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票房10+亿,它凭什么成为2018年第一匹黑马

没有流量明星,定档不挪期
众所周知,贺岁档的电影一向以热闹为主,比拼的就是明星阵容。
《妖铃铃》主打南北喜剧笑星汇聚;《解忧杂货店》也请到人气小鲜肉王俊凯、当红小花迪丽热巴领衔主演;《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中,则是刘亦菲混搭了冯绍峰。
与此同时,这几部电影也主打导演、监制超强阵容的宣传。
相比之下,《前任3》仅有韩庚和郑恺两位男星领衔,其中重要的女性角色都是新人演员。同时,导演田羽生的电影作品也仅有“前任三部曲”。

无独有偶,2017年的几部爆款电影均是如此。
曾经风靡一时的纯粉丝向电影相继遇冷,影院里一日或两日的粉丝热情,并不能抵挡住口碑电影真正的发酵和雄起。观众们也逐渐理性,越来越偏爱那些走心的电影作品。
要演员,好故事,不追流量,才是这个市场真正要的。这种反馈更是电影人们该警觉的。
同时,从以往的档期来看,元旦档并不是票房黄金档。但是,《前任3》早早定下了这个档期,即使后续有看似大体量的影片定档,也并没有因此逃档。
如今的电影市场,很多片方都习惯的早早定下档期。似乎向其他片方宣告自己的实力,但是有的电影常常因为有大体量的影片加入,最后选择了逃档、撤档,甚至上演一出“一代失踪”。
其实,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对于电影的宣传只有“一次记忆”。当电影已经宣传了一轮之后,结果逃档或者撤档,后续再“卷土重来”,普通的观众对于电影的概念印象多数留在第一轮的宣传中。

而对于影院排片经理来说,撤档、改档的行为是本身对影片的“不自信”,也是对于电影内容质量存在疑问。等到电影再次定档之后,可能在排片上也会有所犹豫了。
对于电影人而言,只有对自己的作品有足够信心,才能去说服观众。
2018年才刚开始,未来还有120部的华语电影,以及数十部的外语电影将登场。
商业也好,艺术也罢,只有把电影内容做好,回归到最内核的电影文本,打造上乘的电影质量,不迷信特效,不依赖流量,对自己电影作品自信,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