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在流动的《松花江》中,感受奔腾的东北

时间:2021.09.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广电时评

由松花江讲起,七集系列纪录片《松花江》深入挖掘东北的人文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真实、流动的东北发展图景。

 

提到东北,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冰天雪地的气候、肥沃的黑土地、振兴中的重工业,抑或是林区的自然生灵,以及兴致盎然的东北人?

 

由松花江讲起,七集系列纪录片《松花江》带观众从地理历史、人文水文、自然生态、工业农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所创造的辉煌等方面,深入挖掘东北的人文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真实、流动的东北发展图景。

 

片中不仅聚焦松花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生态发展,还呈现了生活在松花江两岸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同时,该片也呈现了新中国建设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以及新时代下的东北人勇于创造、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时代风貌。

9月7日至9月13日,该片于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收获诸多关注和好评。微博平台上,#纪录片松花江#话题阅读超9800万次,#松花江##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刚出生的虎宝宝什么样#等话题热度不断。

 

五月的长白山,白雪覆满峰顶;68米长的瀑布,颇有气势地直冲幽谷;从高处远眺,河流犹如白色的飘带在深谷中飞舞……以地理为脉络,由自然视角切入,纪录片运用大量远景和航拍镜头,呈现出松花江流域雄奇瑰丽的风光。

 

松花江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而是众多河流汇聚而成的水系。北起大兴安岭嫩江,南源长白山天池,两条大河奔涌交汇,塑造出大开大阖的松花江。这条天河奔腾2300公里,流经七成东北大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上山下河、爬冰卧雪,《松花江》摄制组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令松花江的自然面貌得以在镜头中真实、清晰呈现。

 

片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条江,其中还有关于人,关于松花江流域的生命的故事。

 

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伴相生,对于柳霞和维佳来说,他们的使命是守护好自家这35头驯鹿;东北虎保护区内,郎建民和薛延刚每天在山林里寻找东北虎的踪迹,关于野生东北虎的救援演练时常上演;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有丹顶鹤迁徙于此,求偶生子……《松花江》将镜头对准沿江而栖的动物以及它们的“守护者”,记录着人与自然生灵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片中呈现了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展现出人们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变化:猎杀变成保护,求生存转向护生态。

 

沿着松花江流域这一地理脉络,纪录片以人物故事为叙事线索,勾勒出松花江两岸的生生不息和勃勃生机。片中,松花江畔,滋养着万物生灵,而松花江边,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也在讲述着发展新故事。

 

如第四集《江湖的相遇》,透过镜头为观众勾勒一副柔美的东北水乡图景,并讲述曾经的碱盆子如何变成如今的渔米之乡。丰饶的水乡滋润着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但几十年前,这里很多地方还是白花花的盐碱滩涂。曾经农民们坚持在盐碱地上播种,靠天吃饭,顽强地生活。河湖连通工程的贯通,让盐碱地通过改造变为良田,散发出稻花香。如今,在科学的进步和助力下,新型农人开启了智慧农业。为了回报自然的馈赠,人们也用行动为栖息于此的动物营造了一个和谐共生的家园。

 

破冰捕鱼,以谋求生存之道;采冰制作冰雪作品,普及冰雪运动;不惧寒冷的人们将冬泳作为日常爱好,沿松花江而生的东北人结合当地环境寻求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松花江》记录下诸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色故事,让观众看到一个红火、热闹的东北。片中通过大量的特写、纪实镜头,凸显出东北人热血与豪情的性格,并展现出新时代下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奋斗的喜悦。

 

该片还由松花江串起共饮一江水的中俄睦邻之间友好往来的故事:艺术老师巴沙,常常往来于哈巴罗夫斯克与哈尔滨之间创作冰雕;吉林财经大学与贝加尔国立大学以及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间留学生交换项目一直在进行;舒兰的生意人闯荡莫斯科跟俄罗斯做生意;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中俄同江铁路特大桥连接起中国同江与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口岸……一个个发生在当下的火热故事正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之亲,缘于常往来”的生动实践。

 

如片中所言,“河流不停寻找海洋,正如人不断寻找家园,生命的本质就在于流动。”由自然生态拓展到人文风俗,再进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松花江》让观众看到了流动的松花江,也看到东北人的火热生活在奔腾中蒸蒸日上,构筑起大众对东北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的深刻记忆。

编辑 | 徐蕾 叶晨玮

爆裂点
剧情

爆裂点

悍警猛男生猛激战

湘西剿匪记(下)
战争

湘西剿匪记(下)

军民一心抗击匪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新警察故事
动作

新警察故事

成龙大哥老戏新唱

合成人
科幻

合成人

大脑移植合成奇人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