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做一部有“性格”的网剧,是《北辙南辕》最有趣的火花

时间:2021.07.2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黑白文娱

举重若轻之间,调侃生活,却厚待生活。这是过去冯氏电影的内核,是如今这部剧的性格,也是它在当下网剧领域的一个独特示范。

作者:一刀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北辙南辕》身上最大的标签,关于导演冯小刚,而最大的误解,同样也关于导演冯小刚。

这种误解在于,认为大电影团队做网剧,就应该是“全面碾压”的,冯小刚时隔20多年后以大导身份回归剧集,就得“石破天惊”。

这种预期,如果放在两年前,还算有些依据,放在今天,就比较偏颇了——无论是对于剧集领域的传统创作者,还是新进入的电影创作者,这都是一种多余的“负重”。

现在的网剧,已经有了很具口碑的头部代表,黑马作品也在不断出现。此时我们看待电影团队进入这一领域,不应该再带着一种过去的“鄙视链”认知,因为一旦抱持这种老态度,就会很双标,对于网剧领域的创作者自然很不公,而对于来尝试网剧的电影团队也势必会过分苛刻。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间,黑白文娱曾与很多电影团队沟通他们下一步进入网络内容领域的想法,他们的心态都是学习型的,一致目标也都是,尽可能发挥电影创作的特点和优势,去擦出一些新的火花。

这也正符合我们对《北辙南辕》的看法,这部剧集创作所带来的最有趣也是最有价值的火花,就是让电影领域重视个人风格、创作表达更加多元化的特点,落到网剧领域,产生出一部很有自身“性格”和“气质”的作品

风格化、有性格的网剧创作

笔者所欣赏的《北辙南辕》的面貌,是它有一种都市生活剧集中少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审美

这一方面来自于洗练的剧情发展和犀利的台词往来,透出那种风轻云淡、利落通透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剧集中时时处处注重抓取和营造具有美感的生活细节影像——两相结合,既有能砸到心里的真实,也没放弃理想主义,有针砭,有化解,贯穿始终地通过对“日常美好”的发现,带来一种治愈的感受。

比如剧集中有呈现,刘晓庆所饰演的“奶奶”与中年儿子,在亲情与金钱、老人子女义务上的矛盾。

其实非常难得,在这部剧集中,“奶奶”作为老人,同时也作为一位特殊代际的女性,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个体独立性,有着非常坚定的对私域生活的保护,不依赖子女,也不认为自己有在金钱上帮助儿子家庭事业的义务。并且其观点的输出,对儿子的批判,非常犀利。

对于这一表达,我们持非常欢迎态度,中国生活剧集,也是时候需要有更现代的观点立场出现了,至少,要给多元化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方式,以更多展示和沟通空间

当然,因为涉及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务事范畴,这一剧情也是引发了不少剧外争论。而处理这样有争议的冲突,这里的创作选择,没有用跳脚撕扯的激烈套路去表达老人的坚决,反而很平和。

奶奶一天不落地自己去公园参加合唱,快乐地跟新朋友打招呼;女儿来劝解奶奶,奶奶一边反说服,一边从容腌着泡菜——剧中一点一点耐心地拍着这些细节,哪怕是泡菜时一勺盐一勺糖一勺醋两把花椒的顺序——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影响不了这位老人的人生进程。

此时所伴随的画面,无论是暖色调欢快气氛的公园,还是洒进厨房的阳光与窗边一排排的泡菜坛,不仅能够让观看者感觉到亲切自然,不会因剧情冲突而压抑,更能从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中理解这位老人。通过这位人物所传达的生活态度,并不仅仅由一些台词输出,而是由真正充实的“活着”来落下。

家庭矛盾、情感矛盾、职业发展、自我价值,这部剧集里事实上也充满了都市生活中种种繁杂问题,但正是通过独有的态度和审美,让观看者在这部剧中总能有一种在生活中“歇一口气”的感觉。

举重若轻之间,调侃生活,却厚待生活。这是过去冯氏电影的内核,是如今这部剧的性格,也是它在当下网剧领域的一个独特示范。

其实作为都市剧集来说,《北辙南辕》只是大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小的横截面,不具有全民代表性,但是这部剧集恰恰就是想鲜明展现创作者想呈现的人生风貌,他们在其中活着的自我感受和个性。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因为当下网剧正在追求更整体的精品化,这其中当剧集的硬件水准、创作模式整体性地到达一种状态后,更需要的就是风格化多元化差异化,需要去找到自己的一个“精气神”,这正是电影创作很敢去做的自我表达,也是这次创作的破壁与碰撞中,很重要的意义。

成熟制作能力和态度的引领

冯小刚导演与爱奇艺这样的平台,一起合力聚拢起顶尖的创作制作力量,来完成这样一次网剧创作,其实在很多维度上都是一些好的引领,传递出一些新的信号。

尤其是当现在行业和观众都在更多地谈论作品“质感”,那么哪些方面可以去真正地提升网剧的整体质感?

比如,演员,演技。

这说起来似乎理所当然,人人都懂,但当《北辙南辕》真正集中了一批大咖,甚至很多串场配角都很有戏时(比如一个只有几分钟戏份的饺子馆老板都是富有经验的老演员),它在表演力量上的示范,还是深深击中了观众,也成为这部剧的最大看点之一。其中许多场演技交锋,如出了圈的黄渤“数字影帝”的表演,宋丹丹客串的经纪人“花姐”在饭局上大谈行业“暗规则”,在剧集初期吸引到了很多观众;而实际上,剧集中还有很多场看似温和、实际表演力道十足的情节,都得到了追剧观众的认可。

从一些片场花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好演员的作用不仅是在自我表演上,也在影响和传带上。就如在与“花姐”的饭局上,金晨有几大段体现人物工作能力的对话,非常考验台词和表演,宋丹丹老师就在现场带着她顺词,找最合适的语速、语气、重音,帮着她一起完成。

这种创作状态,正是踏实成熟、经验丰富的影视团队进入网剧领域,会起到的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比如冯小刚导演在现场对演员抠表演细节,一个拥抱、一句台词,都会亲自上阵,走位,找更合适的姿势或者语句。

我们可以再看看关于“质感”的另一个方面。近年来剧集领域开始流行“电影感”风向,并将其作为“质感”的一种评价,而电影团队在《北辙南辕》中真正的电影感诠释,是一个来路更正的范例,展现了电影感的正确用法

首先,它的存在,一定是因为需要,因为合适,它的来源也一定是基于精细的制作打磨,而不是简单的刻意模仿。其次,网剧领域也确实需要有更好的艺术审美,这样的呈现是会被观众注意到且喜爱的。

而更重要的是,就像我们前文所说,有艺术审美和电影质感的影像语言,应该要有叙事价值,本身就成为这部剧氛围感打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剧集的一个重要看点。如我们前文所提的“奶奶”的生活例子,审美意境营造对表达的辅助,表达化在意境中,在这部剧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戴小雨面对情感问题的利落与天高云淡的海边,四位女性快活畅想创业与雾气蒸腾的火锅店——可以看到很多的讨论中,观众们一边啧啧称赞美感,一边又在琢磨某个景与剧情的关联。而这样通过对画面影像的充分利用,在画面中放置更多的“信息”,也能使得剧情表达更简练明快,剧集节奏明显是更紧凑有序的。这也是典型的电影风格。

创作其实不分先来后到,年轻团队也可以出好的作品,但由这些方面可以看到,如果网剧领域希望有更整体的提升,实现持续稳定的精品创作,在创意灵感之外,这种每一个维度、每一步上的敬业和扎实创作,才是长期品质的根本来源。这其实也是《北辙南辕》在作为一部作品之外,我们应该看到的它的更多价值。

就像一定程度上来说,或许也只有在这样的大导团队和平台齐齐上阵的有力推动下,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许多新的表演可能。比如,刘晓庆老师现在复出,非常顺滑地诠释起了这样特殊的一个奶奶角色,依然呈现出了很多惊喜。有了这样的展现尝试,许多依然可以演上很多年的好演员重新被观众看到,而观众所表现出的喜爱也会刺激行业去进行更多思考,让更多的创作空间能够在网剧领域延展。

又比如,这次《北辙南辕》在拍摄制作时对于4K的示范应用,呈现出很好的观看效果,也能让很多剧集制作方看到,对于更先进的视听技术,网剧领域也应该积极地拥抱,从多维度上去给观众带来升级的内容体验。

这些,都是《北辙南辕》面向网剧领域提供的一次重要的内容升级打样。

THE  

三叉戟
犯罪

三叉戟

警界老炮勇破大案

黑蝴蝶
爱情

黑蝴蝶

姐弟奇情凄美动人

罗马假日(译制配音版)
爱情

罗马假日(译制

赫本微服罗马之恋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改变历史史诗战略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