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周游电影:为什么这些好片并没有成为“爆款”?

时间:2017.11.07 来源:1905电影网

伊纳里图《肉与沙》


离明年春天的奥斯卡颁奖季还有好几个月,但第一个奥斯卡奖已经出炉,当然是一个特殊的荣誉奖,普通奖连提名都还没影呢。这是一个六分钟的VR短片,叫做《肉与沙》,题材是讲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手法则是将VR影像跟环境相结合,有些人称之为装置艺术。

 

导演是大名鼎鼎的Inarritu(伊纳里图),也就是《鸟人》和《荒野猎人》的导演。都说奥斯卡保守,但如此新潮的东西,连门类都还没定型,学院却看到了这种新形式的潜力和未来。


《雷神3》上映了,四肢发达的锤哥这回丢了锤子,开始卖嘴皮子了。没想到,肌肉男也可以那么逗。你看,阿诺手臂比你大腿还粗,锤哥玩玩脱口秀也是一种灵巧嘛。这叫做:穿衣挺逗,脱了有肉。

 

《银翼杀手2049》中国首周末票房约5000万元人民币


《银翼杀手2049》在中国的首周末票房是约5000万元人民币,有人惊呼,中国观众不识货。

 

其实,该片在北美的票房也只有3000万美元左右,远低于片方的预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影片叫好不叫座?


这里我想反问一个问题:《路边野餐》和《长江图》在很多影评人心目中都是非常出色的影片,但票房连1000万都没到,可是大家都不觉得意外。为什么?因为,这两部都属于小众艺术片,其中《路边野餐》的成本非常低,能卖到600万票房,算是很成功了。

 

可是,《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非常昂贵的大制作,特效和阵容都无比强大,加上口碑爆棚,所以大家都觉得应该大卖才对。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大制作的好电影也未必大卖。今年有另一部进口片《敦刻尔克》也是如此,虽然有三亿左右的票房,但也是低于预期。其实,这两部片在我的判断里都很难大卖,因为,它们骨子里是文艺片。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的细分:有些影片,从故事或者类型看,是很商业很大众的,比如《敦刻尔克》是战争题材,而《银翼杀手》是科幻片,有大特效,这些都是要花很多钱才能拍出来的。但故事和故事的讲述法是可以区分的,这两部影片的故事都偏商业,但故事的讲述方法却是很文艺的,比如《敦刻尔克》玩了非线性叙事,这让有些人看得一头雾水;两部《银翼杀手》的节奏都偏缓慢,原本可以激烈的地方,变得很沉思,很哲理。如果我们把《敦刻尔克》的故事按照发生的时间重新理顺,把《银翼杀手》每组镜头的长度压缩三分之一,估计票房就能上去,但艺术性就大打折扣了。


有些片商会迷恋“大文艺片”的概念,觉得只要砸钱,票房就会应运而生。


诚然,昂贵的文艺片最终成为市场赢家,不是没有案例,李安的《少年派》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客观说,这些应该属于例外。


我们不妨把“挂羊头卖狗肉”当做一个褒义词,假定狗肉要比羊肉更加珍贵。

 

质量较高、受众却较小的文艺片,伪装成质量或许没那么高、但受众更广的商业片,这种现象在任何电影市场都不时发生。一个有艺术追求的电影导演,总是希望自己拍的东西不仅是商品,同时也是作品,所以,他会在里面加入一些娱乐之外的东西,比如哲学思考、艺术探索等等,我称之为“私货”。

 

从影评人的角度,这绝对是值得称道,值得鼓励的,但普通观众看了介绍,看了宣传进影院,总觉得货不对板,就会大失所望,甚至传播负面评论。在我看来,《敦刻尔克》和《银翼杀手2049》在网络上的差评多数是因为观影结果跟期待值不匹配。


片商的宣传策略


我觉得诚实的做法,是提前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艺术水准很高、但定位未必大众的影片。但片商绝对不会允许你这么宣传啊,投了那么多钱,他肯定希望观众越多越好,哪怕是误入影院的观众。


文/周黎明

不能流泪的悲伤
爱情

不能流泪的悲

许光汉猛追何蓝逗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沉默的荣誉
爱情

沉默的荣誉

戏剧再现民警生活

母女教师
剧情

母女教师

母女上阵教学相长

寡妇
剧情

寡妇

寡妇谈情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