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襄阳城的烛火为谁而亮?
烛火熠熠,城墙通亮。
2018年10月30日,襄阳,入夜。
无数市民自发前往城墙,点燃手中的蜡烛,祭奠一位泰山北斗——金庸。
这种祭奠的方式情深如海,气势恢宏,唯有他一人所享。
大家在缅怀金庸,也在致敬金庸。感谢他一手缔造的武侠梦。
在他的笔下,近千年前,曾有一对夫妇立身于襄阳城墙上,明知会万箭穿心,却仍在傲然抵抗,只为守护后方安康。
这份赤诚之心无疑是每个人心底最本真的映射,也是每个人克艰前行的源动力,生长力旺盛,如万千烛光般闪耀。
所以金庸的作品可以传世,影响几代人,包括今天的影视工作者。
6月10日和6月12日,改编自金庸IP《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的流媒体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以下简称:《九阴白骨爪》)和《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以下简称:《降龙十八掌》)分别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上线。

前者以梅超风和黄药师的师徒情为主线,填补了小说的留白语境;后者则聚焦于初涉江湖、充满少年意气的郭靖和黄蓉,渲染出区别于其他版本的青春质感。
两部作品为同样的出品、制作公司打造,且均为金庸IP影视化的创新改编,是金庸IP首度被改编成流媒体电影。经典武侠文学与新式影视介质的碰撞,代表着流媒体电影开辟出创作新领域,也代表着金庸IP有更多价值待于挖掘。

尽管两部影片有些瑕疵,观众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对于持续开发与输出金庸的IP价值,制作方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而这个过程的源头,或许正是他们的赤诚之心。
始自于小说《射雕》,呈现于电影《射雕》。
根据成片显示,制作方是《射雕英雄传》的重度读者。他们将各自的灵魂人物——郭靖和梅超风做了多视角的缩减或延展。这显然需要对《射雕》IP有着长久的研究与理解,“吃透”人物变化与相关情节。
而在具体创作中,制作方在保持原IP设定的基础上,既有还原IP精髓,也有大胆创新,并且融入了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该做法值得认可与鼓励,至于产出效果,见仁见智。
简而言之,对于《射雕》IP的影视化故事,主创团队秉承热爱初心。
先说《降龙十八掌》与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唯一一部书名带“英雄”字眼的作品。
主角郭靖,取名自“靖康之难”,加之“靖”本身有平定战乱的意思。这都在预示,人物自出生那一刻起,注定将为国奋战。这是他的宿命。
大侠是他,英雄也是他。郭靖的身上有普通人的质朴勇敢,也带着普通人没有的厚重沧桑。
身处和平年代,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像成年郭靖那样,经历战乱纷争,但是也许会像少年郭靖一样,走上学艺、恋爱、搞事业的道路。

由此看来,《降龙十八掌》的叙事方式很聪明,影片以少年郭靖的成长线为主要脉络,化繁为简,砍掉了其幼年在蒙古的时光以及与杨康、穆念慈等人的渊源,重点着墨于他南下的重重磨难。
从漠北的策马奔腾,到中原邂逅黄蓉,向洪七公习得绝世武功,再到桃花岛“三试”争爱,最后与欧阳锋决战华山之巅。过程里,少年入世的青春朝气与坚毅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情节设定有三个作用:一方面,对郭靖日后成为救世济民的大英雄做了扎实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境结构来说,削弱了成年世界的险恶与残酷,风格更为清新明快。
最重要的是,照应现实,这种“英雄正在成长时”的美好憧憬,是每个少年成长过程的浪漫化表达。对于观众,具有正向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逃不开“利”字的束缚,物欲横流,人心难测,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正当的诱惑。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为大众宣传媒介,影视作品更应当借由IP的艺术张力,赞扬人性的闪光点。人之初,性本善。郭靖的善良、执着、纯真显得弥足珍贵,应被世人所吸纳。
另外郭靖的选角值得一提,片中的形象也更接近95、00、05后的少年。演员耿業庭没有以往版本的“钝感”,他的五官清秀,身形瘦而不柴,多用眼神和微表情诠释人物性格,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年轻化的郭靖。
再说《九阴白骨爪》与梅超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梅超风,原名梅若华。关于改名为“超风”的原因,有一说是因为她轻功好,速度很快。不过在《九阴白骨爪》里,其来历有了明确的说法。
“我要叫梅超风,超过所有师兄。”
这句话颇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味道,一下子将名字的涵义从技能属性升华到精神属性,人物积极好胜的一面瞬间彰显。
此细节足以说明,《九阴白骨爪》的梅超风鲜活可爱,有着普通女子的单纯美好,配合影片的叙事结构,相得益彰。

不同于《降龙十八掌》做减法,《九阴白骨爪》是做加法的改编方式。影片择选《射雕》新修版挑明的师徒情,对相关语境进行了延展。
之于梅超风,桃花岛“团宠”的形象不再只是人物回忆,后期的阴狠毒辣也是有据可循;之于黄药师,少了丧妻丧徒后的乖戾,多了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的温暖与包容。
两个人的关系张力十足,面对着迸发的情愫,梅超风以信传情,勇敢示爱,黄药师则陷入情欲与理法的挣扎,不敢直视真实内心。一追一逃,藕断丝连。最后梅超风死在挚爱的黄药师怀里,算是成就了一种“缺憾美”。
这样看,《九阴白骨爪》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完整描绘了男女从初识、好感、喜欢、爱而不得、爱而不敢的相恋曲线。

而从人物拓展的角度分析,梅超风的身上有诸多当代女性的美好品质。事业上,积极进取,不甘人后,敢拼敢打;感情上,敢爱敢恨,信守承诺,忠于爱人和师父。
黄药师的描写相当于交代“前史”,重点讲述了角色年轻时候的经历,相当于对后期人物的转变做了铺垫。经过爱徒背叛、妻子离世后,黄药师的性格变得极端乖戾,符合情理。
彼时的黄药师正值意气风发,对武学和感情都有欲望。他对天下第一有执念,同时也不能放下对梅超风的感情,但是碍于人伦纲常,没有“越界”。
这样的黄药师减少了此前版本的“神性。” 显得更有“人性”。他是个矛盾的人,外表离经叛道、狂傲不羁,内心却畏惧传统礼教。而这恰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梅超风由外形略有异域风情的青年女演员阮巨饰演,黄药师为大众熟悉的严屹宽饰演,两个人的外形满足了部分观众对黄梅CP的想象。在这之外,读者对于黄药师、冯衡、梅超风三人关系的争议,也是《射雕》IP的隐形价值之一。
毕竟,经典IP的影响力不仅体现于构建内容产业链,更体现于引发民众的精神思考。
结合IP影视化的内容,再从受众和类型维度看,两部影片的定位非常清晰。
《降龙十八掌》主打男性向,进程高燃的“升级”模式是传统类型,属于稳健型策略;《九阴白骨爪》主打女性向,动人心弦的情感表达是新兴类型,属于开拓型策略。
显而易见,这是一套“双剑合璧”式的组合拳,是制作方进军流媒体电影市场的攻坚利器。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略骨感。由于金庸IP尚无流媒体电影作品,反映在制作端,两部作品还是遇到了行业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创新想法饱受争议,二是受限于经费或客观条件不足,致使硬件效果差强人意。三是传统武侠电影类型在流媒体没有成功案例。

第一个问题显露于《降龙十八掌》,片中很多大胆的造型设计颠覆了观众的认知,尤其是柯镇恶的眼罩和欧阳锋的下眼线,收获了很多弹幕评论。不过在IP价值官(IP-Valuer)看来,这种稍微夸张的设计无可厚非,而且有一定的亮点。
考虑到流媒体电影的观影逻辑和年轻用户的审美喜好,如今的流媒体作品切忌画面平平无奇。因此,在不破坏IP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吸引眼球的元素,增强影片的看点和话题度。
受限于时长篇幅,电影无法像剧集那样去展开描绘人物性格,所以鲜明化的造型有利于最快时间树立人物标签,让观众印象深刻,同时兼顾到年轻观众熟悉的二次元漫画感和游戏感。

第二个问题显露于《九阴白骨爪》,作为梅超风爱情的客体意象,影片的桃花质感未尽人意。假使能够用真桃花或者用特效提高真实度,梅超风的感情烘托得更浓烈,观众对于她的心境变化,也更有共情感,作品的观感至少上升三个台阶。
纵然有些许不足,但是横向对比其他的流媒体电影,《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白骨爪》的制作已列属上乘。两部作品的节奏、配乐、动作、置景和色调均称得上高品质。特别是任贤齐和赖美云重新演绎的《铁血丹心》,以曲致敬,象征着金庸IP的影视传承。

综上,《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白骨爪》为金庸IP的流媒体改编打了个样板,也为武侠类的流媒体电影的制作创造了更多经验。制作方坚持自我,敢为人先的态度,应当给予赞誉。当然,这背后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也是他们对金庸IP的信心。
一直以来,流媒体电影领域的跟风现象非常严重。而随着网生内容的多元化和观众审美的提高,唯有市场上出现更多坚持自我表达的创作者,才能促使流媒体电影整体提质,带动用户大幅增长。
用户的增长自然会引来资本的关注,届时,两部作品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可能迎刃而解,流媒体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亦会日益进阶,金庸IP这座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内容宝库,将产生更具创新化的开发形式,持续释放IP能力,互哺影视行业与IP本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已逝,但是由他缔造的武侠梦不会逝去。
就像那晚襄阳城的烛火,点亮了城墙,点亮了黑夜,也点亮了每个人的赤诚之心。
相信在这份赤诚之心的驱动下,无论是影视工作者还是其他领域的从业者,都会逐渐跨过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障碍。
烛火不熄,赤诚永在。
这才是金庸IP影视化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