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电影体现中国式成长 情感弥足珍贵
《夜莺》讲述弥足珍贵的家庭亲情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故事叫《夜莺》,讲的是珍惜纯真。而电影《夜莺》则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童话。在传统文明被现代文明慢慢吞噬的现在,《夜莺》里的故事和电影本身一样,显得弥足珍贵。
一个无比依赖于现代文化的小女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和怀恋传统的爷爷回一趟老家,路途上遭遇窘境,爷孙俩从对立到融合,体现了亲情,也化解了中国式家庭的矛盾。从故事不难看出,电影探讨的母题是文明的冲击,城市喧嚣与白领的快节奏生活对比的是老人家闲适的晚年生活,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浮躁之下老人家怀揣的是一颗忠于爱情诺言的心。
当爷爷出现在孙女的生日会时,始终徘徊在会场之外,因为两种生活是格格不入的,这种生态的对立感,又承借父子矛盾得以顺理成章,细致展开,并最终化解相融。
当孙女与爷爷开始旅途时,现代文明正式与传统文明开始正面冲突。小女孩无论是恶作剧,还是对老人家的蛮横,都丧失了传统中国文明中“敬老”的精神,也能看出小女孩是现代文明孵化出的一代人,具有独立自信的特征。但是随着路途上不断抛弃现代交通工具,两人从城市慢慢走进浩瀚的大自然世界,这两种文明的界线开始变得迷糊,到了两人被大雨困在山洞过夜,小女孩已经完全融入到传统文明中,抛弃了现代化的床与灯,享受起最原始的自然魅力,以至于到第二天早晨她关了iPad,扔了手机,和现代文明说拜拜。
而一路上伴随他们的那只鸟,则是传统文明的寄托,在它的背后是一段贫困时代的珍贵爱情,与电影中那对现代年轻夫妻的貌合神离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传统文明随着时代的推移,不可避免地逐渐在消失,就像那只鸟一样,终将老去。电影最后鸟终于死去,但是小女孩却用iPad换来了一只新的鸟,也暗示了文明的冲突不仅能化解,更能继承与延续。
《夜莺》是中法合拍的一部电影,法国导演仍旧发挥了他们固有的浪漫情怀,更是擅长于将热烈的情感通过平淡的手法呈现。比如《夜莺》中剧情上最大的矛盾点在于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剧情的推移,这对矛盾淡化到一场谈话就能化解,而整个观影过程也是无形中卸下包袱的过程。同时也不难看出,法国导演对于中国的人,中国的景,中国人的生活状态都做了认真了解。
就如同开始所说,《夜莺》的存在是一部童话,这不仅仅是内容上它将冲突与矛盾用最简单的感情来化解,也在于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今天,《夜莺》就像是一股清泉,它所包含的人文情怀,所承载的文明感悟,都是商业电影忽视不顾的,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静下心来欣赏这对爷孙的旅途时,也许才能明白什么是电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