已经不是画家了,是杂家,关注的问题范围更大。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画家,又是文豪,还是学者”。杨晓阳表示,中国艺术家要心怀天下,把自己和天地、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美术学院应该把全世界好的东西综合在一起,要有西方的技术、科学,但是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技艺所占的比例。


“一些美术学院把创作考试取消了;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改行的非常多,学生学到的美术技巧不知道能干什么;美术学院的老师也失去了创作热情,能够称作画家的比例在下降。这些都是忽视了核心问题,忽视了以创作为最高目标的设定。要以创作为导向,为最高目标,以创作带动基础课的教学。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杨晓阳表示。


高云(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为优秀传统文化“正名、发声”



在高云看来,提出文化自信,重新确立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非常重要和必要,是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如何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其滋养下哺育更有自信的一代?高云建议,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更要创新。首先,要理性认知传统、研究传统。其次,要从舆论上为优秀传统文化正名。高云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公众人物、知识分子等应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声,产生的“粉丝效应”可以放大对全社会的引领、导向作用。


“传统当随时代,传统当引领时代。”高云认为传承传统文化,照搬是不够的,要通过创新让传统活起来。高云表示,只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方能照进现实。无论是资金支持、评奖,还是用人方面,要进一步对从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大扶持力度。


何水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民间的文化交流重要且有价值



何水法建议,以“一带一路”美术工程为依托,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一带一路”百国国花,将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笔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受民众喜爱的国花相结合,进而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艺术和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间的感情,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目前,在意大利和波兰,都建立了以何水法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他计划在今后的采风创作中,在更多国家建立这样的民间艺术交流机构。“要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我认为除了官方层面的交流外,民间的交流同样重要。这无论对于‘一带一路’的推进,还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来说,都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盛小云(全国政协委员):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充满信心



  谈艺人绯闻。


“文艺工作者担负着寓教于乐的职责,能在无形中影响社会,更要求德艺双馨。”盛小云认为,文艺工作者是大众学习的榜样,从事着神圣的工作,对自律有着极高的要求。


谈到艺人与传媒的关系时,盛小云说,个别媒体为了博关注,往往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炒作名人私生活,以“搞臭”名人为己任,无形中在社会中传播了负能量。“无底线的炒作让社会产生道德焦虑,甚至让部分‘粉丝’模仿这些负面行为,对社会产生极大伤害。”


谈文化土壤。


谈到传统文化的发展,盛小云充满了感叹:“国家对传统艺术的支持力度很大,前辈们为经费发愁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盛小云认为,当下良好的环境,要求传统文艺工作者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抓住契机,有所作为,努力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推广,盛小云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说,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都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只要现代观众喜欢的文艺形式,一定有创新因素在内。而推广传统文化不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


谈传统文化。


盛小云分享了评弹艺术走进校园的经历:“年轻人对评弹的喜爱让人出乎意料,本来被老师拉数充场面的学生,听了表演竟深深入迷,表演结束意犹未尽,可见传统文化对年轻人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盛小云说:“作为文化人要增加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人要增强中华自信,这也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李延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电影走出去需凝聚中国艺术精华



李延声认为,首先从电影行业角度讲,要出精品,不能唯票房论。再者电影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上发挥重要作用。

 

电影可以将中国笔墨语言的美投放大到大银幕上,搭配上合适的音乐,就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能够吸引到中国的年轻人,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外国观众来说,也是一种震撼、新鲜的视觉冲击,对传播中国文化非常有利。


电影一定要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艺术精华凝聚在一起,这样的作品走出去才会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茸芭莘那(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歌手):少数民族文化的自信来源于特色



近几年云南的文艺精品产量开始下滑,茸芭莘用“有高原,缺高峰”来形容云南文化产业的现状,在国家提倡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她也希望可以鼓励影视产业多去云南采风,多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耐人寻味的、独具特色的精神,经过艺术化的打磨,让大家认识一个更加全面、优秀的云南。


与此同时,茸芭莘也希望可以在重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可以安排更多展现云南文化的文艺活动,并且自己一定会致力于此,为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国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马国湘今年带来了《关于发起“净化工程”的提案》:当下新媒体、新技术、新语境下,广大民众的心灵接受量、包容量在逐步增容,但是一些电视台、互联网和直播平台受市场影响,盲目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充斥着大量低俗媚俗庸俗、畸形人生观和错误价值观的娱乐节目,进入“临摹与抄袭”、“狂欢与舌噪”、“审丑与窥私”盘根错节的“迷途”,误国误民,令人扼腕,必须及时制止。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首先建议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有关职能部门强强联手,联合发起“净化工程”,加强联系与沟通,加强监管,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坚决取缔一些不健康、无意义的综艺节目和直播平台、不良网站,并对有关人员严惩严罚。


第二,促进文艺节目的自主创新与快速研发。目前普遍缺乏教育、励志、知识类节目,因此要学习《中国诗词大会》《开心辞典》《非凡匠人》等用流行方式传承了文化基因的优秀节目,给予优秀节目补贴和奖励。同时建议取缔明星化“娱乐性的吃喝玩乐”的真人秀节目,取缔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节目,重点推出大型公益性真人秀节目的制作,特别是以公益性为目的“帮忙类”真人秀,宣扬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倡关怀弱势群体,互帮互助。


第三,加强网络剧全流程管理,改变网络剧仍自审自播的模式,建议网络剧应与电视剧、电影一样立项、报批、制作、审看。


朱夏炎(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文化是娱乐 更要“以文育人”



朱夏炎发言时说,文化是娱乐,更是“化人”,应该重视汲取历史文化的优秀成分,创作、传播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助力实现“文化小康”和“中国梦”。朱夏炎举例说,河南卫视始终坚持“文化卫视”定位不动摇,不断推出创新文化栏目。像《梨园春》《华豫之门》《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武林风》等。


“这些综艺节目,在全国率先走出同质化、奢靡化、‘泛娱乐化’的喧嚣。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需要娱乐,但不能娱乐至上,更不能娱乐一切,应该担当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朱夏炎建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过程中,希望中央及有关单位给予河南更多的文化支持,在资源配置、项目落地等方面,更多地向河南倾斜。


虞爱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不让文化遗产成为"文化遗憾"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来来去去”虞爱华说,“一来”就是要加大重视程度、保护广度和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使优秀传统文化留下来;“二来”就是要想方设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去”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下去,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文化惠民乐民;“二去”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虞爱华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具有资源和家园的双重价值,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个文化大省。近年来,安徽着力推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取得了精神力量与精品力作一并加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何星亮(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复兴,必先有文化的自信,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没有血脉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壮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文化既有时代性的特点,也有超时代性的特征。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仁爱”“忠义”“尚礼”和“诚信”等优秀传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邹建平(人大代表):建议艺考学生要学好文化课



邹建平谈到时下热议的“艺考热”问题,表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明星光环、家长的期望和社会导向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热衷报考艺术类专业。与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类专业相比,表演类专业投入相对较小也是原因之一。


针对艺考生普遍文化成绩偏低的现象,邹建平希望学生能专业和文化课并重:“有这种说法,文化(成绩)考重点大学比较困难,就去考艺术。如果艺术专业通过,他可以享受一些文化课优惠的政策,这也是吸引很多人考艺术的原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文化不行,他来搞艺术,但文化不行,他也搞不出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吕建中(政协委员、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



吕建中称,我国文化艺术品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在推动我国文化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文化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还或多或少存在话语权、定价权不高,在艺术品防伪保真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等问题,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吕建中表示,为解决上述“痛点”,目前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打造一个立足北京、联通全国、辐射世界的千亿级文化艺术品国际交易平台——“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平台采取“线上交易+线下体验+人民币报价”的运营模式,通过三条闭环的生态链,形成艺术品的生态圈。


一是“三中心、两保险、一溯源”的艺术品标准化生态链。二是“一数据、一指数、一基金、两权、三系统”的线上交易生态链。三是“一心、一园、两部、三镇”的线下体验经营生态链。


吕建中说,通过上述三条闭环的生态链形成艺术品的生态圈,从艺术品供给侧的标准化和交易规则、交易模式、风险控制、纠纷处置等方面解决艺术品非标准化这一难题。


郭建华(人大代表、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理):农村电影放映一干40年不觉苦



郭建华说,这是她第10次代表基层农民和广大电影工作者参加全国代表大会,而她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把“基层的呼声和人民的心愿带到会上。”她非常感谢国家的惠民文化好政策,切实感受到政策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国家推出的小康中国、富美乡村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政府通过文化扶贫、文化扶植,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越过越幸福,越过越快乐,让农民获得了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双丰收。


滕矢初(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音乐家):望传统戏剧走进课堂



滕矢初支持让包括京剧在内的更多传统戏剧走进课堂:“现在有人提出让京剧进课堂,秦腔怎么就不能走近课堂呢?陕西秦腔走进课堂、河南豫剧走进课堂,因为它跟当地语言和地方文化结合得更紧密,只有每个地方把各自的文化都搞好,中国的文化才能百花齐放。”


单霁翔(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长):故宫文化继承需用创意重新包装传统文化



单霁翔说:“技术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研发,使文物藏品能够得到具有今天人们‘碎片化’生活中经常利用的传播途径。比如我们的“每日故宫”应用,每天早晨喜欢故宫文化的观众都能在手机上免费收到1件文物藏品的信息。每天等车的时候看、在地铁上看。”


单霁翔说,受制于展示空间,故宫有机会面世的藏品仅占总数的1%。为了唤醒更多沉睡的文物,让藏品走出故宫,则是另一个好办法。其实文物回乡,意义不仅在于多个机会做展示。与故乡的水土风情融合,藏品的气韵散发的充分,精神内核也会得到更全面的解读。除了让文物得到空间上的延伸,单霁翔说,他其实更看重时间维度的延伸——如何把故宫蕴含的传统文化留给年轻人,留给未来?



白水清认为,借助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沿线国家青年往来对话,文化交流先行,将有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白水清感受到,“很多青年人其实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以茶为文化载体,增进交流,通过茶文化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理念,他们会发现,我们是非常友好的国家。”最早的丝绸之路,也是这样连接起来的。白水清认为,“如果一样产品,缺乏文化的支撑,是没有根底的。茶文化,既有可以修心养性的东西,又有浓厚的文化支撑,延绵了数千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更蕴含着精神价值。”


以历史底蕴为依托,加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白水清还表示,“要将沿线国家的华人华侨动员起来,尤其是青年,传播中华文化的种子,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萧玉田(承德画院院长、承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谈文化发展。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有好多青少年因为受应试思维的影响,高校的学生大多关注学分、考研、绩点、奖学金、就业等等;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很多迷恋网游、动漫,哈日、哈韩;社会上也出现一种“西方一切都好、一切都先进,中国一切都不行、都落后”的奇怪论调,这一种思潮声势虽不是主流,但是负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用中国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坚定文化自信、去筑牢我们的理想信念,去提升我们的报国情怀、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去汇聚力量。

 

谈文化走出去。

 

相对来讲,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不乐观,也就是说我们的软实力、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需要加强。其实,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好多外国人都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现状。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来,这就需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作品、艺术作品,具有我们中国气派、能够传达民族精神的东西推出去。

 

通过把文化推出去,我们能够用艺术作品、文化产品,来发出中国的声音、来讲好中国的故事、来扩大中国的影响。我非常同意部长在答记者问所说的话:我们不是要承担领导,而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对中国一个最好的定位,也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底气。


韩必省(住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画院副院长):弘扬传统文化是履职尽责方向



   作为文艺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韩必省多年来非常关注文化发展,组织策划并参与了多项文化活动。他说:“弘扬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充分发挥委员优势,履职尽责的努力方向。”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人民群众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市场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要引导人民群众的需求。

文/大陆
>>查看全文
上一页12下一页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