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杨海涛:《离不开你》背后是对纪录片的新想象

“《离不开你》是一次打样,使用符合年轻人的语言,同时掌握纪录片原真的价值,去结合尝试,找到更有话题的内容。”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纪录片《离不开你》,有一些很可爱的观众。
如果你开着弹幕看,遇到空屏时,老有憋着一肚子话的网友会发弹幕说,“这么好看,怎么没人说话?”——过了一两秒就会有弹幕回过来,“正在认真哭”。
于是你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又被这份“认真劲儿”逗乐了。
远方有人一起在同感一份现实的温暖或悲伤,这种感觉很动人。这个瞬间,或许也正是纪录片主创们心中期望的“高光时刻”。
在《离不开你》的出品方爱奇艺副总裁杨海涛看来,这部纪录片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爆款”。
“纪录片这么小众,什么样的是爆款呢?我们觉得,是以它所呈现的社会话题和能击中的社会心理来定义。《离不开你》有情怀,它关注着这个社会中已经非常普遍的人与宠物之间的亲密关系,透视这份亲密背后所隐藏的,关于人自身的爱的复杂话题。并且它还做得很极致,我们的主创在跟进的100个故事中精选了25个最合适的,我们对他们的跟进,直到节目上线前几周还在增补内容,就想以最新的动态去为观众们尽可能完整地讲完这些故事。”

特殊的宠物故事,传递出沟通与和解
看《离不开你》,最深的感受,就是这里所讲的都是“故事的B面”。
就是那些人们平常不会关注并不知晓,或者容易忽略的部分。而往往B面,会给人更深的撞击和启示。
比如这部纪录片想通过呈现宠物的生老病死、相聚离别的话题,来探究和启发人们关于生命、关于爱的感悟。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人可能直观会联想到的就是动物的衰老去世,给主人带来的悲伤;而在《离不开你》中,关注到的动物问题情境比这复杂得多。就连自己家人也常年收养流浪小动物,策划和推动了这个项目的杨海涛都坦言,“做这部片子也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认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退休或病休的警犬、搜救犬等特殊犬类的养老问题。这些身负特殊职责的动物,过去在影像中被记录下的大多是它们如何成长、如何机敏、如何在各类任务中成为英雄的状态,而《离不开你》这次则将镜头对准了英雄的迟暮,当它们因英勇留下伤病,它们无法被普通人领养,需要生活在特殊的警犬养老院中,有一位非常普通的民警大叔老白,在为这些退役犬争取生命权的保障。
老白所重视的生命权,可不仅仅是这些退役犬的治病、养老,保证生存质量,他还会积极奔走,为这些动物找到发挥余热的可能。就像今年轰动的杭州野生动物园豹子出逃事件中,警察就带着退休警犬参与搜救,因为这些退休警犬既可以发挥技能和经验,又不会对豹子造成再度伤害。通过这样的特殊参与,能够进一步实现这些退役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尊严。

有人对动物的生命体验如此珍重,既令人意想不到又深受震动,不是吗?
《离不开你》中,这样看似熟悉其实陌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呈现这些不为人知的动物处境,以及心有大爱的人们与它们连接的情境,在我们看来,正是要以多种多面的生活样本、情感样本,去向观众无声发问,让人们在这些动人故事中很自然地体味和思考,而从中建立起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关于爱的再一次领悟,关于生命循环或变故中如何与自我和解,也是在试图传递一次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机会。
就比如,尽管现在生活中养宠物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但事实上人们之间,深层次的认知鸿沟是巨大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一些人群能为宠物全情付出的状态和心血,并不能为另一些人所理解,甚至会产生反感。
我们所讲的“B面”的另一维度也在于此,《离不开你》让那些不被理解的、对宠物“溺爱”“依赖”“偏执”的表面情感之下,那些真实完整的心声充分表达了出来。比如片中有一位郑州的年轻女孩,为了寻找走失的猫,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只做寻猫这一件事。她的这种状态,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当父亲给她找来另一只相似的猫时,她的怒言“如果我丢了,你们也能够找一个人替换我吗”,其实正喊出了她最心底的声音。对于从小家庭不睦的她而言,小猫是她最珍爱的亲人,而同时,这只孤独的小猫可能也正是她自己。

当听到这些心声,我们能探查到人对宠物情感寄托背后的更多真相,即便还是不认同,至少人们也可以冷静地去对他人的处境抱持善意。
这只是其中一例,《离不开你》还真实展现了其他一些稍具争议的爱宠人士的想法或做法,但这些显着“脆弱”或“私心”的状态,不正是真实世界中,复杂人事复杂人性之真实吗?
杨海涛坦言,目前对于未播内容中一些可能引发更大争议的故事,他们内部还在继续讨论去留问题,不想轻易放弃这些特殊的故事,因为总的来说,杨海涛和他的同事们对于现在的公众“信心更强了”,“敢拿出来供他们审视”。

抓取到这些不寻常与洞察,核心并不神秘,就是“下功夫”。杨海涛告诉我们,前期大量充分的调研是绝对的基础,主创团队20多人,全国范围地铺开,小动物协会、宠物医院、相关群体,进行尽可能广泛的调研。
“有些故事都是实地蹲守来的”,比如在第一集《年老》中,熊姥爷与耶鲁、毛熊两代柴犬的故事,以及老人藏于心底的、因车祸致老伴去世的终生遗憾。
“导演团队去宠物医院蹲守,熊姥爷最初很有警惕性,主创们就是一次两次三次地跟他沟通,慢慢地熊姥爷愿意跟我们说话,慢慢地愿意让我们拍他,再经过一段时间能够邀请团队去他家,跟他的女儿女婿也能进行拍摄。这是一个很长的努力沟通与建立信任的过程。”
在杨海涛看来,做纪录片非常关键的就是“要跟得住”,不轻易放弃好故事好素材,始终真诚地关心这些故事、这些拍摄对象。也是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在《离不开你》9月16日开播的一个月前,8月17日,毛熊去世,拍摄团队陪伴着熊姥爷度过了这一难关,并在老人的同意下,将毛熊的这最后一程紧急地排入了最终的内容中,让它的故事得以真正讲完。
一次“打样”背后,纪录片整体规划的落地
纪录片这几年肉眼可见地比以前火了,头部大IP的片子迅速拉起了更多人对于这一内容形式的关注度。
但随之也有一些典型的现象被人们注意到,比如纪录片领域过度依赖头部,一个大爆款纪录片出现,瞬间拉起公众热情,而爆款的内容周期一过,这个领域似乎又突然没了水花。而从另一面来看这个现象,在看到公众市场的潜力后,许多创作者创作纪录片的热情和信心更足,这个市场上或许并不是内容供应不足,而是内容状态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有句话说得好,小众有时候也是一种保护色,它会遮蔽住一些问题。
就像杨海涛所说,过去纪录片面对的是B端市场,真正市场化的产业雏形刚刚开始构建。这样遗存的问题在于,许多纪录片人并不真正地知道受众在哪里,观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在容易形神皆散的内容创作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自己的核心。除此之外,与时俱进的运营模式,更是纪录片领域所缺失的。
从平台角度来说,这正是他们要去做的事情,要引导行业,为行业指路。

“我们不断提升独家原创比例,现在每年能有近一百部,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度参与,帮助纪录片创作者改变他们的思路,从用户的角度生产内容。这不是说少数头部纪录片的变化,而是要让整个纪录片行业能够真正地兼顾ToC情感表达与ToB发展模式。”杨海涛这样向我们表示。
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一头建立起引导、扶持纪录片领域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的模式,也包括另一头面向消费者去长期性地建立他们对纪录片的认知心智。
从2016年起,爱奇艺就开始做纪录片的分账计划,在版权收入之外为创作者增加新的收入可能,并投入多种资源扶持创作者,以此鼓励他们提升创作水准,形成良性循环。而今年,我们能看到他们助推行业的力度又有一个新阶段的跃升,围绕纪录片的发展,爱奇艺有一整套的规划落地。
在今年5月,爱奇艺围绕纪录片启动“青创计划”,以资本推进产业的方式,用明确标准去选拔人才,优选项目,重点落地。在这其中,商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方向,要能抓住社会话题,能够真正地与当下年轻人对话,做出年轻人能接受能喜欢的内容。
“《离不开你》其实就是关于我们所期待的纪录片新品相的一次打样,是使用符合年轻人的语言,同时掌握纪录片的原真的价值,去结合尝试,找到更有话题的内容”。

爱奇艺纪录片自身也正在加强品牌化,他们进一步将类型赛道梳理清晰,并且进一步定义清晰自身作品核心气质。用“情怀”去做与社会有更大共鸣的故事选题;用“极致”去放大不同题材的创作特性,做出尽可能好的呈现;用“青春”去创新纪录片的观感和“玩法”,做年轻化的对话与连接——这将是爱奇艺做纪录片的新的原则和出发点,事实上也呼应着爱奇艺整体内容当下的发展轨迹。
刚刚杀青的爆款潜力股《神都洛阳》,正是由“青创计划”中不拘一格降人才,选中青年导演直接执掌这部大制作的纪录片,而这部片子则据说采用了许多创新的与年轻人互动的内容和方式,比如极致地呈现历史国风细节,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与观众对话,还引入一些虚拟偶像元素——这可能将呈现一场纪录片领域很有突破性的多元创新。
同等重要的是,爱奇艺纪录片也众望所归地启动了剧场化的运营,开启了内容与用户深度结合的产业化运营。冲在第一线的是专注社会现实、深度洞察时代的“人间剧场”,大爆纪录电影《棒!少年》的同名纪录剧集是该剧场第一部作品,而《离不开你》正是第二部;而由今年年底至明年,聚焦新中产需求的知识类剧场理想剧场,与专注新生代青年潮流文化的热爱剧场也将陆续上线。
杨海涛说,“三大剧场划分出来后,我们对整体的内容规划、上线运营,再到后续的商业创新,都形成了很清晰的认知。比如我们已经上线的人间剧场,在前期梳理剧场逻辑的过程中,未来一段时期的产出规划策略就已经清晰,具体到每个季度我们要出什么内容,它应是什么题材什么赛道。而内容上线后不管是站内的资源运营还是站外用户话题的运营,都会围绕剧场概念去给用户建立心智。等到剧场品牌真正建立之后,我们也会逐渐丰满我们的商业化手段”。

在剧场化运营之下,许多已经其他内容领域验证的新价值和新玩法,将会被更灵活地应用于纪录片领域。相应内容和相应受众被更好地集聚,单个内容薄弱的声量将被集体的放大声量所代替,品牌力度、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将在项目间打通,在剧场内实现更好的流动和借势。
包括在整个爱奇艺平台IP一鱼多吃的打法下,正如《棒!少年》、“洛阳”这样的IP联动内容开发,纪录片一定会成为非常直观和具代表性的开发环节,并且纪录片领域目前的作品定位、赛道梳理、剧场设置也与爱奇艺其他内容品类有很强的逻辑共通性,这样也将极大丰富纪录片中品质内容的比例,提升爱奇艺纪录片的公众品牌力和影响力。
当然,尽管正经历着令人兴奋的重要进阶期,杨海涛还是强调保持理智,“要有耐心”,“花一段时间去好好养”。
“我相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运营这些剧场,整体从用户心智到内容产出,再到我们商业化的规划,都会形成非常好的影响力。”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