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足球泛滥,中国足球出路何在?
作者 | 奥特慢(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鱼七七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7429字 | 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现金流枯竭,公司经营无以为继,从业者迅速陷入失业危机之中,糟糕的是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市场上大量核心资产价格急剧缩水却仍无人问津……昨日的红火与如今的萧条似乎根本没有过渡和缓冲。
而这就是当下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真实写照。
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对于雄心勃勃要打造“亚洲第一联赛”的中超组织者来说,好不容易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2020赛季赛事之后,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
——天津泰达在截止时间内未按时提交工资确认表等手续,内部已经出文确认退出联赛;
——卫冕冠军江苏苏宁宣告停运,如无奇迹出现则中超将出现过把瘾就死的极端案例;
——中超的媒体版权合作方体奥动力因不能足额支付版权费用,被通知解约;
——多家中超俱乐部内部危机重重,不排除有轰然倒地的可能性……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hinese Super League,简称为CSL),其标志左侧是一只神似京剧脸谱的足球,燃烧着熊熊烈火,据说是喻示中超联赛火一样的激情
这场足球危机的演变和普通的经济危机并无二致,疫情冲击致使外部环境恶化,内部隐藏的危机显现出来,并从个别俱乐部蔓延到了整个行业,犹如寒潮过境,一片萧条、了无生机。那些深陷其中的人们真切体会到了危机的残酷。
曾经奇货可居的明星球员们失去了在市场中呼风唤雨挑三拣四的魔力,一旦合同到期,这些球星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别说涨薪续约了,想降薪续约都得拿出诚意来,薪酬打五折都未必有球队愿意签约,年薪从上千万元下降到百万出头的案例并不罕见。
而那些寂寂无名的年轻球员面临的情况更糟:摆在自己面前的合同上往往写着月薪税前7千的条款,而且一签就得三年。这种局面恐怕年轻球员之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一心向往的高薪、高额代言、香车豪宅、走向人生顶峰,怎么成了税前月薪7千?
不过,比起那些苦苦讨薪的球员来说,月薪7千至少能在危机中保证温饱。
看起来,中超联赛的熊熊烈火,大有要反噬自己的趋势。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历程
1994年,中国足球拉开职业化大幕,由原来的专业队比赛体制转变职业化的甲级联赛(分A、B两组)和乙级联赛,有着极好群众基础的职业足球联赛发展势头迅猛。
2002年中国男足历史性闯入世界杯正赛,从而引发了更大的足球热潮,足球产业得到热捧,开办足球学校、创建足球俱乐部成为时髦之举。

△传奇教练米卢带领的这支国家队历史性地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
2004年,信心满满的中国足协,将原甲级联赛改组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要说到中国的职业足球高光时刻,绕不过恒大,甚至可以说中国职业联赛的巅峰正是由恒大创造。

△许家印2010年开始运作广州恒大队,他把金元足球的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多年来名利双收
2010年恒大集团1亿元的代价买下了当时的广州队并改名广州恒大,中超格局为之大变。恒大老板许家印进入职业领域之后,一方面大笔投入,“要买就买货架上最好的”,先后请来李章洙、里皮、斯科拉里等名帅,买入了一大批国脚,还买入了穆里奇、孔卡、埃里克森、保利尼奥等实力超群的外援;另一方面严格管理,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俱乐部规章制度,哪怕是再大的“腕儿”都不得例外。
于是,兵强马壮的广州恒大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垄断了中超冠军,实现了七连冠霸业,在2013年更是成功夺得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座亚冠奖杯,2015年再次登上亚洲职业足球之巅。
△白岩松:多年前我就反对烧钱,现在中国足球又回到起点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资本加诸于产业一般都能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不过,泡沫往往也是太多热钱涌入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职业联赛无疑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标志之一就是球员尤其是有较高水准的那些外籍球员超高的薪水。
据西班牙《马卡报》在2017年公布的世界足坛薪资排行榜,前十位球员分别是梅西、特维斯、内马尔、C罗、奥斯卡、贝尔、拉维奇、胡尔克、博格巴、佩莱。

△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商业价值,巴萨传奇梅西多年来始终处于世界足坛的巅峰
不关注足球的人们可能听说过梅西、内马尔、C罗、贝尔、博格巴这几个名字,毕竟他们都是享誉世界足坛的顶尖高手,能持久占据媒体的版面从而混个广泛的脸儿熟,而对另外的五位似乎就不那么了解。
△足协最严限薪令落地,能终结金元足球吗?
还有一个是U23政策。足协出于好心,期望通过这个政策推动更多本土年轻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得以磨炼,但政策的实施后果让足协始料未及。不少俱乐部仅仅是最低限度地在人数、出场时间等方面满足足协的要求以应付差事,毕竟培养青年球员不是俱乐部最大的目标,成绩才是。而那些前一个月还踢不上比赛的年轻运动员由于这个政策的实施,在市场上瞬间变成了身价千万的香饽饽:这显然是人为扭曲了市场规律。
对足协深度介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状况,日本媒体评价得比较尖锐,他们认为,足协作为中超公司的大股东,从联赛中获利太多,一直是职业联赛的受益方,而那些投资人付出数以十亿元的投入之后却发现,回报越来越不和投入呈正比,所受的限制越来越多,甚至于到最后,名利都是足协的,黑锅都是投资人的。
投资人可能亏空了数亿元后欲哭无泪,足协官员则游刃有余,进可在市场化中获取利益,退可回到体制内继续当公务员。
这种不正常的局面长期存在,也形成了一种怪圈:足协越来越忙活,不断地出政策,改革这个、预防那个;投资人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谋求眼前最大利益为诉求,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政策。
更让人诟病的是足协管理者的贪腐行为。2011年,曾经的足管中心主任南勇、谢亚龙,以及足协副主席杨一民,和一众手下前后脚身陷囹圄,从而抖露出了联赛、国家队、青训、裁判等各个方面的腐败黑幕,让广大球迷震惊之余忍不住咬牙切齿。

△曾经的足管中心主任、中国足球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谢亚龙,因贪腐被判入狱十余年
中国足球最尴尬的事情可能是,那些高喊着要改革的机构人员,最终发现,自己才是需要改革的根源所在。
所有对自己动手的改革都会注定困难重重。2019年中国足协曾表示,要退出中超公司的股权,彻底放权,推动成立中国足球职业联盟来运营。从目前的来看,这种形式的改革显然是收效甚微。
以NBA为代表的的北美职业联赛可为借鉴不当且过多的行政干预是造成中国足球未能充分职业化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足球圈层之中根深蒂固的“江湖文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3月6日,中国足坛名宿、一代名帅迟尚斌因病去世,很多回忆迟指导的文章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件往事。
1997年甲A联赛大连万达客场战胜四川全兴后,四川球员魏群邀请张恩华、孙继海等万达球员喝酒言欢。凌晨三点多这几名醉醺醺的万达球员回到酒店,结果被迟尚斌逮个正着。对这样极不职业的行为,迟尚斌强压怒火说了句:“先回去睡觉,明天再做处理!”谁知道仗着酒劲儿的一位球员对迟尚斌吼了一句:“还想不想干了?!”被彻底激怒的迟尚斌在得到万达老板王健林和时任中国男足主帅戚务生的支持后,要对涉事球员进行罚款、停赛等处理,但不久后也就不了了之,因为这几位球员水平高、名声大,属于圈子里大哥级的人物。

△曾经在日本联赛执教多年的迟尚斌,也不得不向中国足球江湖习气低头
中国球员从参加专业训练开始,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卷入了一个个圈子,足坛如江湖成为很多球员信奉的真理。在中国职业足球开展的二十多年间,大多数球队都遇见过球员联手做掉主教练的事情,而主教练率领核心球员逼宫球队总经理或者是投资人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在足球江湖中的“大哥”们拥有着种种特权,甚至于凌驾于规则之上。
讲究圈子与义气的江湖文化盛行,这种风气之下足球想走向真正职业化、市场化很难。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NBA的模式。
1984年大卫·斯特恩出任NBA总裁,当时的NBA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有一多半球队濒临破产,斯特恩在他掌管NBA的30年间,创建了工资帽、奢侈税等一系列维护联盟正常发展的制度,使NBA成为影响力覆盖全球的巨型商业联盟。
如今的NBA有30家球队组成,这些球队分属独立的公司,以一种近似于联邦的形式,组成了NBA联盟。董事会是NBA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由30家球队的最大投资者代表组成,总裁及其管理团队是由董事会雇佣,董事会拥有决定权,总裁拥有最高行政权,总裁的提议一经董事会通过,各个球队必须无条件执行。NBA的所有球队对外作为一个集体进行商业谈判,收益由各家球队按比例分享。由于NBA十分赚钱,不少手里有钱的老板也想加入其中,但NBA的准入机制非常严格,一支新球队加盟必须经过详尽的背景调查,包括财力状况在内的很多信息都会提交给董事会,之后进行投票。一个新球队加盟必须得到现有董事会四分之三成员的同意,并且要交纳巨额的申请费。

△NBA联盟有严谨且科学的组织结构
NBA的球员、教练、工作人员,都是整个联盟的员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很容易在自己身边形成一个圈子,从而获得超出一般的特权和影响力。
但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中,没有哪个球员和股东能凌驾于NBA联盟的利益之上,上世纪的飞人乔丹不行,如今的皇帝詹姆斯不行,曾经的球队老板斯特林也不行。所有侵犯联盟根本利益、影响到联盟价值的人,例如发表不当言论、打架斗殴、吸毒、涉及刑事犯罪、涉嫌种族歧视等,都会被干脆利落地处罚直至扫地出门,处分的损失从几万美金到上千万美金(被禁赛期间的工资将被扣除)不等。

△曾拥有快船队30多年的斯特林,受到了NBA史上最重的处罚
洛杉矶快船队前任老板斯特林被曝光涉嫌种族歧视,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斯特林被NBA联盟重罚:罚款250万美元、终身禁赛、不允许其再拥有NBA球队。斯特林之后不得不将快船队出售给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这些狂热的球迷,才是NBA中真正的“大哥”
在NBA联盟看来,江湖里真正的“大哥”是那些狂热的球迷,联盟所有的人员都要努力使这些大哥开心,从而持久关注NBA赛事,引领整个商业链条有序转动。在这个思路指引下,NBA的规则不断调整,全明星赛事的形式不断改变,都是为了迎合球迷大哥——NBA的衣食父母——的喜好。球迷开心并买单才能保证整个体育产业就能红红火火,才能让每个球队拥有较高的估值。所以哪怕2020年疫情非常严重,NBA也毅然决然地在一个封闭场所举办了季后赛与总决赛,并在严格防控措施下重启了2021赛季,因为长时间不在球迷的视野之中出现,关注度就会逐渐消减,而商业价值也会随之走低。
结语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职业足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但比起欧洲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即便在亚洲也不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的J联赛、韩国的K联赛,都比中超联赛成熟得多。
但差距也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足球、体育产业大有可为,我们普通球迷有理由相信,中超目前遇到的困境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与循回,而更像是一种螺旋状的上升,困扰产业发展的因素迟早会被市场剔除,就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与记者发布会上强调的那样,市场因素一定会在未来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假以时日,我们的职业体育终将进化到较高的水准之上。
(文中所引视频、图片、数据均出自网络公开报道)
参考资料:
1.马德兴:深度|中国职业足球缘何走向“死胡同”?(体坛周报)
2.Sin:谈谈五大联赛的运营方式(懂球帝)
3.关尹:从“恒久远大”到“国泰民安”,俱乐部改名成了“成语大赛”?(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