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块电影票转手卖2000块,嫌贵还要被嘲讽?真受够这炒票的黄牛
最近圈内第一大事,上海电影节。
你问Sir看了几部?
别提了,因为疫情,Sir只能带着去年、前年、大前年……的回忆暗自刷着朋友圈和微博发酸……
今天,有人晒4K《阿基拉》;
明天,有人晒《浪客剑心》最终章;
最受不了,还是有人没日没夜地晒上海小龙虾

直到,刷到一条毒饭@我的微博,说出TA在上影节的“奇遇”。
Sir一下子倒了胃口。
为了这位影迷。
也为了更多爱电影的你。
Sir今天必须曝光这奇遇,以及奇遇背后,那位“神人”。
01
神人降世
上影节的票难抢吗?
抢过的影迷都知道,难,太难了。
搜一搜过去新闻。
什么开票三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后售空的情况,年年都有。

是所有人都难吗?
呵呵,有人要笑你没见识了。
最近微博上有一位网友(就叫她小A吧),跟Sir说她认识了一位神人。
有多神?
全网影迷辛辛苦苦制作攻略,调闹钟早起,换最快的WIFI,依然抢不到的电影票。
其中,小A最想要、也本次电影节最快售罄的电影之一,《阿基拉》。
Sir数了数,光这一张图。

△ 图由小A提供(截取部分)
这下好了,能买上票了?
的确,只是更贵。
小A问价,对方也明码标价:
原价70-110的《阿基拉》,“神人”报价400。
询价的不只小A一个。
小A微博下有评论者是日本偶像团体“岚”的粉丝,难得的能在中国的银幕上看见偶像——即使只是一部纪录片:《岚:5×20 周年巡回演唱会“回忆录”》。
原价130,“神人”要价1800
气愤是气愤,不过机会难得,能完成心愿,咬咬牙也行?
行是行,不过起码压压价吧。
这一还价,神人终于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势。
开启嘲讽模式。

再问一句,更是急火攻心。
而且见小A“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神人决定……
不装了,我摊牌了。

神人果然神人。
六个字,霸总之威直接吓到Sir了。
什么硬渠道这么牛?
商业机密不能说。
可在朋友圈撒撒鸡汤,普度一下众生还是要的。

Sir说到这,你应该猜到了。
这位“神人”,还有一个街知巷闻的称呼。
黄牛。

Sir佩服小A的勇气和义气。
她想要的票,其实她自己抢到了,和黄牛周旋这么久,只是她想帮朋友。
而且,她对给Sir说出了整件事的诡异之处:

抢过上影节票的影迷,都知道有个动作叫“锁票”。
即——
电影票开售,点进去锁定你想要的座位后,还有10-15分钟的时间给你下单付款。
过时没付钱,你锁定的位置就没了,重新放出去卖。
锁票当然是一种技巧,以便在开票最初的黄金时间,抢到尽量多的热门场次。
但。
如此迅速、全方位、无死角的锁票,真的都是“散客”吗?
Sir的担心,你应该也能感觉到。
你猜……
神人背后,还有多少神仙?
02
八仙过海
和很多影迷一样,Sir从六月初就开始关注上影节售票信息(毕竟那时广州还没疫情)。
今年可谓一波三折。
排片信息,开票前一天才公布?
能忍,大不了紧急协调下时间。
电影票价格上涨?
也能忍,毕竟幅度不算特别大,在能承受范围内。
千盼万盼,终于等到开票,Sir没抢,可睡醒打开朋友圈。
浩浩荡荡,只有三个字——
抢。不。到。
Sir多年抢票经验,感觉不对劲。
果然。
十点多,官方姗姗来迟一份公告,用词你们都熟:
技术故障,十二点再放一次。

累了累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机会。
上海电影节好就好在,影迷之间会互相转票,各取所需。
求助“二手平台”的,不只小A一个。
上面转票信息不少。
可你猜怎么着——
加了一个,报价2000。
再加一个,便宜点,报价1800块。
Sir没有夸张。
今年,上影节官方没公布最热门电影,但随便在上影节话题下一刷就知道。
《薄荷糖》(4K)、最新修复“教父三部曲”终曲《教父3》、关锦鹏代表作《阮玲玉》《胭脂扣》,还有一众日本电影《浪客剑心》系列、《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阿基拉》均为热门电影。
其中,《薄荷糖》110元的票价本来就够贵,黄牛一度敢涨到两千块。
EVA 800+,《浪客剑心》系列的《人诛篇》和《追忆篇》也达到上千。

虽然上影节的黄牛每年都被骂,但今年的怨声载道似乎更多。
为啥?
这帮神仙,好像越来越嚣张了。
但你说他们真多神吗?
Sir斗胆来查查——所谓的“硬渠道”,到底有多硬。
首先,头皮硬。
2016年上影节,就有黄牛抢了一堆”记者证“,逃跑过程中被保安抓获摁在地上。
买不到直接抢?这就是硬渠道?
阵仗闹得挺大,被捕后回过神来才发现……他抓了一堆印着通稿的纸

△ 抢证黄牛抓到时衣服被撕碎,图源微博@新浪电影
其次,胆子硬。
抢媒体证,充其量只是入门段位。
对于黄牛来说,上影节,电影票只是收入的一个小头
一场电影节,有开幕式,众星云集。
有新电影的发布会,碰上流量明星,更有赚头。
只要能带粉丝进去,一张票,基本能卖上一两千。
高阶点的黄牛,会在各种有媒体人员出入的地方到处问:
“能帮忙带粉丝入场吗”。

△ 华西都市报(2016年上影节)
走技术流的,和周围打印店合作,工作证样式一出来,马上仿冒一堆。

△ 图源:新浪娱乐
势力再大点。
打通活动各方的关系,媒体、保安、甚至开发布会场地的服务员、厨师都是“渠道”。
而更大胆的黄牛则会直接搞定保安头目,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出更大的规模。一些黄牛甚至直接穿成保安的样子,替换下一个正牌保安,直接把自己的粉丝客户放进场。”——贵圈《黄牛幕后利益链:笼络粉丝收买保安记者》
看到这,你或许会惊讶于黄牛的猖狂。
嗐。
要说黄牛猖獗,影视行业不过冰山一角。
每逢大型活动,粉丝可以缺席,明星可以请假,承办方可以跑路……
黄牛嘛。
他们会迟到,但绝不缺席。
演唱会。
被黄牛跑票的小姑娘只能蹲在体育馆外的夹缝里看。

音乐节。
黄牛把围栏推倒,直接放人进来。

活动现场。
黄牛和保安打架。

而黄牛代理的范围,也从电影票、演唱会,延伸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奶茶店排队、新发售的潮货,甚至离婚预约都有他们的身影。

黄牛覆盖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分化之细,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泛滥成灾。
那么,我们只能妥协了吗?
03
神仙の自我修养
黄牛不是没人管。
其实,从法律法规,到各种场馆,再到明星们,都在管,也都在抵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对于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车票、船票、机票,是最先打击的对象。
场馆的安保也一直在升级。
就拿上影节来说吧。
媒体证被滥用,媒体从业人员进入有明星活动场地的程序越来越严格。
从一开始只需要一张媒体证。
到需要身份证、记者证、门票三票合一。
再到要在手上盖荧光印章。
在进发布会厅之前,保安用紫外线照了照记者手背的荧光章,原来这一次竟然盖了两个图案;接着又照了照媒体证,其中竟也有荧光印记,其实博纳的媒体证一直是一张蓝色边框的简单贴纸,这次不仅变成了绿色边框,还制作了荧光标记,让一些提前准备好假证的黄牛措手不及。——贵圈《黄牛幕后利益链:笼络粉丝收买保安记者》
技术上,票务平台一般都能拦截疑似的“刷票行为”。
今年承担上影节卖票任务的是淘票票,也同时联合二手交易平台屏蔽了关键词。
演唱会,升级得更快。
观众进入体育馆,需要过电子安检、再过人工安检。
如今很多场馆引入了刷脸机制。

结果呢?
魔高一丈。
火车票黄牛经过严打,如今已不常见,但这项业务也并未销声匿迹。
他们把眼光投向转到。
通过境外网站、“军人保障卡”、输入多音字的方式帮“失信人”买到了一张张加价的高铁票、飞机票。

荧光印章?
就更容易了。
让印了章的记者在粉丝手背上碰一下,手背上就留下了印记,这个进去了,还能再复制,发布会前排,坐的依旧是粉丝。
再说刷脸。
刷脸能挡住倒票、转票行为,但挡不住真正的“硬渠道”,比如可以自己填身份信息的赠票、媒体票……
时间拉到现在。
上影节购票,二手交易平台屏蔽关键词。
但浑水摸鱼的人,总能找到办法伪装成“影迷”。

更何况——
屠龙者和恶龙,还有可能是一伙的?
这里Sir要引用王思聪先生一段话(哦不是输液)。
他曾以演唱会组织者的身份讲过演唱会赚钱的流程。
“主办方再把票卖给票务公司,票务公司再把票卖给黄牛。在整个演唱会行业中,都赚钱,只是看赚多和赚少。”
主持人:等会,主办方卖给黄牛?
王思聪:主办方是……串通(音)
主持人:一伙的?
王思聪:对,一伙的

△ 图源《小葱秀》
有网友解读:
△ 知乎网友@道路Master
诚然,这是几年前的视频。
现在的演唱会市场是否有所变化,Sir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Sir和其他观众都能看出。
不够。

打击黄牛的力度,远远不够。
不仅是平台的疏忽。
更可怕的是,影迷、粉丝、观众,自己都对此从深恶痛绝到逐渐麻木,再到现在的习以为常。
04
致黄牛
致我们
平台屡禁不止,自己偶像的话总得听吧。
鹿晗,盛怒下大街上大骂过黄牛。

吴青峰,抵制过黄牛。

林俊杰的演唱会,严格到支付平台账号、收货人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都要是同一人。
一部分确实是听话了。

李宇春的粉丝,常年抵制黄牛,在演唱会门口巡逻抓黄牛。

另一方面,还是有无数歌迷、影迷,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歌手、电影,献出远高于市场价的钱财,甚至是省吃俭用的存款去购买黄牛票。
Sir无法苛责这冲动的热爱。
可恨的,不是粉丝,不是明星,就是黄牛那理所当然的嘴脸。
小A怒斥的那位黄牛,在被挂了之后,仍然卖票卖得风生水起。
还大方为自己辩护,比如很流行的“唯市场论”。
是呀,有需求就有市场嘛。
你们不买我卖给谁嘛。
更扎心的是,还出现了这种言论:

很多人,不是内卷,不是不恨黄牛。
只是,黄牛票总能在某些时刻激发我们最激烈的渴望。
就比如今年上影节,“岚”的纪录片。
日本偶像团体不常在中国办活动,明星们即使不会出现,但这是他们停团后少有的粉丝团建。
在影院举着荧光棒一起合唱,这是一个人在家看电影所不能体验的。
机会有限,如果价格恰好在可承受范围内,说不定你就动心了。

怎么办?
呼吁平台监管力度更大一点,明星带头抵制的动作更频繁一点,主办方更“良心”一点。
甚至,呼吁粉丝更理智一点。
以上当然“正确”。
但Sir想多说一点。
对影迷,对粉丝,对每一个现在将来都有可能面对黄牛诱惑的人。
与其时刻去想,怎么满足我们的热爱。
有没有想过,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热爱?
有利可图的地方,固然有各种神仙斗法。
可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就只能躺平抱怨吗?
绝不是。
这时候,还是引用Sir最爱的星爷。
星爷的电影里,我们总能看到草根的落魄,更能看到市井里旺盛的生命力。
《破坏之王》。
九点发售的张学友演唱会门票,他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
晚上睡帐篷,白天就在队伍里洗漱。
有钱人拿两千块换位置?
“不,这不是钱的问题。”

没完。
美女用身体诱惑?
加码!
(放现实里可以是砍价)
加/砍到她无法接受。

△ 原台词儿童不宜,感兴趣自己去重温
说到底,我们抵制黄牛在抵制什么?
——以热爱为诱饵的冷漠。
黄牛不会在乎,买票的人是否真的爱电影;
黄牛不会在乎,你的偶像是否会在看到空排座位时伤心;
黄牛更不会在乎,你为你的热爱付出过多少时间、感情、精力……
他们也不知道。
曾经,人们聚在一起的那间暗房,是有温度的。
像在《天堂电影院》里那样。
富人与穷人,老人和小孩,卖烟的,看门的……
他们的欢笑和哭泣,频道一致。
像在《一秒钟》里那样。
一到电影放映的时候。
礼堂里上上下下挤满人,坐地上,骑窗户上,站墙角里,甚至连银幕后边,一个空位不剩。


哪怕,那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何为“热爱”,何为“影迷”。
但他们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美,在于分享。
而非计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