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囚徒》:性从不羞耻,伤害更需要包容和爱来治愈
从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到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很多人意识到,有些在大家眼里看起来优秀成功的人,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乐,刚刚提到的两位都受年少时被性侵的痛苦经历所折磨,最终放弃了生命。他们本身就是受害者,却像犯了错一样的不被理解与同情。
电影《无辜囚徒》的出现,就是通过讲述两位童年时不幸遭遇性侵的女孩,成年后因为选择不同而走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性从不羞耻,伤害更需要包容和爱来治愈。

“儿童性侵”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电影《无辜囚徒》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温度,通过关注被性侵儿童成长后的人生经历,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伤与痛。无论是走出童年阴影,还是学着与自己和解,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影片所关注的焦点,其实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毕竟,遭遇性侵之后的孩子,该如何走出伤痛,需要更多关爱、理解、包容,甚至心理上的疏导。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影片里的女主角陆景一样,回归正常生活。和陆景走上不同人生路的,是她的闺蜜宋清歌,她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林奕含或是贝宁顿,不管事情过去了多少年,一直都宛如昨天刚发生般的绝望,最终走上极端,也令人痛惜不已。

影片《无辜囚徒》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性侵案件本身,而是侧重于两位女主角成年后的人生经历。很多细节的处理,场景的拿捏,非常震撼人心。
陆景不管春夏秋冬,都会戴着黑手套,知道原因之后,也是让人非常触动。陆景喜欢自由搏击,她通过这样一种训练,始终强调自己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其实也是她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而已。

陆景一开始留着短发,形象与气质更像个男孩子,而这也是一种性别上的回避,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呈现。而宋清歌,则看上去更为消沉,她的绘画作品,很多角度都反映出来了她的真实内心,看上去有点沉重,有些阴霾,有种悲观情绪,所以,她最终的选择,也符合人设和剧情的走向。陆景最终造型上的判若两人,也是顺理成章,而身体的应激反应,比造型上的变化滞后,也颇符合逻辑常理,处理得相当得当,把握精准。
《无辜囚徒》能够高分过审,足够证明影片的质量,同样,国际大奖的加持,也让这部影片赢得世界多国业界和观众的认同。儿童性侵话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当然,被性侵的对象,不仅有女孩,也有男孩。影片通过最为真实的视角,直面问题,又不回避社会现状,通过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多重角度去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观众传递一个更为开放式的观点,非常值得敬佩。现实不管有多残酷,我们都应该理性面对,伤口虽然很深,但我们可以通过包容和爱来治愈,这也是《无辜囚徒》所传递出来的温度。

个人之前曾看过一部日本的《生命的诞生物语》性教育短片,短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受精卵的故事,温情的配乐,生动的画面故事,让大家向来好奇有羞耻尴尬的性问题瞬间有了温度。其实,性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因为性从不羞耻,而是一场“爱”的教育。值得可喜的是,《无辜囚徒》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并且用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力,在给自己疗伤的同时,也向孩子们传递更多的安全性常识,让他们明白身体的某些部位是绝对不允许陌生人触碰,这同样也是性教育,越早懂得,才会避免更多的孩子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