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凭什么!《速激》排片超50%《上青云》却不足1%

时间:2019.08.25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但丁的方舟

1905电影网专稿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本周上映,首日排片率就超过了50%,就连《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得在排片占比上让道,更别提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云》了。


《速激》上映首日排片情况


前有现象级的《哪吒》,后有火爆依旧的《速激》,同期还有《愤怒的小鸟2》《全职高手》等IP力作,商业属性较弱的《送我上青云》很容易被观众忽略。


这种“夹缝求生”的尴尬在影院排片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上映首日,这部女性题材电影排片占比仅为2.3%,次日更跌至1.5%。虽然后续有所逆袭,但最高仅为3.6%。



导演腾丛丛随即在微博发声呼吁增加排片:“作为一名新导演,我能够理解公众对我的怀疑,我也能够理解院线经理对女性题材的观望和犹豫……真挚的希望院线朋友,给《送我上青云》的观众安排些许适合观影的场次。”


《送我上青云》导演微博求排片


自2016年六旬制片人方励《百鸟朝凤》直播“下跪”起,近年电影主创或观众向影院呼吁增加排片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求增排片”真的能起到实际效果吗?影院又会按什么标准来分配排片占比呢?小电君联系了多位相关从业人士,试图解答“影院排片”到底有哪些门道。


如何排片?映前看体量,映后交市场


一部电影的首日排片率最能体现影院的期待值。从发行方处拿到新片后,影院经理会对影片质量进行初步评估,综合考虑IP、演出阵容、宣发力度、观众期待等因素,给出首日排片。


“看同档期竞争影片的实力,主演阵容,前期话题足不足等,我们业内的话就叫影片的体量。”成都某影院经理张贝(化名)说。她本以为《送我上青云》会是匹黑马,结合主演知名度和网上的话题炒作,首日还增加了场次。



也有影院经理更倾向数据的反馈,比如去各大主流网站观察影评和想看指数,辅助自己进行判断。此外,片方愿意在前期的首映、路演、赠票等活动上投入多少也会是参考指标。


购票平台的想看指数成为不少影城排片的参考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影投/影管公司会直接对下属影院给出排片指导,如“万达系”总部有排片部,直接将占比建议下发至各影院。来自影投公司的影响力度则因情况而异,“影管不同对影院的指导主控也不同,留给影院的自主操作权限也就不同。”


有的影院影厅较多,还能保留部分卖座的老片,比较小的影城就只能全部排映新片,而“直管影城几乎都要听从安排,部分加盟的自主权更大”。


过去业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律是“首日票房的十倍是总票房,首周票房是总票房的一半”,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变化,影片靠口碑、靠“自来水”逆袭的情况越来越多,上映后排片率反向浮动的情况也愈发常见。如近年的《冈仁波齐》《二十二》,首日排片率分别低至1.5%和1.4%,峰值比例则分别翻了5倍和10倍。



电影上映之后,影院会更多根据观众的声音来调整排片,市场反馈就成了影响排片率的最重要指标。有的影城工作人员会分时段统计当地城市的大盘数据以及店内的影片成绩报表,根据数据反映出的问题随时调整后面的排片比例。


简言之,一旦交给市场,不论电影原本的“牌面”多强,如何排片都取决于“投入产出比”。


今年4月《复仇者联盟4》强势登陆,排片率一度高达83%,但当日票房占比是夸张的98%,就是典型且合理的高投入高产出了。



归根结底,影院的最终诉求是盈利。北京某影院经理马文(化名)表示影片“吸金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导演求排片,影院求收益,都无可厚非。但作为经理人,影片所带来的收益才是影院希望看到的。”

 

文艺片天然处于劣势


《复联4》上映时,刚捧回柏林银熊奖的王景春在微博上炮轰其排片太高;曹保平延期五年的《狗十三》撞上《海王》,宣发方麦特文化董事长陈砺志也公开表示对排片量和排片时段不满;根据首周末的排片来看,《送我上青云》接下来也将被《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碾压。



不难发现,会发声表达对排片量或排片时段不满的,多半都是文艺片。而这些风格偏艺术的电影即使靠口碑拉回一些,也不可能拥有和商业片同等量级的排片率。


对此在一线进行排片工作的影院经理们看法尤为一致:“毕竟大部分人喜欢看商业片”,“这很难平衡”,“多半都是叫好不叫座,文艺片会给安排非黄金时段的场次”。


有受访者专门提及“法国规定一部影片最高排映不得超过35%,为的就是排片多样化。但那是由于市场和观众成熟,我们还需要时间”,认为现阶段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还不够多元,科幻、动作、喜剧等题材更容易被青睐。


而对承担经营压力的影院而言,只服务于“小众中的小众”的文艺电影在排片竞争上确实天然处于劣势。


不过这组矛盾也在随市场的进步而缓和,资本也开始愿意在文艺片领域布局。如2016年发起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包括中影、万达、百老汇、保利万和等多条知名院线,要求加盟影院固定一个影厅每日放映4场艺术电影。



通过三年的运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已从首批100家加盟影院扩大到248个城市3222家影院,加盟银幕达到3795块。


对处于行业下游的影院来说,有时甚至也会为“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自发宣传。


受访者提供的朋友圈截图,来自影城负责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艺术电影不仅有自己的观众,更是有未来的,因为它是整个电影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文艺片的这个探索和创意,那么电影工业就会出现保守和发展停滞的情况。”


主创发声,对影院影响不大


以今年暑期档最火热的电影《哪吒》为例,一度排片占比超过50%。即便上映了近一个月,根据相关票房软件记录,全国每天排片超过10万场次。而《送我上青云》排片最高时,全国整天也仅1万3000余场。差距一目了然。



电影主创认为作品未能在市场上得到应有对待,寄望于排片率也理所当然,不过外部声音对影院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当年《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的一跪引发全网热议,张贝对此印象深刻,但没有因此在排片占比上做出调整。她表示即便话题热度攀升,也“对影城没什么影响”。


但事实上,“方励下跪”确实带动了影片的热度,同时提升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最后,《百鸟朝凤》排片一度逆袭至11%。



不少影院经理都提到“愿意让好电影被更多人看到”,甚至不免掺入个人愿景。


如耀莱影城的市场经理夏平(化名)就认为“像《二十二》展现的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我们一定要支持,最大权限支持”。


“个人情怀”显然大不过市场规律,曾经小半个娱乐圈都在为《二十二》发声,影片的首日排片仅为1.7%。但上映首周末,在“情怀”推动下,加上影片本身的高口碑,排片一度逆袭到10.8%。



主创的公开发声可以成为新闻热点,但不会成为拉升排片的刺激点。话题也好、口碑也罢,前提是能转化成购票驱动力,排片率才会产生相应变化。


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况且如此,如果口碑不佳,更是怎么呼吁也没用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导演曾写长信表达“希望增加排片”,《盲道》导演曾就“买票难”给观众道歉,排片率均没能产生波动。


发行方与影院的角力:合作模式在改变


影片排片占比多少,也是发行方与影院的一场角力,发行方会力求在合理范围内争取更理想的排片占比。两者的合作关系虽从未改变,但宣发手段对排片率的影响在逐渐降低。


“过去只要合作关系稳定,宣发资源优厚,影城都会尝试满足发行方的诉求。”据从业者透露,前些年各大发行方可以通过自己的资源和宣发能力,影响到影城的排片占比。


但当下国内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影院对市场的判断也趋于理性。“仅仅靠影片本体之外的策略支撑,会非常乏力。”


另一方面,“每一个发行人员都会遇到”和影院因排片不足所造成的冲突。有谈好了占比结果变卦的,有双方商议的时间点太早、等到临上映时情况有变无法达标的。解决办法往往是避开首日的紧张情况,在后面几天或下一个项目时尽量支持。


“虽然工作上不好交代,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往后还要继续合作,还是要面对同样的事,同样的人,不同的只有片子。”一位负责电影宣发的工作人员坦言。


数年前有报道曝光发行方为提高排片率,常用“返点分成”、“塞红包”、“陪饭陪酒”等方法,记者也就此询问了相关业内人士,有人直言“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避免不了”,也有从业者诚恳表达了“不排除个别现象,但我们绝对不会,得对企业、观众以及口碑负责”。相关业态总体还是在向良性发展。


当影片上映之后,发行方则会根据影片反响和表现选择追加预算还是及时止损,影响排片率的最直接权力还是交给了观众。正如王景春那条微博下有条热评称“不是因为排片高才有人看,而是因为有人看所以排片高”,“市场检验”终归是“排片率”的最佳注脚。

文/但丁的方舟

八角笼中
剧情

八角笼中

困局之下放手一搏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