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物料考 | 端午档已阵亡,暑期档的好货何时拿出来见人?
因为端午档(姑且算作一个档期)和暑期档的集体谦让,四月到五月的物料表现持续不敢令人恭维。
而好东西稀少的结果,就是拉胯的反倒更令人印象深刻。
继上月《阳光姐妹淘》海报细节大乌龙之后,这月的反面代表是《比得兔2》某张新媒体物料。
一个建议是,这类强行和中国文化做勾连的外片营销习惯,早就该被改改了。现在这样,很偷懒不说,稍不注意还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日常KPI,那也要保证摸鱼不会出岔子。
整体平庸的表现下,这次我们主要就事论事地,讨论这么几个话题——
一是应该以怎样的标准看待国内的电影节海报;
二是海报在写实和写意两种方式上的选择困境;
三是类型片在预告风格上的取舍。
很细节,一个一个聊。
我们对国内电影节海报过于苛刻了?
这话题的由头,自然来自于近期上影节和FIRST影展等,先后释出了各自的主视觉海报。
今年上影节官方海报长这样——
可能因为今年这个年份比较特殊,上影节这张海报给我的整体观感,比起前两年是个退步,当然了,主题表达这个败笔,包括右上拉低观感的slogan,或许也不是设计者能左右的。
不过,上影节自前年确立了新的风格和基调后,目前这个大方向显然是值得肯定的。
这么对比,官方色彩不那么重的FIRST,就要自如许多。
甚至于,上影节滚滚车轮轰隆向前的耀眼之光,和FIRST微弱却也挡不住的凿壁偷光,放在一起细品,很是有趣?
不过,回到我们的那个话题,即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看待国内的电影节海报呢?
很多人肯定说,看看北影节,我们起点太低,所以不能要求太高。
这么说没毛病,但如果总拿这个当理由,就有点无趣了。尤其是,抛开客观环境的限制,我们的电影节海报在设计思路上,终究还是死板了点。
下面是新一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的一组官方海报,差不多就是5月看到的最佳电影物料。
并不是要强行对比,但我们在设计上其实是可以再多一些灵性的。
包括下面这张,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主海报,也在告诉我们——
不同于电影,电影节海报不需要承载过于直白的主题表达。
这一点,其实海南电影节之前有一些不错的发挥。
总之,不管怎样,过去两年大众对电影节海报的关注和讨论,对物料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
接下来,是时候把标准再拔高一个等级了。
写实和写意如何平衡?
5月观感上很差的几张国产新片海报,尴尬的原因很像——
都是因为,演员的质感,实在太差了。
比如下面这组《迷妹罗曼史》,其实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但执行出来就非常灾难。
盛一伦和魏晨的扮相缺乏质感是一方面,几位演员的棚拍表现太随意也是拉低海报质感的重要原因。
《五个扑水的少年》这张定档海报,问题也差不多是出在演员质感上。
但本质上,这不是演员的锅,也不是设计思路,还是执行没有做好。
比如,演员没质感是事实,那么海报背景是不是就不要做得太虚;再比如,如果一定要棚拍,海报的细节包装就一定要跟上。
一句话就是,要有电影感。
现在这样,确实太廉价了。
举个相应的正面例子,《长津湖》这张杀青海报就是。
复杂吗?一点也不。
除此之外,下面这三张,也分别给出了如何在写实和写意之间找到平衡的不同答案。
《热带往事》是构图;
《当男人恋爱时》是剧照;
《人生大事》则是手绘。
很难说这几个方式有多出彩,但比起前面两个,的确已经高出太多。
最后看两张5月我很喜欢的电影海报,同样是把写实和写意的平衡玩得很妙。
一张是网络电影《雪山飞狐》。
这张的妙,其实不在水墨画风,而正是我前面提及的,不死板,有灵性。
第二张来自《致埃文·汉森》。
还是在写实和写意之间游走,这张海报的形式感其实我很推荐国内在未来多多学习借鉴。
具体不展开说了,亮点都在明面上。以现在中国电影追求强话题和强情绪的大方向,这个形式肯定有用武之地。
类型片预告怎么取舍?
最后聊聊预告片。
单论预告质量,5月还是有几支值得一提的。比如《乌海》的定档预告,《热带往事》的定档预告,包括网剧《胆小鬼》的首支预告,质感完全碾压多数院线电影。
这些预告片都很不错,但今天想聊的,是另外几支。
这几年国产类型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突破,但绝对实力还差得很远,这也使得预告片制作上,不仅要放大亮点,更要做好藏拙。
《阳光姐妹淘》虽然电影本体被广泛质疑,但下面这支预告还是做到了水准之上。
很不错的一点是,预告找到了一个清晰的核心逻辑,并且完成了一段足够完整的叙事。
这其实很重要,这不仅让预告脱离了单纯的混剪炫技,更让观众意识到,这部电影是有一定内容的,也是在试图和观众完成对话的。
同样的,《我要我们在一起》的终极预告,也是这个思路。
2分半的时长,有逻辑有情绪,有快剪也有具体段落。对一部类型片,预告片的形式不需要多么出彩,甚至不需要多复杂的技巧。
只要把这个故事的核心矛盾点,张弛有度地呈现出来,就够了。
再到《铁道英雄》的这支预告,方向上则有所不同。
作为首支预告,相比叙事,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定调。从这个角度,这支预告虽然整体平庸,但定调这一点上还是完成得不错。
所以,对国产类型片的预告制作,大概也是基于这个标准——
不求完美,甚至不求优秀,能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一次搞定一个小任务,已属不易。
结语
目前看,端午档的物料水准已不太值得期待,而越来越近的暑期档,更多大鱼依旧按兵不动。
马上到来的6月,暑期档的好货,准备好拿出来见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