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高是非多 《泰囧》被起诉《西游》陷口水战
2013.03.11
来源:1905电影网
电影网专稿(文/张玮 编辑/王易梓) 一纸诉状令获得12.6亿票房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的片方光线影业不那么踏实了,《人在囧途》的片方认为光线影业侵权,并有传言称他们要索赔1亿元。而就在《泰囧》被告的前几天,目前排在华语电影票房亚军位置的《西游降魔篇》(以下简称《西游》)也遭遇了一把口水战,华谊说自己是最大的投资方,能分得七成利润,而比高、文化中国这两家公司则说华谊根本没投几个钱,自己才是出钱最多的公司,一时间难分真假。
再往前想想,2012年年底五大发行方和院线因为贺岁片分账比例闹翻了,《金陵十三钗》之后张艺谋和张伟平分手了,[电影网]认为,说白了都是金钱惹的祸,票房高了,有人拿着钱了有人拿不着,有分歧了、无法调和怎么办,一则撕破脸,二则打官司!以下这四桩纠纷正是典型的说不清理还乱于是打架打官司的案例。
打官司——《泰囧》被《人在囧途》起诉侵权
3月2日,一场发布会在京举办,主办方正是《人在囧途》的片方武汉华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宣布2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该公司提起的“不正当竞争及著作权侵权之诉”,而被告正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片方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影艺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几家被告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光线。
一部《泰囧》令光线赚得盆满钵满,投资不过3000万,票房超过12.6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谁人不眼红,就在《泰囧》终于下档之后,《人在囧途》的片方就提出了诉讼,他们认为,《人再囧途之泰囧》不过是把片名改了一个字,表达的意思就是“再一次”,令观众产生这是续集的想法,并且光线等几家公司在宣传时,多次暗示、明示两部片子是有关系,等等诸多理由令武汉华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将光线等几家公司告上法庭。
3月3日下午,徐峥出席了某颁奖活动,作为《泰囧》的导演、编剧、主演,当天他领走了年度新导演奖,徐峥说自己能够现身就有点“冒险”,对于《泰囧》被起诉一事,他不肯过多谈及,只说一切走法律程序,不方便再做出回应。
3月4日,光线传媒停牌,晚间发出了正式公告,否认侵权。公告中指出,光线出品发行《泰囧》是经广电总局批准拍摄和上映的原创作品,受法律保护;光线还未接到司法机关的文件,对于武汉华旗单方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制造舆论、进行不符合事实的恶意攻击,光线将保留起诉权利等。
至此,《泰囧》被《人在囧途》状告侵权一事还未有最新进展。
撕破脸——谁才是《西游》10多亿票房的最大受益者
《西游》的密钥已经延至4月上旬,大有打破《泰囧》12.6亿票房的趋势,其实在话题、纠纷上,《西游》早就赢了《泰囧》,从上映之初的抄袭说,到后来的暴力画面引发的电影分级讨论,姑且不论这些是不是炒作,一部戏能在一个月间扯出这么多是非来,也实在是难得。
2月25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表示自己作为《西游》的投资方已经获得近两亿的利润,并可享有发行收益的七成至九成,这时《西游》的票房刚刚过了10亿,但是,当天晚上,比高集团和文化中国集团就发出了声明,表示自己才是真正的七成收益者,否认了华谊的投资方身份,周星驰作为《西游》的导演,也是比高集团的执行董事。
按照华谊的说法,他们除了收取该片内地发行毛收益12%的发行代理费以外,还享有该片在内地发行净收益的70%至90%的分成,而比高和文化中国却说他们才能实际取得净收益的70%,还说华谊其实只是发行方而非投资方,华谊所签的是“保底发行协议”,之前为《西游》支出的4000万预付制片款项,只是保底协议中的“代理保证金”,不能证明华谊是投资方。
26日晚,华谊对此事作出回应,声明曾经为《西游》投资8800万,是最大的收益方。至此,华语和比高、文化中国之间关于《西游》谁才是最大收益者的争论告一段落,双方各执一词,难有定论,但也又没到要闹上法庭的地步,至今还是桩谜案。
撕破脸——五大发行方为2%分账比例逼宫院线
有就单片吵架的,也就有联合起来打群架的。
2012年11月14日晚,五大发行方与院线就9部贺岁电影的分账比例问题发生了争端,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和光线这五大电影发行公司联合发出通知,向院线提出要提高《一九四二》、《十二生肖》、《人再囧途之泰囧》等9部电影的票房分成比例,由43:57变成45:55,由于是五大发行方单方面提出,院线方一时态度非常强硬,认为不可接受。电影圈掀起了一股分账热潮。
11月16日,全国院线代表在深圳开会,达成了8项共识,基本内容都是在“痛斥”发行方的无理,认为其“不懂规矩”、“缺乏行业精神”。
发行方认为,拍摄成本不断上涨,演员片酬过高,很多大片看似票房不错但其实都是亏钱的,所以,必须涨分成。
但院线方也有自己的看法,是否亏本其实只有投资人自己心里明白,拍完戏之后导演和演员都是赚钱的,而且投资方应该有能力控制好成本,而不应该将成本转嫁到其他部分上,通过多拿分账比例而降低风险是不可取的。院线方还阐明了自己的困难,影院的地租每年都是涨价,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发行方单方“涨价”的行为扰乱是市场。
一时间孰是孰非难以辨别,直到25日,《一九四二》在京举行首映发布会,王中磊宣布该片的分账比例确定为三段式的,票房在3亿以下发行方与院线分账比例为43:57,超过3亿比例为45:55,超过8亿元则为47:53,华谊出品的其他贺岁电影也将采取分段分账的方式。随后,其他几部电影也分别宣布了自己的分账方式,2012年贺岁档分账之争有了结果。
撕破脸——“十三钗”先闹分账后二张分手
《泰囧》被索赔的金额虽高但还没有一个定论,《西游》引起的是非虽多但好歹也都是那点事儿,《金陵十三钗》则不同,从宣布将于2011年12月16日上映的那一天起,哪怕是曝出一个造型来,都一定能够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又何况是分账、二张分手呢?
距离上映还有一个月时,《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单方面宣布将该片的最低票价由35元上调到40元,片方与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也由43:57改为45:55,那时八大院线还没有一年后那么硬气,毕竟是张艺谋拍出来的新作,花了那么多钱,造了那么多势。张伟平手握金牌,在与八大院线的谈判中获胜,最低票价顺利上调至40元,分账比例是两段式的,如果票房在5亿以下,那么比例是45:55,超过5亿则为41:59。
如果以为这就是“撕破脸”的纠纷,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不过是个凉菜,真正的主菜还在锅里炖着呢。
2012年3月份,有关二张分手的传闻愈演愈烈,众说纷纭,张艺谋还被爆出早已结婚,并育有三个子女,而“十三钗”的投资也远远不到6亿。直到8月份张伟平在一次采访中向张艺谋隔空喊话“艺谋,你欠我一个交代”时,大家才终于明白,这段关系确实结束了。
10月份,张艺谋终于了站在了媒体面前,他说接下来要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简而言之,之前张伟平所营造出的张艺谋并不是他本人,他与张伟平合作根本不能随心所欲,但两人合作20年,拍出了11部电影,分手原因被众人猜了个遍,性格不同、理念不同、为钱闹掰,最终谁也不敢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