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挖掘华语乐坛潜力新人?《青年π计划》徒有其表

时间:2023.05.3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一起读娱


文 | 蒜香啫啫角


何炅、张亚东、李宇春、那英、谢霆锋,这些名字出现在同一档综艺里,大概能引发多少关注?


聚集这些人的《青年π计划》在阵容上不可谓不豪华,据了解节目后续还将继续有多位音乐相关明星登场,然而现阶段来看,这档节目目前的市场影响力不像想象中那么好。


据猫眼数据,节目只在每周首更的时候能够进入综艺热度排名TOP5,而周四这样的更新时间本身也与部分重量级综艺错开,微博话题阅读量有4.57亿,上榜热搜只有7条,抖音爆款视频也只有2条。


作为一档展现年轻音乐人的节目,《青年π计划》的市场热度暂时不够是在接受范围内的,这样定位的节目相比冲击“破圈”、“爆款”等结果,不如就把重点放在挖掘年轻音乐人本身,这也是更有价值的一点。


可惜的是,在观看了前面播出的几期后,我们认为这档节目也没能做到本来的目标。


套用“老带新”+竞演模式

还能撬动当下观众吗?


在《青年π计划》的开篇,节目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华语乐坛真的后继无人了吗”,这个问题既点出了节目的目标,也展现了节目的勇气。


一个现实情况是,当下敢于把视角放到新人的节目本就稀少,无论是从传播逻辑还是商业逻辑来说,成熟艺人、头部艺人都能更好的成为招牌,给节目的热度保底,利于节目招商,在行业大多数选择求稳的时候,湖南卫视和芒果TV敢于站出来做一档给年轻音乐人舞台的节目,是值得肯定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确实需要综艺来承担一定挖掘音乐新人的作用。


由于我们音乐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波折,在没有形成自主成熟工业化的时候,就遇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使得挖掘新人的责任逐渐从产业侧的专业人士变为了互联网平台与音综节目,看看有多少现在知名的音乐人、歌手是从音综中走出的,就足见音综在音乐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那么要如何在大众市场中引起关注,并让关注点聚焦在新人上呢?


从过往的综艺节目来看,“老带新”是常见的思路,从《中国好声音》到《明日之子》都是有大牌艺人导师引流,然后通过竞演+投票的形式吸引观众注意到表演内容,让表演者获得关注。


《青年π计划》也是如此,开篇提到的众多知名艺人可以说都满足了既在市场有影响力也在各自领域有一定成绩的标准,但在当下的市场中,尤其是面对00后等更年轻的观众群体,读娱君认为“老带新”在当下反倒是一种思维陷阱。


首先,“老带新”要想成功非常依赖新人的舞台表现,以及舞台作品与“导师”艺人粉丝群体的相性,如果不少表演都不够惊艳,或者和部分观众喜欢的风格、音乐审美大相径庭,那么新人舞台很大概率会被跳过,而这样的情况越多,继续追综艺的人也就越少。


其次,“老带新”+竞演的模式已经太老套,《好声音》系列热度讨论度一年比一年低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新鲜感、有趣是看一档综艺节目最主要的动机,除非是流量艺人,否则内容好看与否才是他们选择看或不看的因素。


具体到《青年π计划》中,除了套了一个“音乐新人参与一场音乐游戏”的故事外,其在内容设计上非常传统,并且所谓的“游戏性”也几乎没有体现。可以说,做节目的人一定不玩游戏,不理解游戏的核心魅力都有什么。


反观《说唱新世代》在前期没有知名头部艺人引流的情况下,还能从B站这样的平台出圈、破圈,甚至确实捧出了一些说唱新人,其凭借的不是“老带新”,而是真正做好了节目的世界观,并强化了内容的趣味性,让观众因为好玩而看下去,并随着内容推进逐渐发现年轻新人的魅力。


换言之,在当下的综艺市场,一个套路化的模板已经不能再轻易撬动市场了,不做细节上的打磨,不思考“观众为什么来看这档节目”,凭什么还想要观众买单?


想要挖掘实力音乐人的《青年π计划》

对音乐的尊重都没有


先说结论,《青年π计划》就是一档宣传与实际行动割裂的节目。


对外给自己上价值,目标是挖掘能够接棒的音乐新人,对内还是流量为导向,只选可能有市场声量的,至于音乐内容好不好,大概“市场说好就是好”。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结论,还是从其竞演来说。


在《青年π计划》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就是将不同类型的音乐人放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对比。原创、翻唱、唱跳、说唱、电子同台对比,也许台下的观众也不知道可比性在哪,最终只能以现场谁有更好的发挥、谁能营造更对味儿的氛围为标准。


节目在竞演上大拼盘式的“乱比”,其核心问题在于选手池过于多元。在首期30名选手中,原创音乐人、唱跳偶像、Rapper、Vocal歌手都有,但只有30个人,让节目划出赛道也不现实,那么就只能让他们在同一个舞台表演,这样的比赛其实也是一种对音乐人、歌手的不尊重。


而节目组这种选手筛选邀请的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人能称得上是“后继有人”的那个人,不如把这个答案交给市场,那么本质上其就不是在挖掘新人,而只是做了一个微缩版、带舞台表演的“数字音乐平台”。换句话说,就是节目没有真正直视当下华语乐坛“后继无人”表象的问题出在哪。


我们感觉华语乐坛没救了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我们很少听到那些大众悦耳性、专业性、艺术性都平衡的原创作品,大量口水歌、短视频歌曲被广泛传播。那么节目本应该挖掘这样的作品,以及创作出这样作品的音乐人,可《青年π计划》的选手池很明显不是以这点为标准构成的。从30位选手的资料来看,有参加其他音综节目的、有上过音乐节的、有数音平台高评论量的,也有唱片公司推选的,可以说《青年π计划》的节目组可能也不怎么听音乐,而是现扒现找那些已经有一定成绩的音乐人,虽然没有问题,但不知道节目组的努力与付出在哪里。


为什么《乐队的夏天》能让一帮只在独立音乐圈有影响力的音乐人走向大众市场?为什么《说唱新世代》能够挖掘出一些年轻潜力Rapper,核心在于节目组愿意为了制作节目而去了解音乐行业,了解音乐人群体,了解音乐听众。很明显《青年π计划》懒得这样做。


当然,在《青年π计划》中也存在有多维度实力的新人,像是提名了第3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的吕彦良,词曲作品被收录在易烊千玺专辑并在《明日之子第二季》获得第七名的文兆杰,以及黄鲲、汉堡黄等音乐人,都有一定的创作实力以及个人特色,但他们最终能否通过这档节目让个人的影响力上一个新台阶,只能是个问号。


在读娱君看来,目前市场公认的能够接棒华语乐坛的人,一定是有创作能力的音乐人,且能够在音乐作品上做到悦耳性与艺术性平衡的人,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皆是如此,而纯靠演唱实力的歌手,在在乎个性化表达的00后一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话事人的时代,应该说很难再被看作是音乐人而是歌手,而哪怕是在全球环境下,也再没有纯粹的歌手成为顶流的案例。


《青年π计划》只是单纯把年轻的音乐人、歌手、偶像齐聚一堂,再搭配上头部艺人,这样的敷衍真对不起他们在开篇进行的发问。


正如前文所说,当下的市场需要更多关注到实力音乐新人的节目,去发现、认识到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实力与魅力,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显然不会是极其敷衍又不尊重音乐人的《青年π计划》,也不会是擅长做情怀、擅长制造矛盾、话题的芒果系能完成的。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八角笼中
剧情

八角笼中

困局之下放手一搏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甘南情歌
爱情

甘南情歌

草原纯爱人性光辉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