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搞得好,《二十不惑2》更上头

过去我们经常从日韩的温暖现实内容中汲取力量,《二十不惑》系列则给力地填补了国内青年现实成长上的一块空白,并且在反向输出——就在8月开端,《二十不惑1》在Netflix的港澳台、韩国、东南亚等14个地区和国家上线之后,8月21日开始《二十不惑2》又在同一国际市场地区陆续上线,引发了这个年轻人有着相同奋斗精神的大文化圈的追剧热潮。目前两部剧集均位列中国台湾地区剧集榜TOP10。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国内文化创作势能的成长。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打怪升级,更入佳境
《二十不惑2》开播到中期,越来越好看;从刚开始让观众满意的熟悉的姐妹情温暖感,到现在整体滋味更丰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本季重头的职场戏,做到了位。
这一部中的职场戏,为什么更好看了?
真搞事业,密度高、节奏快,是基础;各类情感在其中的浓度刚刚好,不注水、不拉跨。
在此基础之上,进阶逻辑是将职场挑战讲得很带感,设置出很强的吸引力钩子。

典型即如大主播梁爽的逆袭。
MCN机构的七层楼,从低到高是他们的职场爬升路;梁爽从巅峰跌落,需要再一层一层爬回去。
这栋楼,楼层的升降,不仅是一种职场权势地位声名的外化缩影,它还清晰地埋下了剧情发展的看点:每一层楼,梁爽会遇到不同的任务;而每一层楼,她都要想办法化解通关。
这种强任务属性,无疑会使得人们对剧情充满期待。

比如在起始的第一关,梁爽需要在满坑满谷的“足部主播”中做到第一,才能上升一层楼。但完成目标并非易事,梁爽遇到的问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有人的捧高踩低,给她穿小鞋;而陌生的则是跌落谷底之后的打工真相,曾在云端如鱼得水的经验打法完全不适用于底层,要想冲出重围还真不是如想象中“降维碾压”的必然,梁爽得找出适合自己的新的生存逻辑。故事力由此一层层强化续航。
与此同时,女孩们群像的存在,每一条职场线的认真铺设,又使得职场挑战的模式非常多元,抵抗着单一“闯关”剧情的疲劳感。

比如梁爽的职场生存是在一种粗放式增长、规则还未健全、充满风险也饱含可能性的环境中横冲直撞,经常会出现很多“打开思维”或“逆常规”的动作;相比来说,姜小果的投行打拼,则是在一个条框分明、等级分明的环境中,小心对抗体系对“螺丝钉”的消耗,为自己挣一点冒头的机会,发现坑与避坑在其中非常关键。而曾经的富家女段家宝的打工,则是由很多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落下了一个个“里程碑”,比如第一次开单,第一次为生存折腰,第一次想尽办法节衣缩食。

如果说第一部中对职场与社会的初探,是为女孩们打起了“预防针”,《二十不惑2》则是从各种维度进行不留情的吊打,有非常真实和细微入骨的残酷,但也由此展开了更激荡脑力的戏剧张力。
在这其中,稍加留心人们就会发现,剧中很少用“天真”“善良”这样语境的词汇来作为第一优先级刻画和定性人物,比如梁爽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会是霸气而自信,姜小果是有坚持也狡黠,这一部的新女孩丁一煊是细节主义斜杠青年,而暂时放下热爱、重新在寻找人生路的段家宝尚处探索的模糊地带。这说明人物是真正被放到“做事”这种逻辑中去塑造的;而知行合一,剧中的人物们也不是凭借“善良”所带来的他人怜惜、好运气等都市女性剧常见套路来收获成功,而是真正需要用智慧、经验、胆气甚至人情、计谋来攻略职场。这也让《二十不惑2》中的高密度职场戏,真正以一种有逻辑、“不降智”的状态存在。

这面镜子,不偏不倚
职场戏的精彩,浅看是戏剧性的带感,而更往深了,则要追求可代入和可共鸣。
比如讲很多真实的职场困境,这是让观众共鸣的一个维度;但还有一个重要维度,是其中人性人心、人物关系的一种立体化塑造,这决定你所建立起的最终是一个真空的极致环境,还是一个真实人世间。尤其是这类相对青春的剧,往往容易做“轻量化”处理,也就是说在善恶、立场、矛盾上简单化、轻飘飘的。
其实从整体观感上说,《二十不惑2》是治愈、诙谐的,但它恰在讲人事上,是站在旁观视角上克制、冷静的;它高频地呈现冲突,但又刻画着一种人性上的和谐——这使得它虽然在讲演主角团的成长,最终留下的却是一种面面观式的关怀。

塑造正处25岁阶段的主角团,剧中很好地把握住了阶段心理。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她们有着这个半熟阶段特有的“傲慢与偏见”。比如还未遇到重大挫折比较顺风顺水的梁爽,很容易因为一定程度的傲慢而忽视他人的处境与感受。比如一直富养、意气天然的段家宝,在“何不食肉糜”的阶段,会对在意金钱、“很实际”的普通打工人难以理解与共情。又如在职场中开始有固化思维的姜小果,会因一些片面信息而以小人之心揣度他人。
另一方面,她们会有很多困惑找不到答案,不知道哪种选择是正确的。比如到底是“反内卷”的自己更具独立思考精神,还是“打鸡血”的自己更有专业性;是否应该认可那些灰色地带的潜规则;遵守所谓“牺牲小我”的规矩到底是在被洗脑规训还是在融入社会;等等。

我们非常乐意看到这些充满“缺点”,也在规则与利益间犹豫不决的主角们;同时也非常高兴看到有着情有可原另一面的“其他人”。
比如我们看看剧集目前出现过的一些与主角团产生过对立冲突的人物。离开梁爽团队的助播燃燃,剧集的讲述中并没有去强化她的“背叛”属性,而是呈现她对做大主播的梦想追求与名利思慕并存的状态;没有因矛盾而强行打压人物命运,只是令人物在逐梦闯荡中有了更反思的感悟。梁爽团队中某次上错优惠券的商务小张,在显眼处是令人气愤的糊涂表现,而不被人知的背面也有着希望承担责任、拼命补救的努力和勇气。与姜小果同场竞争耍手段的王姐,在没有利益冲突时也是愿意带她、给她帮助的前辈师父;而争夺利益的背后则是养育孩子的家庭重担和职场中年女性的焦虑。梁爽老板蒋兰州利益至上资本家面孔的背后,是其他人无法了解的创业风险与经营重压。

其实可以看到,剧中对人物的描写是放在一个统一的现实逻辑下,即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勇气,也都可能有脆弱、怯懦、一念之差的时刻——正是这些,而并非某种极端的善恶,使得当面临一件事时,他们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而引发了很多时候难分对错的对立和冲突。
创作者认可每种人格的平等,这样塑造出的群像,使得每个人身上,某一时刻,都能让观众发现与自己相似的影子或瞬间——可能很勇敢,可能卑微得不足为外人道,你可能不会分享出,但自己知道那些发生过。

《二十不惑2》的现实主义效应
近几年现实主义创作回流,更受瞩目、更显价值也更为盛行。在这过程中,观众的包容度与接受度也在快速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粗略地感受到,在前期,对讲现实的内容,观众一呼百应,而随着创作越来越丰富,难免亦有“挂羊头式”的良莠不齐或单一模式的疲劳审美,大众对于“现实主义”也带有更冷静的审视目光。
为了戏剧性强行操盘厚重故事,或者闭门虚构想象,莫不如将自己理解范围内的现实想办法讲好讲新鲜,带有自我视角、个性与态度,去深入更微观的生活。
《二十不惑2》正是在这个维度上做了自我的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它并没有强行对年轻去做拔高的或疼痛的现实主义,仅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很接地的、生活化的现实主义。尽管视角微小,看几个女孩的就业成长,但关键在于创作者们细微地观察透、讲透,把20初期年轻人的力量与困惑、思考与选择,将他们生活中最核心的逻辑和最具体的细节,都做到了位。

在这其中,它选取的态度是用“温暖”去对话和关怀,让观众感受到理解与抚慰,最关键的是让他们知道有困惑有挫折有摇摆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是一样。从这种打通上,可以说,这是一部20+成长“绿皮书”。
而这部剧也不止步于此,因为挑战、困境的表象或许有差异,内里的核心矛盾往往却是相通的。他们通过对其中人性心理的提取解读,对年轻人身后社会的投射,其实讲出的很多问题、传递的很多表达,还能穿透年轻人群体,同时可以打动也在焦虑与困惑中踟躇前行的其他群体。
过去我们经常从日韩的温暖现实内容中汲取力量,《二十不惑》系列则确确实实地填补了国内青年现实成长上的一块力量空白;并且,在反向流出——就在8月开端,《二十不惑1》在Netflix的港澳台、韩国、东南亚等14个地区和国家上线之后,8月21日开始《二十不惑2》又在同一国际市场地区陆续上线,引发了这个年轻人有着相同奋斗精神的大文化圈的追剧热潮。目前两部剧集均位列中国台湾地区剧集榜TOP10。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国内文化创作势能的成长。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