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高房租、高票价、片荒……我们感受的与你一样吗?

时间:2022.12.2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艾维电影

一转眼,2022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对所有的行业从业者来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疫情三年,影院行业深受其扰,再叠加多种因素,使得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但我们要说“活下来的,都是好样的!”

这一年,围绕着影院行业发生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真切的感受。小艾盘点后,试图用十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快来看看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一个吧。

01

主旋律

“主旋律影片”无疑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影片类型之一,《战狼2》、《长津湖》、《我和我的》系列等等,票房口碑都有目共睹。但2022年又赋予了主旋律更深更广泛的涵义,年初的一部《长津湖之水门桥》拿下40.67亿票房,让业界再次看到了主旋律影片的影响力和“吸金”力。

在国庆档,《万里归途》、《钢铁意志》、《平凡英雄》三部“主旋律”影片占据了档期的半壁江山,同样反响不俗。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主旋律影片似乎是宣教片的代名词。但不得不承认,近年来的主旋律影片似乎并不是简单到说教这一独有功能,它同样有娱乐性、同样有商业性,题材涵盖众多方面,更是以呼应时代、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歌颂我们党和祖国和人民为主旋律的影片。

正因为如此,主旋律影片才有“好看”、“可看”的认同,因而取得不俗的票房。

当然,主旋律影片不能被标签化,更不能僵化,它应该是不断赋予更广的内涵,更好的呈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起到文艺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相信,主旋律影片同样会以精彩的故事打动人、以优美的画面吸引人、以逼真的特效震撼人,成为中国电影的独特优势、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吸金利器。

02

片荒

“片荒”是今年飘荡在所有影院头顶的“乌云”。在各个档期尤为明显。就拿目前的贺岁档来说,2022年贺岁档只有24部影片上映,而2021年贺岁档有56部影片,少了将近一半。

不过,“片荒”不光是说影片供应数量不足,更是指头部优质影片的缺失。有网友戏称,今年那么多部影片都凑不齐“2022十大最佳电影”。虽是戏言,但也确实能够看出今年有影响力的影片少之又少。

不仅如此,10月份至11月,上映影片数量之少恐怕也是近十年所罕见。前几年喊的“片荒”在今年有了真切的表现。影片供应的不确定导致了市场回报的不确定,市场的不确定性反过来让国内的不少“头部”影片一直在观望之中,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片荒”。最受伤的就是影院,只能依赖几部影片的长线放映,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与此同时,2022年进口影片数量不足,也使得“片荒”的感受更甚。

总体来说,整个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影片数量供给明显不足,优质影片更是寥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回暖,不光要市场环境的配合,也要影片的配合,这包括影片的数量更包括质量。

03

临时撤档

要说最刺激影院人心脏的就是影片的撤档。无疑,今年的片方一直在和影院玩着这样的“游戏”。一些备受关注的影片,比如原定于大年初一的开心麻花新片《超能一家人》、定档十一国庆节的《长空之王》、贺岁档的《保你平安》等等,无不是突然宣布撤档,有些影片的宣传物料甚至都发放到影院了,影院开启了预售,结果影片“半路失踪”,目前仍归期不定

小艾经初步梳理,今年以来,有不下十部影片在定档后宣布撤档,有的不惜二次三次撤档。可以理解得,片方的撤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票房上的考量。但是,当随意撤档成为一道风景线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撤档并不是高票房的保证,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投资方的回本压力,也给影院和观众带来烦恼,遭遇媒体和舆论的吐槽。尤其是多部影片同时集体撤档,会严重动摇行业信心,打乱市场节奏,明显不利于行业也不利于自身。

有识之士指出,如果片方对“撤档”到了随意的程度,显然不是一个规范和成熟的市场所希望看到的,必将遭到市场的反噬,同时,其代价必然是其形象和信誉受损。

04

极限定档

与撤档对应的是“极限定档”。本来,影片的定档是一项计划性工作,考量的因素也较多,一般都会有短则数月长则半年以上的时间窗口。但貌似今年,越来越多的电影玩起了“极限定档”,他们有的提前半月,有的甚至只提前一周,以“空降”姿态进入市场,像《新神榜:杨戬》8月15日官宣档期,8月19便上映。还有最近火热的《想见你》,12月24日上映,20日才宣布定档。

这虽然考验了片方的执行力,但无疑让有关方倍感压力。作为院线方只有接受的份(目前国内还是片方处于强势地位,尤其是头部影片的片方),但很明显很多工作会受到影响,也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

相比撤档会让影院心凉了半截,突然定档的影片虽然足够惊喜,但是留给影院的准备时间却十分仓促,有些影片都上映了,影城甚至连物料也没有,全凭网上的预告片。

当然,极限定档背后片方也有不可言说的苦衷,这样的操作毕竟谁也不会轻松,一些票房预期不错的影片哪怕极限定档,最终票房表现也不会太差,但未必所有的影片都不会受到影响。不过,世事难料,只要考虑多种因素做决策,“极限定档”仍然会在这个行业中延续。

05

营业率

受疫情、“片荒”等因素影响,今年的影院营业率也是一波三折。3月,多地封控延续,以至于全国影院的营业率创下新低,且多在50%以下。不过,6月份开始,疫情得到缓解,又陆续出现几部比较有热度的电影,影院营业率有所回升,市场得到回温。

但是没想到,国庆档之后,“片荒”让影院营业率不断下跌,10月25日全国影院营业率降至60%已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没想到,一个月后,营业率不足50%,更是在11月29日跌破40%。

不断变化的影院营业率,其实反映的是影院这一市场主体无奈的生存环境。好好地开门营业不好吗?他们有的出于被动有的出于主动,但无奈是一定的。

不过进入1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阿凡达2》的定档上映,全国影院的营业率重回75-80%。相信,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市场回暖是大趋势,影院营业率会长期稳定在80%左右。

06

房租

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受到不小冲击,影院首当其冲。影院票房收益的不断下降,使得物业租金问题凸显:之前就高的租金压得影院喘不过气来;停业带来的现金流干涸,无法履行租金的支付;想减租或得到一部分租金的减免不能兑现;想调整租金交付周期不被业主同意……

近年来租金问题成了不少影院经理和投资人最头痛的问题,有的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唯一工作,由此,影城拖欠数月乃至多年的房租成为普遍现象。虽然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可以根据政策予以影院适当减租、或缓交,各地财政也会给予影院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对于影院长期面临的效益下降,还是无法面对。房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横在影院面前关乎影院存亡的分水岭。

07

闭店

今年,“某某影城闭店”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如果要说和之前影院闭店有什么不同的话,今年闭店影院已不再局限于“老破小”,一些高大上的影院也无法幸免。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影院的正常经营普遍遭遇困难,而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成本大的影院压力更大,正常的投资回报被打断,闭店破产重组也是止损的路径之一。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国内影院相关企业共注销吊销3500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便有426家。其中不乏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的闭店,也有一些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软硬件都比不上新影城而不得不闭店。

就拿杭州来说,被媒体报道过的闭店影院就有多家,比如浙影时代(庆春店)、新天地新远影城等等。另外,前段时间,英皇UA影城宣布因为营运困境关闭,震惊了整个行业。就连大城市的知名院线都会倒闭,那些中小型影院的结果可想而知,闭店止损,满是煎熬之后的无奈,却又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随着市场的相对饱和,同质化影城竞争日益激烈,势必会有一批传统影城会被淘汰,其中不乏设施环境没有优势的非标影院,业态单一的影城,不注重服务和品牌的影城等等。“闭店”、“开店”永远是市场常见的景象。

08

非电影内容

主业盈利水平的降低使得影院不断寻找非票收入来弥补。但是非票业务范围很广,大部分是影院难以做起来的。一条比较现实的路径就是依托影院已有的设施和优势来开展经营。2022年以来,不少影院进行了探索。

影院纷纷试水,有依托场地优势,开展小剧场演出:儿童剧、脱口秀、相声、演唱会等,也有依托设施设备优势,进行赛事转播的、单位团建、求婚仪式等,有的干脆推出了午休专场的业务,看似不务正业,却是影院更实际更具操作性的不断试错走向成功的实践。一时间,影院在非电影内容上的探索成为2022的一道风景。

虽然影院作为放电影的场所,搞好主业是其天职,但是影院过分依赖电影业务,将造成发展空间受限,也会带来生存之虞。从长期来看,影院拓展非电影内容服务才会有助于主业更好的发展,也是摆脱影院困境的普遍做法。

09

会员

会员服务是商家吸引消费者并与其维持黏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院也不例外。但之前影院普遍采用的预充值优惠观影消费的模式早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消费习惯。

因此,2022年以大院线为龙头,纷纷尝试新的会员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图片来源:艾维电影图库)

首先是形式更多元。不仅仅有预充值型,更是引进了权益型会员、积分制会员、联名会员等;其次是拓展了会员权益,不仅仅是优惠观影,还可以享受更多权益,比如服务上的、活动上的、卖品上的,其中比较普遍的包括会员生日当天赠票、积分换礼、每周设立一天为会员日提供折上折优惠等,此外有条件的院线及影院还会设置明星见面会优先参加、限量衍生品专卖等特权服务。多种服务和特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院自身的关注度,并让部分观众提升成为院线及影院会员的意愿。

会员制的升级,其实是影院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水平提升的体现,而这正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很明显,会员制还将不断优化升级,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10

高票价

2022年,从春节档开始,电影高票价话题一直被讨论。

客观来看,票价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我国服务及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并不奇怪,每月公布的CPI就一清二楚了。但为啥观众对电影高票价的承受力如此低呢?

如果我们跳出问题本身来看,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出在电影质量上。其实这也是我国电影产业的基本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当然包括影片的质量。

当然这一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作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思路,一是要切实提高供给端的能力建设,二是影院端必须抑制擅自高价的冲动,这包括降低最低结算票价、提高服务附加等。

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观影,一定要坚持定位,走价格亲民的路线,这在政治上和经营上都是正确的。

“艾维电影”梳理的2022年影院行业十个关键词,让我们看到了一年来行业发生的变化和面对的问题。

当你在看这篇文章时,我们已站在了新年的门槛前。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对2023充满着期待,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充满期待!

(题图来源: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

长空之王
剧情

长空之王

试飞员的英雄赞歌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改变历史史诗战略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

寡妇
剧情

寡妇

寡妇谈情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