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侠》为现实题材网络电影指明新方向
2021年6月19日刊总第2331期
聚焦基层劳动工作者的网络电影《中国飞侠》在爱奇艺上映后,口碑热度一路火力全开,不仅收获了2587万票房成绩,爱奇艺站内评分8.9,成为2020年度爱奇艺网络电影评分NO.1,还打破爱奇艺网络电影多项纪录。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网络电影,这样的表现实现了内容和热度的双重突破。
为此,青工委特地举办了《中国飞侠》青年研讨会,会议由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主持,邀请到《中国飞侠》出品人、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先生;《中国飞侠》总策划、监制、奇树有鱼副总裁、青榕资本董事合伙人鲍玉成先生;《中国飞侠》导演陈静女士;《中国飞侠》出品人、编剧张五毛先生;爱奇艺电影中心网络电影商务经理李洋女士,以及数十位青工委精英委员,十余家行业头部与官方媒体记者等人,围绕现实题材网络电影的创作,以及网络电影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行业受众结构在发生变化,
观众希望看到有情感带入的作品
2014年爱奇艺第一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在此之前它们以微电影的形式散落在互联网的角角落落,在此之后,“网大”开始随风而起,从2014年上线的450部两年后(2016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500部。早期“网大”浑身充满槽点,大多数作品披着僵尸、仙侠、神怪、软色情的外衣,粗制滥造的情节画面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广电总局紧箍咒的出台下,以及平台对网络电影高标准的要求下,网络电影日渐向精品化方向迈进,虽然奇幻、盗墓、喜剧等题材依旧还是充斥着市场,但很多公司也开始尝试探索更多题材的可能性。奇树有鱼一直另辟蹊径,不断打破固有思维,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网络电影新记录。在问到为何会想要创作《中国飞侠》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时,董冠杰表示有三个现象让他最终决定做这个类型题材。

首先,受众群体的变化。在疫情之后,网络电影受众整体结构在发生着剧烈变化,网络电影的受众群从三四线城市快速向向一二线城市变迁,新的用户结构的变化让内容方向也会产生变化,一些相对悬浮偏想象力的网络电影早已满足不了用户群体,观众在满足想象力之外,更希望看到有情感带入的作品。

其次,是整个市场环境的导向型。近几年恰逢国家重大历史节点,无论是2019年的70周年国庆,还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全面脱贫,抑或是今年的建党一百周年,包括明年、后年,无论是文化氛围还是舆论都会更偏向主旋律或者更具现实题材意义的作品上,这也导致用户会被这些内容导向所吸引。这是大势所趋,作为行业从业者应该顺势而为,还是要关注现实题材。
最后,是作品类型题材上的匮乏。董冠杰认为用户对内容的喜好是多样性的,但每当一个爆款出来,行业内部会进行加码复制。但每个品类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当成本大到一定程度大家会考虑投入产出比,于是便调换赛道。“我们目前要做的是拓宽这个赛道,现实题材网剧这两年很受欢迎,整体舆论导向和观众的审美意识都在往现实走。”


现实题材具有当下性,
网络电影领域缺少编剧人才
《中国飞侠》聚焦平凡岗位劳动者,以外卖小哥的为主角,着眼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在很多影评中可以看出,影片几乎映射出了一个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点滴,例如工作、家人、房租,例如个人能力和正义感的拉扯,生活和理想的冲突等等。男主角李安全扎根现实,努力生活,不被一时的困境打倒而仍然坚守善良和本真,观众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鼓舞和感染。
作为《中国飞侠》总策划、监制,奇树有鱼副总裁、青榕资本董事合伙人鲍玉成透露,《中国飞侠》这个项目的策划创意来源于用心和生活,在一次和广电领导的座谈汇报中鲍玉成得到了一个创作方向:能不能做一部普通人物在北京打拼奋斗的励志故事,同时又能反映出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包容性。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加上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一幕外卖小哥因摩托故障扫单车着忙飞奔为客户送餐的场景,击中了鲍玉成:有了,最终锁定了“外卖小哥”这个职业。

锁定目标后,真正的困难也才刚开始。在该片编剧张五毛看来,现实题材具有当下性,而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和平年代,大部分冲突是一些内向化的矛盾冲突,外向化的矛盾冲突并不多。在《中国飞侠》开拍之前,导演陈静看了剧本跟张五毛商量,能不能加一些“追逐”的戏,让情节紧张起来。但是赶上疫情期间,摩托车或者机动车满大街追逐,也不现实,所以张五毛就在剧中写了“人追人”的场景,大家在大街上跑的戏。

再者,网络电影观众耐心度很低,需要加入一些强刺激或者商业元素来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可现实题材的片子往往很难加入太多的商业元素,那么如何在尊重基本常识和规律的前提下,加入或挖掘一些商业元素融入到影片里面,提升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赏性,这是网络电影现实题材写作的一个难点。而在编剧张五毛看来,这一问题想要解决,首要原因还是如今网络电影编剧的匮乏,“我觉得网络电影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短板在于编剧。在这七八年间,行业没有培养足够的编剧人才。如何在尊重生活基本常识和规律的前提下,挖掘一些商业元素融入到影片里面,这是一个挑战。”


扎实的内容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奇树有鱼是一家做宣发出身的公司,近几年在内容上的深耕也引起了平台的关注,《中国飞侠》在内容上,受到了平台的高度肯定,爱奇艺电影中心网络电影商务经理李洋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从内容策划的角度讲,外卖员串联着整个城市的故事,他们和城市奋斗的每一个劳动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们的故事也更容易激发每一个在城市打拼的劳动者的共情,这部电影贵在真实、接地气。”
李洋介绍说,2019年下半年,得知奇树有鱼计划做一部以外卖小哥为主题的网络电影,当时觉得很有新意,也很有价值,但纵观电影市场,却没有一部将这个群体作为书写对象的作品,如何把这群小人物的故事讲好,不但是题材的创新,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2020年不平凡的市场大环境下,奇树有鱼的创作团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创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以人民为中心、以现实题材为主体,体现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精神面貌的“中国榜样”作品。影片不负众望,非常清晰鲜明的将外卖员的形象深入的刻画出来,受到了行业的点赞与用户高度的认可。

一部成功的作品,除了内容本身够扎实,也离不来团队对市场的把控与判断,营销出身的奇树有鱼,在外界看来,无论在前期内容还是后期推广的专业运作上也有更精准的判断,对此董冠杰表示,《中国飞侠》 在营销上确实与其它网络电影不一样,除了正统的营销方式之外,奇树有鱼还借鉴类似于院线的宣发方式,选择了话题事件营销,例如去年十月份“跟外卖小哥送温暖”的活动,便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反响。同时他表示,在未来,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营销会越来越模糊边界,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网络电影投入资金比例会加大,整个制作都在全面升级。
平台方面,李洋对《中国飞侠》的营销方法也进行了详细说明,“《中国飞侠》这个项目在营销上,我们跟奇树有鱼的工作划分非常明确。他们主打站外,包括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与进来,我们主打品牌和口碑,将影片结合站内的资源做曝光。”
董冠杰补充到,通常在开始营销之前,内部都会开一个比较大的会议,“我们当时对营销工作做了一个定性和目标。以前所有的网络电影的营销其实是针对项目的,《中国飞侠》定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我们多轮的宣传,然后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一种连接——‘中国飞侠’等于外卖小哥。”

不过在李洋看来,所有的营销最终还是要建立在优质内容上,只有扎实的内容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希望作者们不要太过于将目光放在平台需要上,更多应该把目标放在内容上,“作为平台来讲,其实现在整个的市场环境,平台不是想去淘汰某一批人,而是我们希望能够有更专业的从业者往上提升的空间更大。”
此观点也得到了董冠杰的赞同,他表示,对于用户的研究,有思维定式是行不通的,如何更有前瞻性地判断用户的变化更为重要。“判断用户的喜好就是内容创作者最大的痛苦,也是最大的乐趣。如何判断用户,然后做出超预期的作品赢得他们的喜欢,这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行业发展更是如此。所有行业都会经历看不清、看不起、学不会、追不上这些阶段,董冠杰表示应该尊重每一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网络电影发展的逐渐越来越好,青年创作者们也会面临许多焦虑,可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得必然需要融入许多不同背景以及不同思维的人,网络电影在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也拥有着更多的可能性,相信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网络电影经过一次次蜕变之后,能够迎来真正属于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