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 [详细]
- 0人看过|0人想看
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 [详细]
简介: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详细]
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详细]
简介: 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使中国和西方得以进行较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耶稣会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年轻修会,却能成为当时天主教修会在中国传教最为成功者,与修会的自身内涵紧密相连.本 [详细]
简介: 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汉名旻,女真族,是完颜劾里钵和拿懒氏之子,金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金朝灭亡辽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 [详细]
简介: 提起明代的海疆与对外贸易,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下面几个词:倭寇、郑和、海禁、戚继光。 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些词汇更为生动。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这个王朝的所有特点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无论是优势还是弊端。 [详细]
简介: ,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韩、赵、魏),向中原地区扩展。 楚国于公元前306年灭越国后,几乎占有了整个南部中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众的大国,具有攻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有 [详细]
简介: 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都选择了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而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场运动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 [详细]
简介: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 [详细]
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详细]
简介: 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身罹奇祸,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败与没落的重要转折,辛亥革命则宣告了中国帝制的终结。 [详细]
简介: 八思巴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在忽必烈和王妃察必可敦及众大臣面前刀截自己身体四肢,证明他受五部佛护佑,使忽必烈、王妃及众大臣坚信他断证功德高强。在忽必烈被蒙哥汗怀疑并钩考时,八思巴为忽必烈烧施即火祭息 [详细]
简介: 唐朝时,吐蕃攻破长安,并把长安的水利系统破坏了,至此以后长安就失去了作为国都的资格。 [详细]
简介: 宦官的腐败也怵目惊心,宦官本为刑余之人,但一些大宦官却竞相迎娶妻妾,收养义子,建立起世代相传的宦官家族。朝廷文武为寻找靠山纷纷向他们行贿,有些禁军将领为了求得节度使之职,不惜以极高的利息向富户借债 [详细]
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 [详细]
简介: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 [详细]
简介: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桓帝时,宦官当权,政治黑暗。受到宦官压抑的官员,为挽救东汉王朝的统治,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集团,品评人物、裁量国政,从舆论上给宦官以巨大的政治压力,时人称之为“清议”。宦官 [详细]
简介: ,开始了他成为元帝国创立者和中原第一位蒙古族皇帝的辉煌一生。 [详细]
简介: (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