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炒作的TVB综艺,悄悄升到9.4分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黑盒子
守住盒子和盒子后的那束光
提到TVB,可能大家更多联想到的会是很多经典港剧。
刑侦剧鼻祖《刑事侦缉档案》、古装宫斗剧《金枝欲孽》、穿越剧泰斗《寻秦记》,金庸武侠剧《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还有《流金岁月》《使徒行者》等等。

相比于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港剧,TVB的综艺节目似乎就有些不温不火了。
最近,以高层身份回归TVB的曾志伟,明显是要做出一番改变。他与余安安、王祖蓝等合力推动的“超级综艺”计划,将推出9档超级综艺。

其中一档即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寻人记》。
虽然目前豆瓣上仅有1000多人打分,但《寻人记》以9.4分的口碑冲上当下国内口碑综艺榜榜首。
这档不炒作、不撕逼、无恶意剪辑,又没有流量明星的素人综艺,究竟凭什么成为口碑佳作,让TVB靠着综艺节目突然支楞起来?

《寻人记》,无非在于寻人。
这档节目所要寻的不是专家、不是大师,也可能不是极具故事化与冲突点的人物,它所要寻觅的是八九十年代热点新闻中的主角。
曾经的“大家姐”倩仪、6岁的“小肥仔”成栢熙,电脑王子、邮票小炒王,考试失利的校草、投诉先锋、陷入缩水楼陷阱的消费者,牛奶种菌案当事人、少女科学家等。

节目意在展现时间与选择带来的人生改变,在寻人的过程中,也是见证与记录种种变化的历程。
其中一集,节目组要寻访一位三十多年前的校草,他叫伟约瑟,是1985年一档节目中拍到的会考结束后的一名学生,当年考试失利没有顺利升学。
节目组尝试通过重访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通过校方帮忙,节目组找到了伟约瑟。

这位故事主角坦言自己在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回访,为了帮好友正名,也为解开自己的一个心结,最终选择在曾经接受采访的同一个地方与节目组见面。
三十五年前,在中环卜公码头,伟约瑟和两个好友在这里接受了采访。即使会考失意,当年的伟约瑟也坚定认为考试只是一张不太重要的纸。

三十五年后,码头已拆。再次谈及当年的会考,伟约瑟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take two”定理。
很多事情可以take two,人生可以take two。于是会考之后,伟约瑟从做旅游广告模特到从事空中服务员工作,又随家人移民,而后回到香港做生意。
三十五年间,太多的take two,选择无数,变化无数。即使还是有很多朋友,但伟约瑟始终挂念着当年彼此支持、信任、陪伴的老同学。

正是因为这份“当年情”,让伟约瑟再次回到同一个地点,拿着同旧友的采访照片,以这样的方式纪念两位已经逝世的旧友。
然而还是在这个地点,身后的景色变了,身旁的人也变了。
伟约瑟不禁感慨到,“原来很多事并非必然”,“人生很短,也很无常”。周遭是人物所历经的变化,话语里则是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婚姻主题的单元里,节目组则尝试寻觅三十多年前婚姻特辑中的夫妇,十对夫妇只找到一对,但主角已经离异不想重提旧事。
节目组最终找到了曾经那对仍然坚守着的“乌龟和小白兔”。

趣味的婚姻事件簿答题环节,观看三十年前的旧录像,故事主角得以站在他者的视角相互感知彼此对于自己的感受。
新重访与旧录像的交替剪辑,让我们看到在这段婚姻故事里,变的是双方不断磨合的性格与态度,不变的则是持之以恒的情感坚守。
金句王方东昇在节目中也留下这样的一段话,“婚姻路上,有人选择停步,转换跑道”,而婚姻路上,也有人选择守候。

有趣的是,在肥胖健康问题的一期也展现了某些不变的话题。
小肥仔在三十年后仍然没有减肥成功,但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三岁定八十”的传统老话似乎得以佐证。
有网友评论说,“这个节目好似哆啦A梦的任意门,打开门就是三十年后的世界”。

三十年的时光,雕琢着坑坑洼洼的改变,也将日积月累的不变沉淀了下来。
三十年前,没有社交通讯,移动手机还未普及。这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只是在曾经的新闻节目中匆匆一现。
一段旧录像,一个名字,三十年的时间,模样会变、名字可能更换,要如何寻得?

方法总归有,先从当下连接人人的社交网络找起,再通过人际关系找人。如果确实是长久失去了联络,那就再重访旧地。
节目组费尽心思地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些人,原来一些我们长久不再联络的人,只要愿意尝试,总是能找着的,至少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在新旧影像的交替剪辑中,《寻人记》向我们呈现了同一人物身上的变与不变,有的物是人非、有的事事皆非、有的被保留
感慨于寻人过程中的遗憾与惊喜,我们也不禁想问,为何而寻,为何要寻?

寻的原因仅仅只是去回答“是否变了”的问题吗?
由于父母工作,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小当家,三十年后又成为了照顾自己孩子的母亲,感慨着“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没有以前的高”。
当年的小肥仔每天步行上学,而现在的外卖、电梯等各种便利链条的搭建,却减少了人们的运动机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懒。
从“缩水楼”的消费陷阱到“纳米楼”的明字推出,从“重复抄写”到“寓教于乐”的理念转变...

《寻人记》用影像资料证实着很多东西确实在变。
但在变的同时,好像又让我们看到,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变化,温暖和阴暗仍然交织、机遇与危险依旧并存,时代下的小人物还是如此的普通而平凡。
寻人的另一层原因就是抵抗遗忘。
节目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再次看看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模样和曾经说过的话。

回望当时和自己一起受访的朋友,回望三十年前身边的父母。
再看看三十年后的自己是否住上了大一点的房子、是否继续着自己的科技梦想,是否成为了科学家,是否在消费陷阱中重蹈覆辙,又是否坚信着“亲情第一,金钱第二”,告诉自己不要遗忘。

正如《寻梦环游记》里所说的,“死亡不是尽头,遗忘才是”。
最后回到《寻人记》的起点,每集开始都有这样一句导言,“有人话人生就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应该是寻寻觅觅”。

那你觉得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