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熬夜连刷14集,继《觉醒年代》后,又一年度最佳国产剧诞生?

时间:2021.06.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Sir电影

今年的国剧,英雄辈出。

上半年“最佳”,《觉醒年代》已然封神。

它是一出先驱者共赴光明的群英会。

下半年最佳呢?

Sir看,很有可能。

会是这次征程的“另一面”——

一个个撕开暗夜,照亮穹庐的孤胆英雄。

01

1936年,抗战前夕,上海。

我党势力全面转入地下,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奉行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

白色恐怖,手段残暴。

开场不给你任何喘息机会:

跟踪与反跟踪,围猎与突围,掐着秒表算。

深夜,大雨。

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

站长陈默群(王阳 饰),亲自带队,全副武装。

这么大阵势,什么行动?

抓共党。

集结队伍,发号施令,出发抵达。

迅速且低调,全程不过十几分钟,消息经手不过十几人。

结果还是扑了空。

有人泄密!

陈默群确定,因为这早已不是第一次。

究竟谁是潜伏者?

不知道。

怎么办?

在陈默群眼里,站内人人都可能是共党的卧底。

要找出TA,必须启用新人。

南京复兴社干部特训班,陈默群来这挑人。

一个叫林楠笙(朱一龙 饰)的年轻人吸引了他的注意。

观察力和分析力,在年轻一辈中堪称惊艳。

看一眼他的车,就推测出他是从上海来的(与本地官员用车品牌不同)。

拉练考核,他一瞥就能看出路边的15个士兵里面,有一个兵种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陈默群把他带回了上海,安排他找出共党卧底。

一是看重他的能力,二是看重他的身份。

20来岁的爱国青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但国难当头,为了报效祖国,弃笔从戎。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却有两大好处:

单纯,便于利用;

干净,可以信任。

不过也有坏处——太稚嫩,心不够狠。

到上海没多久,前面因为卧底通风报信提前撤退的共产党联络员王志(焦刚 饰)在南京被抓住了。

陈默群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把王志带回上海,打算从他嘴里撬出上线身份。

威逼利诱,王志叛变。

他供出自己的上线,书店老板。

陈默群再次带队到书店准备抓捕。

可又一次,老板提前得到卧底的通风报信。

虽然逃不了了,但也准备好手榴弹,直接壮烈牺牲。

陈默群真被逼急了。

一次又一次扑空,线索总是在最关键时截断……

还能怎么办?

先不剧透,Sir想聊聊其他的。

02

Sir说的是谁,你大概猜到了——

叛逆者

《叛逆者》,主旋律谍战。

节奏紧凑,阵容靠谱。

三大主演:朱一龙,童瑶,王志文。

讲的是抗战时期,一个爱国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故事。

等等。

主旋律?谍战?抗战?

种种迹象显示,它似乎处处是雷区,寻常而没有新意。

实际上?

Sir说它有可能是下半年最佳国剧,不是瞎吹。

它好就好在——

表面陈旧老气,骨子里却是个热血少年,闯出一股“叛逆”的劲。

叛逆在哪?

其一,叙事策略上的叛逆。

谍战剧,玩的就是一明一暗的猫鼠游戏。

关键人物的身份,要会“藏”。

这游戏玩得好,如《风声》。

各种障眼法,靠着信息的不对称,增强悬疑感。

人物真真假假,行为虚虚实实。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都不一定真的。

但《叛逆者》就不这么干——

一上来,它就一股脑地“露”。

整场游戏的谜底,第一集就告诉你。

潜伏于复兴社的共产党是谁?

复兴社上海区档案室的主任顾慎言(王志文 饰)。

揭秘过程只几个动作,干净利落。

一个普通的上午,顾慎言照常开车到单位上班。

看到站长的司机老黄在擦车,随口一问:又跑长途啦?

老黄答了句:出了趟外勤。

外勤?

老辣的顾慎言嗅到机会。

笑容消失,停下脚步,一个转身。

好,行动开始——

先是寒暄地问:老黄,你抽什么烟?

老黄说他抽的内部烟。

顾慎言立马回到车里拿了两听美国烟给他。

老黄刚想接。

他手一摆,再客气地说:

“我来,我来。”

于是再一转身,把烟扔进车里。

给烟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眼:

几个看似普通的动作,已然完成一次情报刺探。

他想看一眼老黄车里,但又不能直接看,会被人抓住把柄。

送烟,顺理成章。

果然,里面有一份《南京民报》。

站长去了南京?去南京干什么?

——那是下一个任务。

这一场戏。

顾慎言的笑容出现三次,又消失三次。

训练有素,不动声色的潜伏者形象,出场便立住了。

他就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卧底,代号“邮差”。

这就是《叛逆者》的第一个叛逆之处。

乍一眼看是在“露”,其实是它的“藏”,更细微,更惊心。

03

其二,人物的叛逆。

叛逆者,林楠笙。

意为“临难生”——

生于民国元年,国家外辱内乱、风雨飘摇之际。

父亲病逝让他内向敏感,母亲的自尊也让林楠笙十分要强。

他从小立志救国,本欲投身于教育,奈何山河有恙,国家危急。

于是弃笔从戎。

刚入行,稚嫩、生涩,但有朝气。

重要的是他会困惑、会质疑。

即使他选择加入国军,但并不全然认同国军里的人和事。

看到站里的同事们在审问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直接质疑上司:

我们会不会抓错人了?他还是个孩子。

为从一个小乞丐那里套取有用信息,林楠笙选择用吃的诱惑他,而不是用暴力相逼,这是他跟陈默群最大的不同。

林楠笙叛逆在,他有弱点。

他的弱点是他饱满的人性,他的善良、敏感、脆弱,这一点让他一直被陈默群利用。

但也最终让他成为更强大,更坚定的英雄,甘愿潜伏于黑暗之中。

以往看主旋律,我们大多数是看主角如何过关斩将,机智超群。

如今看主旋律,看《叛逆者》——

看的是林楠笙的焦灼、挣扎、彷徨,以及转变过程。

刚到上海不久,他见识了两种共产党人。

一种,开头提到的王志。

王志在审问中变节,为求生出卖自己的上线。

其实王志的叛变早有预兆。

看细节。

第一集,上线阿木得到顾慎言的预警后,立刻赶到王志的住处,要求他撤离至信阳。

听到信阳这个词时,王志的反应值得咂摸——

他短暂又明显地愣了一下,这种愣,首先是因为没料到,其次是因为不情愿。

为什么不情愿?

因为信阳在河南,属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说白了——穷。

王志不愿意离开富足的上海,去这种危险得只能打游击的地方。

上线阿木则是另外一种。

为了保护“邮差”顾慎言的身份不暴露,他主动放弃顾的营救,直接在陈默群的围堵下用手榴弹自尽。

其实,两个人的选择,从名字就已被预示。

王志,“亡志”。

代表那个时代不多见的共产党变节者。

我跟共党打了这么多年交道

像王志这样的自新人员

这只是个例

你永远不要低估共产党

阿木,“arm”的音译。

代表支撑起这个国家的千千万万条普通人所化作的“臂膀”。

林楠笙呢?

看到这两种人,他并没有急于对“共产党”群体下结论。

这便引出《叛逆者》第三层“叛逆”——

视角的叛逆。

以个体命运,取代宏观叙事。

怎么体现?

还是细节——

陈默群,顾慎言,分别对林楠笙的态度。

他们都对林楠笙表示过好意。

陈默群第一次对林楠笙示好,是送他西装。

带他去老上海裁缝铺,量身定做几套高级西装,还特意嘱咐:

“干我们这行,不能太高调,也不能太寒酸。”

而顾慎言呢?

他第一次对林楠笙示好,是在他的危急时刻给他钱。

林要调查顾,便谎称要回老家照顾生病的母亲。

谁知顾听到后的第一反应,说了几句客套话:

的确是到了儿女床前尽孝的时候

父母年纪都大了嘛

去吧,去吧

如果说这些话,还是顾常年潜伏的技巧和场面,做到这一步,足够了。

那么下一个动作,似乎显得“多余”:

抽屉里拿出钱,递给林。

林楠笙恰恰被这“多余”的动作触动了。

以上两者对比,区别来了:

陈对林的示好,以西装勾出虚荣,是“利诱”,也是利用;

顾对林的示好,却是在对峙中不经意流露出真诚,是乱世中的将心比心。

这是《叛逆者》最大的叛逆。

也是这“主旋律”没有让我们觉得僵硬的原因:

它从未让口号或精神居高临下地捆绑个体。

它真正的振奋,源自那个大时代之下,情感与情感的流动,信仰与信仰的化学作用。

不得不说,主旋律已经是国剧一条全新的“赛道”。

越来越多的演员加入。

越来越多的题材被挖掘。

越来越多的形式,比如短剧,进入试验。

如何突围?

Sir期待,看到更多的“叛逆者”般的探路人。

曾经的主旋律国剧,正是在泛滥的“顺势而为”中淡出观众视野。

粗暴地拉起一张鲜红幕布。

然后往里面塞进更强大的主角,更羸弱的敌人,“内卷”出一幕幕畸形的“抗日神剧”“裤裆藏雷”“手撕鬼子”……

如果《叛逆者》是一次主旋律的实验。

Sir希望它越多越好。

毕竟。

那鲜红的时代幕布下,真正值得让我们铭记的。

是绝境的牺牲,无声的隐忍。

以及,具体而清晰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春梦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