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匙延期的《了不起的老爸》,如何保持生命力?
这是鲜喵的第 1700篇吐血原创
经过阵痛的2020,今年中国电影的平日票房,依旧冰冷。
从数据看,大档期之外,近几个月周一到周五的平均票房在4500万左右,2019年同期可以达到1亿以上,相差两倍有余。
虽然靠着几个档期,票房总数不会太难看,但鲜有大片撑场、观影热情下降,中国电影整体不容乐观。
水深火热之际,只有好电影,才能将观众拉回影院。在好莱坞大片数量与质量都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国产电影需要承担前所未有的责任——救市。
6月以来,《当男人恋爱时》《了不起的老爸》《中国医生》《1921》《革命者》等影片,以情感出发,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其中有体育精神,也有父子亲情的三无影片(无知名导演、无流量演员、无热门题材)《了不起的老爸》,拿到了豆瓣开分7.2,票房1.47亿的成绩,成为今年国产片的小黑马。
《了不起的老爸》剧照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黑马太难得了,每一部都值得拿出来探寻创作、创新的方法。所以在影片密钥延期后,影视评论家李星文与编剧宋方金、导演张小北、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展开了一场对谈。
关于《了不起的老爸》的题材、人物,类型片创作以及当下的电影大盘,几位老师都输出了不少干货。
中国的体育类型片起步较早,但始终没能成为主流题材。近几年,除了聚焦女排姑娘的《夺冠》,大多没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反倒是国际上《摔跤吧!爸爸》《弱点》《极速车王》等影片,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摔跤吧!爸爸》剧照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能不能拍好体育电影,成了不大不小的疑问。
论坛现场影视评论家李星文认为,体育题材之所以难拍,首先是体育比赛本身不可捉摸,所以具有极大的悬念和张力,电影可能无法代替这个功能。其次是体育题材专业性极强,存在规则、体制以及竞技性,在具体拍摄时很难执行。
那《了不起的老爸》是如何解决这两大难点的呢?
导演张小北表示,电影要讲究戏剧冲突,国外的体育题材,习惯聚焦直接的身体对抗,强化视觉冲突,譬如《摔跤吧,爸爸》《绝杀慕尼黑》等。
但中国的体育题材,很少强调身体对抗,早期的《沙鸥》、2020年的《夺冠》,都是间接对抗的排球,《了不起的老爸》更是聚焦节奏稍慢的马拉松。
张小北
削弱直观的对抗,并非舍弃矛盾冲突,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贴合中国观众的创作。
而《了不起的老爸》用现实题材破局,用扎根生活的笔法,讲述了父与子坚持体育梦想的故事,既有题材自带的燃点,又能最大程度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
据悉,电影开拍前,剧本就改了上百版,为了复刻万人马拉松的场景,主创又在创作与沟通上下了很大功夫。
所以体育题材并非电影的门槛,反倒是影片的卖点。
在编剧宋方金看来,影片对运动场面的还原,是体育题材的基础,但对生活的还原,才是影片是否成立的关键。《了不起的老爸》通过对情感、人物内心纠结的真实刻画,拍摄了属于中国人的体育故事。
比如父亲每个吃麻辣烫的场景,都符合人物身份,又贴合所有人的生活。
宋方金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是马拉松的超级爱好者,所以他会站在电影与体育两个角度思考。
对他而言,马拉松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员在漫长的比赛中,更多是和自己比赛,矛盾冲突也来自内心对话。所以影片通过跑步,介绍一种运动的同时,也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
毛大庆举例:“我原来是不跑步的,但爱上跑步后,不仅改变了生活方式,还在内心升华后,重新找到了和世界相处的方法。
就像《了不起的老爸》中父亲这个角色,最早跑步是因为帮助儿子,但影片最后,他也成了跑步爱好者。所以在我看来影片不拘泥于体育题材,还展示出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反倒是体育题材电影的一大突破。”
毛大庆
所以结合体育题材与现实题材,找到观众共鸣,并传递出健康生活的理念,似乎是《了不起的老爸》创作体育类型片的方法论。
用李星文的话说就是表达上普世、大众,又兼具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除了体育题材,亲情也是《了不起的老爸》的重要标签。
长期以来,贴近观众生活的亲情题材,一直是中国电影的发力重点。从年初取得54亿票房的春节档冠军《你好,李焕英》,到清明档以小博大的冷门爆款《我的姐姐》,都是以女性情感为母题的亲情故事。
但源于传统中国式家庭的分工,无论现实世界还是大银幕中,表达父子情感都是缺失的一环,而《了不起的老爸》却将目光对准父亲这一男性角色,且选择在父亲节上映。
宋方金表示,在我们国家的影视作品中,父亲多数作为一种代表劣根性的符号化形象出现,始终没有真切可感的温暖形象存在,《了不起的老爸》填补了这一空缺。
张小北补充道,不管了不了解马拉松,喜不喜欢跑步,影片着墨最多的父子感情,都值得观众进场观影。
片中,父亲给儿子点烟、倒酒,包括假扮看护,陪伴失明的儿子等情节,不仅具有中国式父子关系,无法直接表达的特质,更极具戏剧爆发力,泪点十足。
许多观众看完《了不起的老爸》后表示,影片借马拉松的壳,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父子家庭故事。马拉松只是故事表现的一种载体,传达出的情感浓度与精神内核才是故事的本体。
毛大庆表示,“这类影片会给普通平凡的老百姓打开一扇窗,让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生活的支点,都能看到希望的光”。
李星文总结道:“体育电影分为奇观电影与情感电影两类,除了表现超越不可能的奇观电影外,情感类型的体育电影面对的是普罗大众的生活,它也会有很大的市场。”期待日后此类影片,也能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聊完影片本身,当下冰冷的市场环境,是影片票房成绩无法进一步取得突破的原因,所以几位嘉宾也就这一现状进行了分享。
张小北认为,疫情之后,大众的观影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流媒体兴起后,人们的时间被切割,极大的消耗了影院的生命力。但在他看来,流媒体只是一种消遣方式,而影院是一种娱乐方式,比如《了不起的老爸》或者强调视觉艺术的影片,依旧需要去影院观赏,走出影院后的余味是不能被替代的。
诚然,疫情期间,影院就担心观众多年来养成的观影习惯正在丢失,复工近一年来,除了大档期观众依旧进场支持,影院平日大盘极为惨淡。
但除了大环境不如预期,影片质量、数量不足,也是当下观众不愿意买票观影的原因之一,宋方金从影片本身着手,将电影分为不好看的电影,好看的电影和必看的电影三类,对作品和票房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首先,不好看的电影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无法吸引观众眼球。而必看的电影又不世出,很难作为现象判断。所以在大量好看的电影中,如何向必看的电影靠拢是一个大问题。
宋方金称,二者有一定距离,但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就必须从项目开始阶段,跨过最艰难的一步。对此,抢夺非影迷的增量市场至关重要,选好档期,做好宣发,或许是好看的电影能获得较高票房的关键。
大盘持续低温,头部商业片拿不到预期的票房,腰围部作品更是遭遇了回本难的生存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行业除了拿出有流量、有质量的头部作品,还需要电影人深耕内容,用诚意孵化出更多有温度、有思考的好内容。
《了不起的老爸》虽然没能创造票房神话,但无论扎实的体育精神塑造、对现实的生动还原,还是复杂又真挚的父子情,都让影片成为当下难得的高口碑票房遗珠。
这份做好内容的匠心精神,或许才是一部电影能否从好看的电影成为必看的电影,从而拯救电影大盘的唯一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