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文 │77
网剧《真相》中有几个“第一”。
比如它是国内第一部检察技术工作题材悬疑剧,是电影、电视剧导演李依璠执导的第一部网剧,也是近年来第一部“迷人的反派角色”中途就下线,却以他的死揭开了整个故事的真相的剧集。

导演李依璠的视觉影像风格,即画面和镜头语言风格独特且极具辨识度,在剧组演员温峥嵘的口中,有过国外进修经验的李依璠是一位“概念很新、很国际化,画面和理解人物的方式都很大气”的导演,刘畅则说他“给了演员们很大的自由空间自主填充内容”,“以前拍好多戏的时候不太敢这样,但是这一次导演给了我们这个权限。”
凡此种种都让《真相》呈现出了一种李依璠式的气质:韩国罪案电影一样的影调、技术手段现代、电影化的镜头语言、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复盘案件真相的表现方式……再加上许亚军、温峥嵘等演员的极致化表演也给剧情增添了更多可看性,《真相》在充满电影感的同时也不失其现实质感。
但也有观众对部分情节提出疑问:为什么在宋白羽下线后大戏才真正拉开帷幕?女主角林岚的人设是否存在问题?因为剧中采用的多是灰调镜头,导致网友纷纷要求导演“开灯”,在色调的选择上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时值《真相》会员收官,我们请导演李依璠聊了聊《真相》从筹备到开拍的始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位风格化导演的从业之路和他的创作法门。当然,他也对观众的疑问作出了回应。

攻坚克难
《真相》主要讲述了以林岚和林远昊为代表的检察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专业技术手段协助检察官突破疑难案件瓶颈,攻克“零口供”案件的故事。去年4月,平台给总制片人李欢看了《真相》的原著小说,当时小说还处在修改阶段,但李欢觉得,作为检察题材,小说的基础是有的,只是改编成影视作品还需要做不少工作,“尤其缺一位剧本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剧本的导演。”于是李欢找到了做过很多年编剧工作的李依璠。当时李依璠正在给自己执导的电影《鬼吹灯之天星术》做后期,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真相》的创作。

检察技术题材虽然也是涉案题材,但却不同于公安题材,公安题材在侦察阶段空间很大,而检察题材中的检察阶段主要针对于证据链的检察。如何让这个极其理性和充满技术含量的工作变得生动,并把碎片式的证据编织在一起,是剧集的第一诉求。
李依璠在着手推进《真相》时察觉到了这个难题。“这个项目特别不好做,因为了解了痕检工作之后才发现,检察院的人是在公安立案以后才接触现场,而且只有在比如大案发生时才会提前介入,从这点来讲,它的节奏和冲突跟其他的公安题材、刑侦题材完全不一样。”李依璠形容这种感觉像“缺了一条腿”,因为无法和公安题材一样做正面冲突。如何解决类型剧的冲突感和节奏感,成了《真相》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大众包括所有创作者对检察院的工作并不了解,更不用说痕迹检查部分,普法也是一个难点。李依璠需要在高检允许的尺度之内让观众了解痕检细节,通过解密的痕检设备让普法部分变成影像。因此他在剧中用了很多视效画面进行解释。“我之前做的等于是视效电影,所以我就想用视效的方式让观众不要有这种理解上的障碍。”
前期置景是另一大难题,《真相》仅仅是前期置景就用了90天,剧中的涵江市检察院技术处和男女主林远昊、林岚的家都是在棚里搭出来的。
提及为什么要耗费时间精力搭建实景,李依璠表示,一个好的场景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建立角色信念感,而痕检中心也要有精英荟萃的感觉。搭建检察院技术处的23号棚面积达6000平米,李依璠要求斯坦尼康镜头在拍人的时候,后景可以看到不同的技术人员。“所以美术指导设计了这么一个很通透的场景,包括所有的设备细节,我也要求必须一比一还原。”很多解密了的设备和技术在检察院技术处里也得到了展现。

《真相》的拍摄地在青岛,剧组于去年11月底开机,正遇上了青岛建立气象观测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6度,甚至还要更冷些。无人机飞着飞着突然之间断电掉进海里、演员冷到张不开嘴都是常事,吃饭时连筷子都能被冻上。“但我觉得好就好在,大家工作起来都是战士,都非常有斗志。演员也非常好,那么冷的天,星旭在海边的一个航拍镜头我拍了四十多分钟,他一直在海风里吹着,进来以后小伙子冻得嘴都紫了,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演员。”

主观镜头、电影画幅比
李依璠的视觉风格
李依璠的目标,是拍一部具有“当代感”的剧,无论是讲述故事的方式还是影像语言,都要不同于以往的检察官题材。
在他看来,《真相》有两个特质,一个是证据的碎片化,一个是时空的滞后性,即没有与犯罪分子在第一现场搏斗。这两点的确是障碍,但李依璠也希望把它们做成一个特质,比如在每集的开头和结尾,他都会引入一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并不在主线的时间线之内,但是随着主线的推进,它们会融入到主线的故事之中。“在拍摄上我设计的是多时空混剪,其实这就很像是痕检人员对于证据链的推演,在讲述中慢慢地将碎片化的证据融入主体。”而针对罪犯的人生轨迹,李依璠采用的则是“视点长镜头”的运镜方式,用一个镜头把历史交代清楚。
剧中有一场被网友津津乐道的戏,是林远昊沉浸式勘查宋白羽的家,正常的镜头是25格一秒,但那场戏是李依璠以升格镜头为主,用25格、50格、100格、150格、300格五种不同的格式拍的,混剪后加强了人物的沉浸感。“那场戏拍起来其实现场都不知道我在干嘛。”李依璠笑称,“那时候我都不站在监视器后头,我就站在机器后头,一个机位一个机位拍,那种状态之下,你一定要清楚你在拍什么,这场戏要怎么做,否则你到后期去剪的时候一定没有这个镜头。”
因为每个“真相”背后都有一个破损的家庭,所以《真相》的拍摄地虽然是明媚的滨海城市青岛,但是在影调选择上,李依璠却选择了呈现“压抑感”。“前期测拍的时候我觉得颜色太乱了,所以先消掉了大部分颜色,让这个城市很难有阳光,在结尾的时候再把阳光放出来。”
《真相》的影像风格也属于典型的罪案剧风格,全剧多手持镜头,每场戏以人物视点镜头为主体展开,检察技术人员的视角、罪犯的视角以及案件发生的第三人称视角俱全,力求多视点带动观众。“我们这部剧没有公安剧那种强冲突,但我希望讲述故事的方式、整个画面调性和镜头语言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事件带给所有人的内在压力。”
“包括画幅比。”李依璠补充道,“我定了一个1:2.39的电影画幅比,在这个画幅比里头,外景会更有世界感,内景在拍近景的时候,环境信息和人物信息会更多。包括一些运镜,比如我会把一些碎片性的镜头用运镜方式连到一起。”这些都是李依璠独特的视觉影像风格。

《真相》的调色是李依璠在监视器上调的,从曲线上来讲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因为它是基于电影调色,而电影院环境场比较黑。现在的剧给我一个启示是,大家有时候在手机或iPad上看,可能周围的环境光比较复杂,将来我再去调色的时候可能会比现在更亮一点。”
现如今的悬疑品类剧集,强情节、强悬念是其最大的特点,而且对于制作的技术环节也有一定门槛,画面上的气氛要求和剧本方面的不断反转缺一不可。因而现在市场中的悬疑剧,都在往故事的短而精和更加趋向于电影的方向发展。
而因为《真相》的故事容量很大,涉及的几个案件都与检察技术中的几大门类息息相关,又是案件套案件的结构模式,所以在最初的设定当中,《真相》是要做成季播的概念,分为上下两季、每季16集。“但因为准备时间和周期、排播策略等因素,最终采取了两季合一,32集整体播放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宋白羽会中途下线的原因。李依璠将原本的上下两季看作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是“双雄并立”,即林远昊和宋白羽的对峙,主题是“再狡猾的罪犯也逃脱不了法律制裁”;第二篇章则是“宋白羽之死”,主题也变成了“法律不只保护弱者,罪犯也不会被冤枉”。宋白羽其实是以另一种形式一直存在于剧中。

至于人物设置上,女主角林岚是一个比较男孩、比较大大咧咧的人,原著中林岚有一条如何从检察技术人员成长为检察官的主线,所以李依璠希望能在剧中表现出她在成长时所面临的冲突。

下一个故事:
商业片、悬疑类、“当代感”
李依璠从事影视行业的启蒙是画画,从工艺美院附中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再到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攻读戏剧导演系硕士专业,李依璠算是由画面转到了空间设计再转到了导演一职。回国后他从事了多年电影和电视剧的编剧、导演工作,在接手《真相》之前,李依璠执导的上一个电视剧是2013年的《兵变1929》,中间他用了近六年时间进行电影筹备拍摄工作。
“回来以后,我觉得这个市场变好了,大家的作品越来越精品,影像上也越来越有质感。”这次执导网剧,从筹备到制作,李依璠把自己做电影的一些方式方法重新拿来使用,面对这个逐渐向好的市场,他感觉自己也成熟了很多。

国外的进修经历对李依璠的视觉影像风格造成了很大影响,因为国外的创作氛围非常强调于自我表达,“很怕别人看不到你”,这就导致他在创作时可能会比同年龄段的导演更加敢于尝试。
“包括这一次有很多地方我们就是在尝试、探索,也做好了被大家骂或者大家不喜欢的准备,但是好就好在大家还接受。因为我的这种时空处理方式和剪辑方式很多是纯电影化的,证明现在的观众真的是越来越年轻,而且看的东西也特别多,能接受一些风格化的东西。”
李依璠对自己的定位是“很典型的商业类型片导演”,他钟爱悬疑片、动作片和科幻片,大卫·林奇、科恩兄弟、盖·里奇的风格他也都很喜欢,他执导的上一部电影《鬼吹灯之天星术》也算是一部奇幻电影。
“《鬼吹灯》有过很多部,《鬼吹灯之天星术》相当于一个番外篇,但还是那几个经典人物。这是一个有奇幻色彩的冒险电影,以往的胡八一有‘金光护体’,永远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这一次我做了一个胡八一的危机之旅,而且这些人是冲出了国门,去了国外冒险。”这部由张涵予、姜武、卢靖姗主演的电影预计今年年底上映。

有过多年从业经验,李依璠深知把控故事的能力,即编剧能力的重要性。当现场遇到剧本问题或者演员需要帮助时,导演要在最快时间内解决问题,而且要能根据现场情况做出调整。
“另外一个是,我觉得今天的视觉画面已经进入到新时代了,画面不再是亮、色彩饱和、拍得干净就是好,而是要根据题材设计合适的镜头影像风格。所以在前期筹备的时候,我会很明确地做出我想要的方案。”
李依璠是控制感强、“比较操心”的导演,拍摄中事无巨细,一切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中。但他不会让自己的影像风格和控制感越过故事和人物,相反,有风格的影像技术只会帮助建立人物。“我们不会破坏演员的表演,而是把演员的表演放大到极致、放大到最好。”
目前,他依然是以拍商业片,比如奇幻电影和动作片为主,剧集则还是以悬疑类、有“当代感”的为主。“能够发挥我的个人风格,或者说故事能够让我找到特别兴奋的点就行。”李依璠告诉骨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