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8.5分韩剧,后劲极大!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Nico
用电影捅破生活最后一层窗户纸
生儿育女,是很多人必经的人生阶段。
然而,围绕生育话题展开的影视作品,在我国却几近空白。
满打满算,只能想到一部纪录片《生门》。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依靠网络,去近距离接触一些明星产妇的情绪。
比如,之前GAI的老婆王斯曾因喂奶被家人围观而崩溃大哭。
这种感觉,让她感觉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很像动物,在动物园里被观看。”
此外,SHE的Ella前些天也公开了自己的生产过程。
视频中的她,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难受到睁不开眼。
周围的一众好友,或加油打气,或默默流泪。
视频一经公开,便立刻火上热搜,掀起了一场与生育有关的大讨论。
尽管备受折磨,但评论区依然有网友认为:“这已经是最美好的生产过程了。”
最美好的生产过程尚且如此,那不美好的生产过程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针对这个问题,一部豆瓣8.5分韩剧给出了答案——
《产后调理院》
산후조리원
《产后调理院》是韩国tvN电视台新近推出的月火剧。
该剧以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42岁的高龄产妇,从生育到产后调养,生理和心理所遭遇的各种转变。
题材新颖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生育题材的空白。
为了凸显质感,该剧专门邀请了两位电影咖助阵——
女主角严志媛,曾在电影《素媛》中饰演母亲美熙一角。
在《寄生虫》中饰演保姆的张慧珍,在剧中饰演产后调理院的院长。
有她们二人助阵,这部剧基本上已经稳了一半!
女主吴贤珍(严志媛 饰),是一个“狠人”。
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职场打拼,她一直走在所有人的前面。
多年以来,她没有一天睡过4小时以上。
就这样,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公司里最年轻的女性常务。
晋升常务的同一天,她人生迎来了另一件喜事——她怀孕了。
可是,听闻这件喜事之后,她却丝毫开心不起来。
向来以工作为重的她,即便身怀六甲,仍全力以赴地奔波在工作一线:
要么挺着大肚子熬夜工作,要么疾速飙车去拦截客户。
谈判过程中,贤珍的羊水突然破了。
众目睽睽下,贤珍淡定地拨打电话,要求救护车前来接送。
看上去简直就是大写的“硬核”!
尽管贤珍在外人面前淡定无比,但在生产面前,她还是不由自主地败下阵来。
《请回答1988》里,曾经有过一句很出圈的台词。
当时,德善爸爸语重心长的对德善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将这句话放在贤珍身上,同样毫不违和。
初为人母的她,和德善爸爸一样,也经历着很多手足无措的难题。
别的不说,光是生育过程,就已经让她倍感煎熬。
为了还原产妇分娩的全过程,该剧特地将生育分为四个阶段,从而事无巨细地表现出来。
第一阶段:产妇被灌肠、剃毛,毫无尊严可讲。
第二阶段:贤珍不但要体会开指的痛苦,还要被医生当作生产工具给学生上课。
第三阶段:打过无痛针之后,痛苦消退,产妇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第四阶段:这一时期,是分娩的紧要关头,产妇需面临全身心的痛苦折磨。
那感觉,就像是被一大群迁徙的动物不断地碾压全身。
九死一生之后,身为高龄产妇的贤珍,顺利产下了儿子。
这时候,《产后调理院》没有高调地弘扬母爱,而是呼应情境,说出了贤珍的内心OS:
“怎么这么红啊?他好看吗?第一眼见到孩子的感觉,跟预想的差太多。”
第二天,贤珍再次醒来,只感觉四肢酸痛,手脚乏力。
口干舌燥的她,呢喃着想要喝水。
可身边的几个大人,注意力却全都集中在新生儿身上。
丈夫说贤珍生的辛苦,结果婆婆却直接抢白:“哎呦!辛苦什么啊?再怎么辛苦啊,只要看到孩子的脸,就会忘却一切,那就是妈妈啦!”
只有贤珍的妈妈,惦记着女儿的辛苦。
她百感交集地走进病房,感叹女儿的九死一生,并用浸湿的毛巾滋润了贤珍干裂的嘴唇。
只此一个举动,就带出了婆婆和亲妈的巨大差异。
不过,对贤珍来说,生产过程只是考验的开始。
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产后调理院。
进入产后调理院的她,正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千奇百怪的育婴世界。
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产后矛盾,随之拉开序幕……
在产后调理院里,潜藏着一个隐形的阶级世界。
和《雪国列车》一样,这里的妈妈也分三六九等。
划分等级的唯一依据,是母亲对孩子的投入程度。
头等舱的母亲,是生育多胎、坚持母乳、经验丰富,把家庭照顾的井井有条的全职太太。
吊车尾的母亲,是高龄产妇、职业女性,对哺乳与养育孩子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
而女主贤珍,便正是最末尾的那一类人。
此外,在这所调理院里,还存在着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全职妈妈VS职业女性,母乳喂养VS奶粉喂养。
职业女性和全职妈妈之间,有着浑然天成的沟通障碍——
职业女性认为全职妈妈依附男性,没有自我;全职妈妈认为职业女性冷漠孤傲,没有责任心。
置身同一个屋檐下的她们,将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小万这里就先不剧透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后调理院》聚焦了产妇难言的苦难,但它却并没有将它拍的沉重压抑、苦大仇深。
而是用喜剧化的手法,故作轻松的传递出初为人母的脆弱和迷茫。
很多电影桥段,都被它信手捏来,做出了生动有趣的调侃、整蛊。
比如,生产过程中,吴贤珍心脏骤停,看到地狱使者朝自己招手。
她随地狱使者同乘一船,离岸边渐行渐远。
结果,行至半路,贤珍突然将地狱使者推下船,自己抢过船桨拼命地划回活人的世界。
这段剧情,显然调侃了《与神同行》。
孩子出生后,贤珍和丈夫抱着新生儿出院。
草木皆兵的两人,在医院上演了一场大逃亡。
生怕周边世界对孩子造成伤害:打喷嚏的人、端不稳的热水、封闭的电梯……
愣是在紧张躲避中,拍出了《釜山行》的既视感。
类似这样的喜感情节,在剧中还有很多。
它们的出现,不但消解了该剧的严肃性,而且还春风化雨般的带出了该剧的核心议题——号召社会关注孕妈的身心健康。
生育后,女性的存在价值,被消减到了最低。
调理院里,她们互相打招呼,称呼的不是各自的名字,而是谁谁谁的妈妈。
孕妈的名字、职业、学历,统统变得不值一提。
而《产后调理院》真正要强调的,便正是女性本身的存在意义。
它意在告诉观众,在拥有妈妈这个身份之前,她首先应该是她自己。
母亲也好,妻子也好,女儿也好,不管女性拥有怎样的身份,它都应该能容得下一个“自我”。
对女性朋友来说,“为母则刚”其实是一种偏见——
为孩子牺牲掉自我,是身为人母的一种责任。
每个母亲,都不该被这种既定思维束缚住自己。
母亲与孩子,应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而不应该是牺牲一个,成全另一个的关系。
毕竟,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为的并不是分走爱,而是增加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