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1921》,中国骄傲!

时间:2021.06.12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青果


1905电影网专稿 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1日举行金爵盛典并拉开大幕。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海报便打出了“百年光影,步履不息”的主题。 



借此东风,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1921》,被官方邀请作为本届上影节的开幕影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从上海出发,对于《1921》,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而言,都有着非凡意义。 



事实上,早有不少影视作品描述了这段历史,甚至早在10年前,《1921》的导演黄建新就已经执导了电影《建党伟业》,向观众梳理了时代与民族的脉络。当然,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早已烂熟于心,每个重要的节点一直都是过去教科书上最闪光的文字。



那么,10年之后,黄建新导演与联合导演郑大圣交出的《1921》,又会有什么魅力呢? 用黄建新导演自己的话来解释,《建党伟业》是一篇“编年史”,而《1921》则是这段历史的“横截面”,更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以上海为故事中心,将镜头辐射到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镜头如同显微镜一般,把1921年前后的故事无限放大,把过去缺少的拼图一块块补齐,让这份高亢的爱国情感更加激荡。


我们在看完电影之后,这种情绪尤为明显,如果说,《建党伟业》的观众像是参观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者;那么观看《1921》时,自己更能成为他们,融入他们,这不只是一次“回望”,更是一次“参与”。 



电影《1921》的魅力,不仅仅是在于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把控,更在于黄建新在故事描述上更高层次的探索。他融入了相应的谍战、动作等元素,用更精准的节奏抓住观众,让观众从入戏开始,就随之紧张。 


回望


陈独秀在牢狱中回头的眼睛,含着对当时社会的绝望,同时又饱含着对青年未来的希望。 而这,也成为了《1921》的第一个镜头。 


一个眼神,也对应着电影中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那句铿锵有力的对话,“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那是革命者对未来的期许和信任。 



回到当下,《1921》本就是一部对那段历史温故知新的作品,我们去领略100余年前的领导人,用自己的行为去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价值是什么,整个民族和中国的未来又在哪里。 


每一个坚定的眼神,每一句有力的呐喊,是当时人民的展望,也是我们当下每个人的思考。


人民,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中心。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李达不顾跟踪风险,赶往印刷厂改掉错误的翻译,坚决地要把原本翻译的“百姓”改为“人民”。 


李达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百姓’是泛指,‘人民’是主人。”这种台词成就了一段跨时空的对话,正是对当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次呼应。 



这些细枝末节的描述,也彰显了这些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独特魅力。


尽可能把镜头对准这段历史进程中的人物,以人物的行动去推动剧情发展,正是黄建新自己打破《建党伟业》的创作框架,带来了全新的不同创作思路。 


对于人物的细化,甚至不止是中国共产党们,故事里每个人物均能和《建党伟业》的角色对应上,即便只是简单的群演角色。 



不仅仅是人物本身,黄建新在《1921》的故事编排中,从点到线,再到面,把镜头延伸到了国际环境。 


1921年的上海,被各国租界瓜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构成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从这些历史的背影出发,黄建新决定影片必须建立在国际视角之上。 


其实在《建党伟业》中,黄建新已经向观众展现了在中共一大代表会议初期,就有国际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帮助的场景。但在当时的影片中,国际友人马林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故事展现,这一次,黄建新将这个人物的故事线,以及他从海外来到中国的处境,都给足了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变得更具使命感。 



使命感是《1921》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李达和王会悟这对革命伉俪,如同一根线,将所有人物都串联在了一起,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代表,担起了整个重任,两人将小爱化为无穷大爱,成为相濡以沫、奔赴共同理想的革命伴侣。 



毛泽东曾盛赞他们,“你们是真正的人”。

在《1921》中,他们这种人性被实打实的强化了出来,而且导演还为他们安排了不少远眺的戏份,在李达的眼里,家和国皆是希望,从窗户望向邻家的小孩,那是人民的希望,更是共产党的未来。



少年


李大钊对陈独秀有一句台词,“你是领袖,不是少年。” 


诚然,对于当时的陈独秀而言,他早已不是一个可以任性妄为的少年,虽然他急于救国,渴望更多年轻人能站起来,会冲动地在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 



这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狱的前因,电影恰好从这里开始,而这一次接他出狱的人,仍旧是李大钊,以及那群意气风发的学生。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刘仁静便身处其中。后续,他又和王尽美等青年人齐力投身至五四运动中。虽然他们年纪轻轻,但他们都是实践者、行动者和革命者。 



连同邓恩铭,三位少年一起来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故事线里,导演为他们加入了一段晚上跑去十里洋场,看一看上海繁华的戏份,这段戏份恰好把他们作为少年的风貌生动地展露了出来。这群20岁左右的少年,看尽繁华,看尽万象,才真正看见自己。 



青年的风采并不止于此,重新回到上海的毛泽东已是28岁。 


影片中有一场毛泽东从上海法租界跑到外滩的戏。黄建新设计这场戏是基于毛泽东爱好跑步,但更是为了体现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在光影的剪辑中,融合了儿时的他对传统封建的对抗和逃离,更是强化了如今他的行为,奔跑不止于跑,而是奔向希望,奔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毛主席曾经有句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形容了这群最热血的年轻人。 


演员王仁君也坦言,这一次的演绎,希望能把当时年轻人的坚持、热血,以及捍卫真理的精神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让他们知道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未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前进”。 


电影的结局给出了一个答案,虽然陈独秀被反军第三次抓捕,李大钊也惨被杀害,以及不少先辈被迫害,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伟大的胜利,也有了如今大家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只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段吉光片羽,它却能把我们带回那段历史,真正成为参与者,穿越在两个时代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振。


文/青果

武侠
动作

武侠

一代宗师艰辛之路

济公之降龙降世
动画

济公之降龙降

心念所致做则必成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小日子
爱情

小日子

不打不识欢乐爱情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