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同志在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5.07.06 来源: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电影标委会主任委员 毛羽


今天,我们再次齐聚美丽的永川,召开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我谨代表中宣部电影局和电影标委会,对出席本次会议的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永川区委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对全体委员、各位专家和行业同仁,对承办单位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协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员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


回顾我国电影标准化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初借鉴前苏联电影技术标准起步,到80年代改革开放后积极采用ISO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再到2002年数字电影技术革命催生标准体系重构,直至今日迎来标准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期,中国电影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电影产业从技术跟跑到创新引领的缩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为电影产业化改革提供了政策支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电影标准化体系提供了方向。


2025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一年来,电影标委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一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电影标委会进一步健全完善电影标委会体制机制、加强电影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影国际标准化跃升进程,推动构建“技术研发、标准护航、市场应用、国际拓展”的全周期标准生态,推动引领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宣部电影局、代表电影标委会从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展现新作为


(一)强化电影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协同发展


电影标委会组织全体委员及相关单位,持续推进电影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一是组织开展新标准项目立项工作,持续优化标准体系结构。一届二次全会以来,电影领域共有13项标准项目正式立项,4项立项预审通过的标准项目提案已提交本次会议重点审议,这些项目覆盖虚拟现实电影、LED光学、LED透声等新兴产业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了行业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二是规范在研标准项目管理,持续提升标准项目研制质量和效率。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电影标委会归口管理的24项在研标准项目,其中,已推动3项发布,7项进入审查阶段,5项提交工作组讨论稿,共推动15项标准项目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同时,电影标委会加大标准统筹协调力度,目前已成功协调5项标准项目,指导有关各方协同推进标准研制,提升标准广泛适用性、规范性、协调性。三是加强优势产业领域标准研制,强化标准宣贯实施与政策引导。电影行业重点围绕LED电影放映系统、沉浸声等国产化装备技术开展研究,已启动沉浸声处理器、LED发行母版制作、LED透声等标准研制工作。2024年8月,国家电影局指导电影科研所依据行业标准DY/T 8—2023《数字电影LED影厅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牵头开展全国LED影厅现状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发布《关于发展和规范数字电影LED(发光二极管)影厅的通知》。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推动了国产放映技术升级,本次会议也将对DY/T 8—2023进行专项宣贯。


(二)持续健全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组织构成,电影标准化工作迈入规范化新阶段


为统筹我国国际国内电影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电影标委会委员对电影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共同构建高质量全覆盖电影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中国电影技术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电影标委会持续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标准化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一是制定《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委员管理机制。明确了“科学规范、责权一致、动态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了委员聘任、增补、变更、履职、考核、解聘等全周期管理机制,规定了委员任职条件、职责、权利与义务,细化了委员调整的具体情形及程序。二是制定《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ISO/TC 36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管理办法》,统筹开展国际国内电影标准化工作。划分并明确了综合战略组、基础通用组、拍摄制作组、发行传输组、放映还音组、高新技术组等6个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和与ISO/TC 36工作组的对应关系,明确了工作组召集单位、组长、副组长及工作组专家的任职条件,建立了工作组组建、换届、调整、注销、激励的工作机制。三是修订《ISO/TC 36国内技术对口工作投票管理办法》,提升ISO/TC 36投票工作质量。规定了ISO/TC 36投票工作投票范围、组织架构、工作程序、监督与管理,细化了一般性投票工作方案和重要国际标准投票工作的工作步骤,促进我国在国际电影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四是组织开展委员调整和履职情况梳理。根据工作需要,先后开展了2024年度和2025年度委员调整工作,不断优化委员构成,切实提高电影标委会工作质效。


(三)加强国际电影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国电影国际标准化再次跃升


在国家电影局的坚强领导下,电影标委会作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ISO/TC 36)专业领域对应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电影行业力量、协同攻关,积极参与电影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再次成功推动中国第二个电影国际标准项目正式立项,加速中国电影国际标准化进程,同时圆满完成ISO/TC 36各项对口工作,加速中国电影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一是再次成功推动中国主导的电影国际标准项目ISO/AWI 25338《数字电影LED影厅光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正式立项。2024年11月20日,由中国提出的电影国际标准项目ISO/AWI 25338《数字电影LED影厅光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获得ISO批准,正式立项。ISO/AWI 25338是中国成功立项的第二个电影国际标准项目,将有利于引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LED电影放映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推进中国电影技术标准国际化跃升进程、打破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垄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是开展电影技术国际标准转化评估,确保中国电影标准体系国际兼容性。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文件通知要求,电影标委会全面梳理分析ISO/TC 36现行88项胶片电影标准和24项数字电影标准,提出转化结论建议并已组织推进2项拟转化国际标准采标工作,促进中国电影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发展,为中国电影系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标准指引与保障。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密切深化电影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电影标委会在征集电影标委会全体委员与ISO/TC 36注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ISO和国家标准委相关规定,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已高质量完成了1项国际标准提案投票、3项国际标准复审投票、6项国际标准委员会内部投票,在国际标准化平台上积极履行中国作为积极成员国的义务与责任,及时表达了中国的意见和建议,贡献了中国智慧。


自电影标委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以来,电影标委会汇聚行业科技力量、凝聚发展共识,聚焦电影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但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资产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对建设电影标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严的标准。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综合施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锚定建成电影强国目标,以标准化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繁荣中国电影市场。


二、锚定电影强国目标推动中国电影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电影标委会要在落实“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拥抱技术变革、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十五五”中国电影标准化战略蓝图,持续推动电影领域标准化改革,开展电影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可替代技术体系研究,构建符合国情的电影标准体系,持续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跃升进程,努力提升电影标委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电影工业体系提质升级提供标准智慧和技术支撑。


(一)构建中国特色电影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助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为电影标准化建设指明方向。国家电影局作为电影标委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标志着电影标准化工作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体系,构建新时代电影强国标准体系已成为实现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动态维护并修订完善《电影标准体系表》,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标准体系。在《电影标准体系表(2024)》的基础上,要加快虚拟现实、数字资产、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标准体系探索和规划,构建结构更加合理、层次更加分明、覆盖更加全面,既能适应电影技术迭代,又符合电影市场需求的电影标准体系和制修订工作规划,确保电影标准体系既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又服务于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电影关键技术领域标准化研究制定,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电影标委会将紧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国产化装备应用等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以“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推广”同步推进为路径,聚焦电影产业基础通用、行业急需的标准化需求,及时推动电影关键技术领域标准项目立项和研制,严格项目立项评审,突出项目立项实施效果导向,有效提高标准项目立项质量,助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三是加快标准项目研制进度,提高标准研制质量,加大标准宣贯推广力度,推动标准实施应用引导产业提质升级增效。前段时间,国家电影局就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下发了通知,电影标委会已开展虚拟现实电影系列标准的研究,下一步电影标委会将加快推动虚拟现实电影系列标准研制进程。电影标委会将继续强化各阶段稿件程序合规性、编写规范性、标准协调性审核,加强标准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技术审查,提高标准项目研制质量。此外,电影标委会将加强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对已发布标准的宣传推广,及时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深入开展重要标准解读,形成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适时开展标准复审,充分发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二)健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国家电影行业标准化战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影标委会目前共47名委员,24家电影相关企业占比超50%,涵盖制作、发行、放映等关键环节,7所科研院所提供学术支持,委员基本涵盖各领域、各方面,专业素质高、代表性强。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电影标委会将继续推进电影标委会组织和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ISO/TC 36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组建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企业主导、科研支撑、国际对接”工作机制,健强国家电影行业标准化战略力量,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优化电影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一届三次全会审议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委员管理办法》《工作组管理办法》《投票管理办法》;落实电影标委会工作经费和标准制修订经费,建立电影标准化工作经费、文件档案等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电影标委会自身建设,为电影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委员管理办法》,压实委员责任义务,定期梳理委员履职情况,及时组织开展委员调整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委员对电影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工作组管理办法》严格遴选行业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支撑团队,统筹推进国际国内电影标准化工作,为电影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组织保障。


(三)积极参与国际电影标准化工作,持续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跃升进程


一是着力推进LED电影国际标准项目,引导LED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电影标委会将继续推进ISO/AWI 25338国际标准项目,完成该项目的研制工作,推动标准按期发布,同时开始筹备LED放映声学、母版制作等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力争实现LED放映领域国际标准全覆盖。二是继续推进国际标准采标立项工作,确保国际标准转化率维持高水平。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要求,电影标委会将在2026年组织完成所有转化结论为“拟转化”的国际标准的采标立项工作,确保国际电影标准转化率符合要求。三是探索开展电影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布局,推动中国声音持续唱响国际电影标准化舞台。通过担任ISO/TC 36人工智能特设小组召集人契机,汇聚行业力量,开展人工智能电影产业应用标准化国际化探索,为全球电影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反馈ISO/TC 36与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标准协同更新机制意见建议,力争确保有关协议核心条款和工作流程符合各成员国利益,促进电影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公平有序良性发展。


朋友们、同志们!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电影局、国家标准委的关心和指导,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体电影标委会委员的智慧与艰辛,更承载着各位电影行业同仁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谨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站在中国电影120周年的历史节点,电影标委会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自身建设,锚定建成电影强国战略目标,广纳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推动中国电影标准国际化进程,坚定不移向着电影强国目标迈进,为“十五五”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和保障。


最后,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那句铿锵陈词共勉——“梦虽遥,追可达;愿虽艰,持则圆”。愿我们勠力同心、持之以恒,携手共创中国电影标准化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