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看完《绿皮书》,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时间:2019.03.04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阿K


1905电影网专稿 《绿皮书》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亲民”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一。

 

导演和编剧成功地把原本沉重的种族题材讲得举重若轻,深刻却不失幽默,两位老戏骨也大飙演技,共同成就了奥斯卡级别的演出。


 

影片在获奖后第一时间内地公映,不到三天便票房过亿,在豆瓣、猫眼等平台更取得了8.9、9.6的超高评分。一改奥斯卡影片叫好不叫座的颓势。


 

《绿皮书》的成功可以说是套路与反套路的胜利。

 

乍看上去,《绿皮书》的故事并无太多新意——经典的公路片+双男主套路。

 

两个阶层不同,立场各异的人因为一场两个月的公路旅行被强行绑定在一起,通过朝夕相处,互相了解,隔阂和偏见被逐渐打破,两人之间也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谊。


 

两位主角都极具性格色彩,一个是在街头摸爬滚打,看似粗鄙不堪的白人司机,一个是受过良好教育,精致到一丝不苟的黑人音乐家。

 

把这样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性格人物放在一起,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也就自然而生。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也被巧妙地寓于其中。


 

要说最大的创新,莫过于《绿皮书》“颠倒”了白人与黑人的传统人设,让黑人成了高高在上的被服务者,而白人成了来自社会底层的服务者,这种身份倒置也为影片增添了额外的乐趣。


 

从196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炎热的夜晚》到后来的《为黛西小姐开车》,再到深受观众喜爱的《触不可及》等,这种“黑白配”的双主角设置俨然成了电影中的经典套路,也成了不少奥斯卡获奖片的致胜法宝。

 

无论影片话题是否直指种族问题,总能在细节处折射出导演对这一话题的关照和思考,就让小电君带大家回顾一下:

 

《炎热的夜晚》(1967)


 

《炎热的夜晚》讲述了一位北方黑人警察在南方小镇侦破凶杀案的故事。因为种族偏见,这位黑人神探在一开始曾被警察误认为是嫌疑犯抓到警察局,在查案过程中也饱受同僚和小镇白人居民的排挤和歧视。最终,黑人警探凭借能力和执着查明了真相,也逐渐获得了白人警长的尊重和认可。


 

影片在1967年——美国黑人平权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上映,其政治意义不言自明。导演将剑拔弩张的种族问题融入到一场谋杀案之中,犯罪和悬疑只是种族题材的外衣。

 

在查案过程中,黑人警探提布斯所遭遇的无端的猜疑、歧视、言语谩骂和人身攻击,都真实地反映着美国南部黑人的生存现状。


 

影片中西德尼·波蒂埃罗德·斯泰格尔饰演的两位男主之间的“黑白碰撞”是最大看点。通过白人警长盖尔斯对于提布斯的态度转变,也表达了导演对于种族问题的态度,希望黑人与白人能够放下成见和仇恨,实现尊重和合作。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影片的政治意义显然大于艺术意义,也是它能击败《毕业生》《雌雄大盗》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五项大奖的原因。


 

也有不少人对于影片中西德尼·波蒂埃饰演的“黑人英雄警探”形象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是美国主流社会一厢情愿地打造出的一种理想化的黑人形象,一种过于“白人化”的黑人。他们渴望黑人能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却不愿意真正了解黑人的想法和习惯。

 

 《为黛西小姐开车》(1989)


 

相信《绿皮书》会让不少人直接想起这部29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为黛西小姐开车》。

 

同样是一黑一白,同样一个是司机一个是雇主,白人老太黛西小姐对黑人司机霍克的态度也同样经历了从嫌弃排斥到接纳甚至依赖的过程。


 

影片的女主角黛西是一位出身贫寒,通过兢兢业业的努力跻身上流社会的犹太教师,但人到老年的她却越发古怪和固执。

 

另一边,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霍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性格淳朴善良。他明知自己不被黛西接受,却无微不至地关怀着黛西的生活,处处包容和忍让。


 

最后,满头银发的黛西拉着霍克的手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和在养老院里,霍克一勺一勺地喂黛西吃蛋糕的情景想必会让不少人动容。


 

就像《绿皮书》里,唐敲开托尼家门的瞬间,都在证明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温情可以超越种族和阶级的界限,直抵人心。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两个老人之间消除隔阂,互相陪伴的温情故事,种族议题似乎并非《为黛西小姐开车》的核心,但影片细节中,对这一问题的暗示无处不在。

 

无论是女仆还是司机,黑人始终处于下层地位。当三文鱼罐头少了一罐时,黛西本能地怀疑是霍克偷拿;她因为霍克不认字,文化水平不高,就片面地认为他听不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相识多年后,黛西和霍克依然分桌吃饭等等。


 

甚至有人提出黛西与霍克从始至终都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霍克一直是无私的服务者,而黛西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主人和索取者。而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只是导演蒙上的一层温情面纱。

 

 《触不可及》(2011)


 

《触不可及》同样是典型的“黑白”双男主设置。一边是因为事故造成高位瘫痪的白人富翁,另一边是出身贫寒,文化程度不高的黑人小混混。

 

就像影片的片名一样,他们彼此之间都互为“不可接触者”,从种族、出身、教育、财富到阶级都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电影剧情也按照既定的轨道发展,在经历了一系列平凡却温暖的生活琐事后,两个“不可接触者”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与《为黛西小姐开车》相比,《触不可及》在描绘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时,似乎达到了更高程度的平等。

 

菲利普与德希斯之间,虽然菲利普是名义上的雇主,德希斯在身体上是健全者,但彼此之间对于对方都没有高高在上的“善意”和施舍,更没有试图操控或改变对方的人生。

 

他们始终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这也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


 

《绿皮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时,斯派克·李表现得愤怒且激烈。

 

在他看来,《绿皮书》与29年前的奥斯卡最佳《为黛西小姐开车》如出一辙,是一个白人视角的种族“伪和谐”故事。近30年过去了,好莱坞似乎从未改变。


 斯派克·李

 

不可否认,这种“黑白配”模式已经成了不少电影处理种族话题的经典套路,从对立到和解,充满了好莱坞式的童话色彩。

 

上文提到的几部种族题材影片,导演也都是清一色的白人,他们身上自然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斯派克·李所代表的黑人视角,他在《黑色党徒》里对白人的戏谑和嘲讽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局限和极端呢?


 《黑色党徒》剧照

 

电影不可能独立于政治存在,奥斯卡更不可能与社会大环境脱钩,每个人出于不同的经历和立场都会对影片做出不同的评判和解读,而前提应该是充分的了解和尊重。

 

就像《绿皮书》里说的:“改变人心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勇气。”


 

这种勇气不仅仅是斗争或牺牲的孤勇,更是直视自身的浅薄和狭隘,超越内心的偏见与不同种族或阶级平等沟通的勇气。

 

 正如唐的座右铭所说:“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


文/阿K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八角笼中
剧情

八角笼中

困局之下放手一搏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