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被焊死!通州某影城与开发商之间的租金纠纷说明了什么?
近日,网曝通州某家经营了五年的电影院大门被地产商焊死,背后的缘由是“租金纠纷”。影城大门口贴着《致XX影院广大会员及合作商户的告知书》《解除合同通知书》和《XX影城会员告知书》。
根据《解除合同通知书》信息,影城共计拖欠1885.3多万元,包括租金538.8787万元、滞纳金895.4434万元、违约金450.9732万元。
根据网上信息,合同规定2020年的租金为450万元/年。受疫情影响,影城并未全年营业,双方就2020年和2021年的租金进行协商沟通,但一直无法达成一致。
在大门被焊死后,影城按照此前的协商结果,交给房东150万元,但钱转过去后影城大门仍未解封。双方在欠款问题上难以达成和解,已诉诸法律解决此事。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现金流,是个大问题
有时候,压死骆驼的并非是经营不善。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上述影城也算是一家优质影城。2018年、2019年票房均超过1800万。
(表1:涉事影城年票房)
(表2:全国影城票房分布情况)
从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当事影城排在前15%的梯队里。如果没有疫情,每年还能有三四百万的盈余,也许过个六七年靠票房收入也能回收投资成本(按2000万投资额算,15个厅,2245个座位)。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逃过疫情这一劫。因为真正决定影院退出的因素,不是利润表上的亏损,而是现金流的枯竭。像上面的影城,450万的租金,票房要达到1000万以上,再加上卖品等非票收入,才能维持现金流的平衡,否则就很可能会出现现金流的短缺。根据该影城当前的票房状况,去年出现了现金流上的大幅度减少,而今年虽然要好过去年,但情况仍然很严峻,从人次上看,相比2019年出现了腰斩,那么其卖品和广告收入必将受到影响。可以预见,该影城今年的现金流难以有改善。
现金流一旦无法达到平衡,那么就难以为继。在关门的不少影院中,有一部分是有潜力的优质影院,这些影院大部分并不是因为跟不上发展潮流而退出,而是现金流断裂,支撑不下去。
(图片来源艾维图库 图文无关)
这是当前很多影院所面临的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多种原因。
比如这几年新建影院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都是靠融资,而不是自有资金,影院还不具备“造血功能”,营收只够支撑日常成本;比如一些影投下属的影院,票房收入统一由影投公司集中安排,影投再去投资新的影院,影院本身没有任何现金储备;又比如一些个人投资或者合作投资的影院,在现金流储备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些是影投的母公司经营发生困难,挪用了影投公司的钱导致。
作为投资来讲,首先要保证投资成本的回收。那么投资成本回收以后有盈余怎么分配呢?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股份公司,作为股东回报分红均不超过20%,余下的应该是扩大再生产或以备不时之需,像新冠疫情就是这类不时之需。而有些影院是赚多少拿出多少,吃光用光,来年再看。
上述情况导致影院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无法持续,一时间贷款也不能解决问题,除了需要利息外,在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能否贷到款都是一个未知数。现金流的风险,不是疫情下特有的风险,而是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存在的。影院投资一方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有序扩大再生产,要兼顾股东的回报影院的发展,必要的货币储备应该提上日程。
(图片来源艾维图库 图文无关)
租金,是老问题
从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出,租金是影院不可承受之重。租金,占据影城60%以上的运营成本,是导致影城现金流枯竭的头号因素。有行业人士曾表示,按当前影院收入状况,如果租金超过票房收入的15%,影院维持就会比较困难。按照当前的分账机制估算,租金成本控制在票房的20%以内,才是比较合理的。然而,现在影院的租金,有多少是在合理范围内?太多的影院租金成本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
这其实是前几年种下的“恶果”。
2014年-2016年这个时段,行业发展进入高峰期。那个时候,看到影院生意好做,大家都一哄而上。高票房风口,外界很多资本也纷纷进来逐利,包括地产商。竞争开始白热化,就好比合理情况下租金50块钱一个平方的店面,卖到100块钱,还有人抢着要。有些商业综合体把租金炒到每平方米每天5块钱,完全是按照商场的租金来算的。这么高的租金不论电影行业有多好,都很难有钱赚。有些是为了抢占位置,做规模,但不管哪种诉求,长期亏损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图片来源艾维图库 图文无关)
某些投资商非理性投资种下的恶果,需要整个行业去分担。最近两年影院的收益在下降,票房也普遍没有之前高,租金的负担更加重了。但是,租金是白纸黑字签订过协议的,当无法支付时,是减租还是延缓支付,协商是第一方法。
协商时也是需要放好心态的,不是想减多少就能减的。按照20%的算法,在票房下降的情况下综合体肯定是不乐意的。按照每天每平方的算法,对于面积较大的影城,租金可能会降到2块钱左右,低的可能在1.5元以下,这样的租金水平,对影院来讲是比较合理的。这对正在重新谈判的影院或者新进影院来讲,是一种参考。
但是,地产商很可能也是一家民营公司,要降低租金也是很困难的事。一旦协商不成,也不能采取直接不付的形式,合同是有法律效应的,单方面不支付租金很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应对,需要变革
面对租金压力的影城绝不是个案。当遇到这种问题时又该如何呢?
我们一直认为,对于确实经营困难,没有客流,看不到前景的影院,比起硬撑,关门歇业是上策。没有竞争优势的影院,未来的路势必更难走,而经营不善的影院被收购的机会也非常渺茫,所以关店也是止损。
那么对于有前景但是现金流处于枯竭状态的优质影城呢?就这样关门,未免会觉得可惜。对于这些影城,我们还是呼吁可以出台对优质影城的扶持政策,比如给予影院部分补贴、提前下发专资款项、运用各地的金融机构给予影院一些低息扶持性贷款。特别是扶持性贷款,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影院的现金流危机,亟需实际落地,给予影城贷款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从影城本身来讲,也要积极寻求融资渠道。利用影城经营上的数据亮点,积极寻求投资方。遇到有资方收购,尽量谈个好价钱就出手吧,别纠结了。
以上解的是“当务之急”,对于长远来讲,影院的发展靠的是经营模式的改变。
(图片来源艾维图库 图文无关)
当前,影院80%的收入靠票房,收入结构的单一,导致影院很难盈利,如果这种模式不改变,一定会面临较大危机。电影市场趋于稳定,票房很难有大的起伏,今年1000万,明年涨到2000万,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只靠票房收入很难有充足的现金流。
我们常说,要提高非票收入,增加影城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影院的非票收入严重依赖观影的人流,没有看电影的人,一切都免谈。
北美市场,已经停滞很多年了,但是影院依旧坚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北美影院非票收入很高,前几大与院线非票收入均在40%左右。而若要再看整个北美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实际上只占三成左右,更多地则在于衍生品等非票收入。这是因为北美影院很少是纯粹放电影的,他们的业态很丰富,其中餐饮和娱乐是强项,其他业态已经不依赖于观影的人流了。
这也是我国电影行业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艾维图库 图文无关)
今后影院应当扩展非依赖于观影人流的服务,通过其他的业态来引流,而不是怨天尤人,完全依赖影片。在收入结构、规划、布局、业态上都要进行改变,这才是核心,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新时期影院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