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真香,国剧终于用对ta的颜
春节档聊得差不多,该换换口味了。
还在家里咸鱼的Sir(不要太羡慕),就想看点轻松有趣的。
巧了。
这一张脸出现,立马吸引Sir的注意。
《赘婿》
春节期间势头最强的国剧之一。
开播5天,微博热搜不断,抖音剧集榜第一,爱奇艺站内热度接近破万。
尽管不看数据,这几天,Sir也没少被毒饭cue。
“吃饭刷,拜年刷,甚至熬夜也要刷。”
唯一不满的是,刷太快,得等更新。
面对狂热的安利,高冷的Sir本来是迟疑的。
没想到一看,还挺香?
毕竟这海报看起来,就很应景。
男状元服,女凤冠霞帔,艳丽的红海报足够喜庆。
可应景之下,Sir又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瞧瞧男女主的坐姿。
区别于传统夫妻妇随夫唱式的相敬如宾。
女方坐得明显高于男方,而且还搭着男方肩膀。
放在古代,不合礼数吧?
这就对了。
《赘婿》玩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最直观的选角,它就不按“俊男美女”的套路。
男主,大林子(郭麒麟)。
年纪轻轻便在相声本门、电视剧、综艺中各自开花。
憨傻外形,尤其是眼睛,笑起来跟他爹一个模样。
这自带喜感的模样,剧还没开播呢,笑料就准备好了。
而女主,宋轶。
看过《庆余年》的人都忘不了她吧。
一出场就是淡粉纱裙,白皙的皮肤,莞尔一笑的楚楚动人,十足的仙女范。
正凑巧,两人在《庆余年》中早就碰过面,演的是姐弟。
而其他演员,张若昀、田雨和高曙光......全是之前的老熟人了。
不仅选角,悬疑感满满戏中戏结构——剧的主线故事,就是角色写下的小说。
开头都是熟悉的内味和套路。
但是,别忘了Sir刚开始说的——这,可不是一部按常理出牌的剧。
再说得形象一点。
《赘婿》像是一位在国剧套路泛滥下,仍努力尝试持续给你小惊喜的可爱手艺人。
手艺从故事的设计开始。
一步一步,都是在套路中反套路。
他,从昏睡中醒来。
环顾四周,稍显手足无措。
醒来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竟是——请问,我叫什么名字。
玩失忆梗?
不,他不是失忆。
是换“人设”。
断片前,他可不是这副躯体,甚至,压根不在这个时空。
曾经,他可是西装笔挺,开豪车戴名表的“成功人士”。
意外前,他正要找出卖自己的兄弟算账呢。
不巧的是,账没算成,还被人一棍偷袭,他直接摇身变成了“别人”。
名字,也从江皓辰(张若昀 饰)成了宁毅(郭麒麟 饰)。
一个被作者强行降维的小说角色。
从高逼格商战题材,“被贬”为古装玛丽苏题材。
腹肌没了,胸肌没了,肱二头肌没了,甚至连身份也没了。
此刻的他,成了一个明天就得成婚的赘婿,而在古代,赘婿地位是有够低的。
突如其来的“华丽”转身,按他自己的说法,这个开局,确实是有一些棘手。
宁毅不服。
凭什么你要我玛丽苏就玛丽苏?
于是,他下定决心——定要在这二流背景中,重回一流人设,东山再起!
开整。
先进行深入调查。
他发现,自己入赘的苏家是当地有名布商,好歹也是名门望族。
首要之事,是找到明日成亲的妻子檀儿,从长计议。
哪知道,入门第一件事,宁毅就闯祸了。
潜入卧房,为一睹妻子真容。
眼看一位女子穿着嫁衣,在悠扬的bgm中对镜梳妆。
娇妻?
一转身(连bgm都吓没了)。
阿姨,打扰了……
咋办?逃婚呗。
可那么多地方不逃,宁毅非得钻进全家齐聚一堂的祠堂的桌下。
这下什么大伙骂他的话,堵着气都听进去了。
下一个被骂的,是苏家小姐,宁毅的未婚妻。
一场大型“男尊女卑”教育现场。
什么“离经叛道”“自作主张”和“有辱家门”等难听的人身攻击都说出来了。
可说这话的二叔真的在乎婚事吗?
下面这话才是关键:一个未婚女子,如何去掌管新店呢。
呵呵,在这争家产呢。
家人间不但互不对付,还抢夺起家族生意来着。
宁毅这下成了照妖镜,把各方嘴脸都照见了。
在这个无比尴尬的时刻,宁毅还露馅被人发现藏在桌底。
婚别想逃了,还是开门见山地拒绝吧。
走到阿姨面前,委婉不失礼貌地拒绝——不如咱们别当夫妻,当兄弟吧。
直到后方一声温婉的呼唤传来,他才意识到,自己认错人了。
嗐,原来檀儿(宋轶 饰)不是阿姨。
相反的,还明眸皓齿,美若天仙。
见此状,还逃?下跪了都。
这一段开场,虽称不上惊艳。
但在国剧中算得上一股清流。
大布局上,有悬念的设置;小设定上,有新鲜的反转,并在玩梗中包裹着价值观输出。
往下看,手艺可不只这一层。
成亲第一难关,就是坐花轿子。
“我不坐”“你得坐”“我就不坐”“你就得坐”......
“我就没见过男的坐花轿。”
确实,然而你现在成了赘婿。
顶住别人异样的眼光,这是成为合格的赘婿第一步。
而成为苏家赘婿,更得度过重重难关。
难关一:认全宾客。
其实檀儿早一晚就叮嘱宁毅记住点名册了。
只是......他睡着了。
来的都是达官显要,认错了一位,那就会被钉在家族的耻辱柱上。
别看宁毅憨憨的,妙招他倒是有不少。
记不住名字也没事,准备好纸笔墨砚,让宾客自己写。
写完,我再念。
这么一波操作,直接让身旁等看热闹的二叔和他儿子恨得咬牙切齿。
难关二:化解诬陷。
像二叔和他儿子顶多搞点小动作,而这位情敌加竞品的乌公子,竟然还给宁毅找来了原配和孩子,来了一出滴血认亲。
现场人看蒙了,宁毅自己更懵。
这不是明摆着演《甄嬛传》,强行要给宁毅扣渣男帽子吗?
好,将计就计!
宁毅承认孩子是自己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一片哗然声中,宁毅对着乌公子喊了声儿子。
滴血认亲这种现已成笑话的老梗,怎能难倒来自当代的人呢?
一碗温水就能让你喜当爹,气得乌公子扭头就走。
更麻烦的,还有难关三。
完成婚事,还有店铺开业。
临开业才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时间布都湿了。
显然,有人在屋顶动了手脚,为的就是开业不成,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载怨而归。
无货可卖,对于实体店来说是个噩梦吧。
但对有互联网思维的宁毅而言,这都不是事。
只需要准备几把剪刀,均分的圆盘,还有一个锣鼓即可。
一飞刀下去,每一片射中区域,都有对应的折扣。
而且,一个人可找四个朋友来帮忙。
这操作你熟吗?
宁毅管这叫“拼刀刀”。
这种模式对古人而言闻所未闻的新鲜,瞬间这个活动传至街知巷闻。
既能赢得时间差,又能零成本打广告。
这么一波“砍价预售”双赢的操作,又一次化险为夷。
宁毅各种“今为古用”的高光时刻,正是《赘婿》一大看点。
比如商品分价位摆放,给店铺划车位,给店员业务培训,还有用威亚和灯光制造舞台效果。
小小的赘婿,妥妥地用自己的智力扶摇直上。
将苏家上下治理得服服帖帖。
这种爽文式的逆袭,当然“套路”。
但《赘婿》有趣在于,它并没有把“套路”当成剧情唯一驱动力。
而是仅把“套路”当成原料基础,在上面雕刻、装点、摆盘……做成一桌创意菜式。
既能提供剧力上的“爽”,又能提供细节上的玩味。
《赘婿》好玩之处还不止这些。
作为出色的手艺人,不仅要技术出众,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独特思路。
从谋略题材,转换到偏喜剧题材,还是遵循一个原则——不停用现代思维解构掉传统故事。
浅显的。
比如要给檀儿自证清白时,来了句“编剧就这么写的”“导演就这么拍的”“弹幕都在看咱俩笑话”。
打破第四堵墙。
还有,宁毅为了收买自己的护卫,还给他写起了异于传统话本的网络小说。
什么《霸道姑爷爱上我》《大少爷的刀》,让古装剧注入了当代人的生活感。
当然,这种注入现代玩意儿的做法,可不仅是用来搞笑。
深刻的,不是没有。
《赘婿》除了智商在线和幽默,还有很多有趣和有爱的价值输出。
有一幕Sir印象深刻。
宁毅被误会对娘子不忠,被抓到男德学院的桥段。
你没看错,真·男德学院。
在这里,坚守的是“以妇为纲”。
学烹饪,学刺绣,还有学带孩子。
瞧瞧他们日常念的经:
上孝父母亲,下教子女爱
可以烹佳肴,理应效内务
顾家有方法,爱妻无私念
无是非之乱耳,无不良之德行
妻子远庖厨,夫君扫厅堂
好一个暖男养成基地。
这么一个戏谑感满满的场所,表面上是调侃这群赘婿。
但实则又不乏反省。
与其说男德学院是学习怎么伺候娘子,不如说它本该是换位思考的场所。
所谓的尊重,跟具体的性别和身份无关。
当我们格外强调某种性别和身份时,很容易会形成一种新的,顾此失彼的特权。
这就是《赘婿》表面逗乐下的坚硬部分。
而且这样的“输出”,并没有以喊口号的方式呈现。
配合郭麒麟的表演,以及相对轻松的场景设置。
《赘婿》试图以一种类似“脱口秀”的形式表现着刻板背后的揶揄和虚伪。
宁毅有着外挂般的智商,也是个护妻狂魔。
见到娘子被刁难,会直接开怼。
这规矩是你定的呀
所有女性都得听你的呀
她们就不能出去闯荡
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了
见到娘子被绑架,勇于奋身向前。
尽管男女主设计上,看似“女强男弱”。
但《赘婿》的改编并不需要一个等待被营救的花瓶。
它更希望呈现的是两夫妻彼此成就,彼此互助的关系。
娘子檀儿从小就活在世俗的偏见之中,想继承家业做生意,却始终因为是女儿身,而处处招致冷眼。
所以当宁毅为她发声时,惊讶的眼神中,也流露着藏不住的惊喜。
从开局就一直因为赘婿身份备受刁难宁毅。
当他听到娘子第一次私下里叫自己相公时,嘴角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被轻视的两人,都在不着痕迹地感动着对方。
同时,他们也互相成全彼此。
当见识多了丈夫防患于未然,娘子也渐渐学会有备无患。
入赘,如同入股。
这种相处模式,既亲昵,亦有边界。
“赘婿题材”,慢慢走出了自己的特点,也给国产剧创作与改编提供了一个方向。
这部合家欢式的国剧。
暂时别看它格局小,看似岁月静好(只播到12集)。
它所承载的野心,正像海报那句宣传语——小小赘婿,大大天地。
后期不断升级剧情,和更多维度的内容,其实剧里亦有暗示。
此时正值梁国和靖国之争,而武朝需要进贡岁布。
本是商品的布,慢慢成了各方角力的筹码。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想在朝廷身上薅羊毛了。
咱们也一起挣挣朝廷的钱
后期故事的版图只会越来越大:
从一个家走向一座城池,再到国家,最终走向天下。
从《庆余年》到《赘婿》,Sir看到的是故事内容的不断打磨,与题材的适度创新。
当然他们都还有瑕疵。
比如Sir曾经写过的,《庆余年》结局的浅尝辄止,以及《赘婿》目前的格局偏小。
但。
如果说这是国剧新一代手艺人的破局实验。
Sir期待,这样的实验。
越多越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