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 (2020)

  • 中国
  • |
  • 剧情  文艺  历史
  • |
  • 1小时44分钟
  • |
  • 2D 
8.0
力荐
0看过
0想看

导演情怀

导演张艺谋将《一秒钟》喻为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他认为《一秒钟》表达了自己作为电影导演对电影的情怀,因此是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如今每一代人几乎都是看电影长大的,都会受到电影的影响,而且每一代人都能回忆起小时候第一次看电影的经历,似懂非懂的那种神奇、奇妙、梦幻。电影如何影响你的一生在你成长的阅历中,电影中某个角色如何影响了你你跟这个银幕中的光影有怎样的亲密互动,乃至最后你终生都去追逐这个光影这种感觉,尤其作为电影人其实很强烈,一直心心念念想把过去的一些碎片串成一个故事拍出来。这部电影表现的生活阅历和情怀既是个人的,也是大家的。那种仰望星空的追求,那种梦幻般的探寻,希望明天会更好的情感,这些是共通的。这个片子用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呈现一种自然朴素的状态。

张艺谋还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胶片摄影:我当年私下学照相,冲洗、洗印、配药,所有都是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所以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当我不小心把冲洗的胶片掉到地上,脏了以后怎么办把它在水里涮干净之后怎么挂起来晾,晾的时候要把水渍擦掉,怎么擦,擦几遍,到了快干的时候,还能不能擦,药膜会不会脱落,会不会刮蹭等等许多细节,都是我当年很操的。电影中说拿扇子‘徐徐’扇,也是因为那时候我就扇过,想早一点让胶片干,挂到宿舍,那时候穷,也买不起电吹风。怎么办就是拿扇子扇,轻轻地扇,因为它可能会互相粘连,不能让它晃荡太厉害。当年拍的胶片都是每月一点工资省吃俭用买的,一张一张,算好了来拍。影片中,范电影有一个用剪切机剪胶片的动作,过去在摄影系学习的学生都用过这样的剪切机剪过16毫米胶片,这些细节都存在张艺谋导演的青春记忆里,他一再说,这部电影最不缺的就是细节。[1][1]张艺谋还感叹从物质角度来说,胶片摄影这个行业其实已经消亡了,胶片时代结束了,很多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已经看不到实物,也不可能跟它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了。

摄影构思

影片摄影指导赵小丁认为,一部电影的影像中要展现出特定场景环境、故事题材和人物这几大要素,它们共同构建电影的视觉元素。故事发生在西北的戈壁沙漠中,这种大漠的苍凉感本身就构成了影像上一个主要的视觉支点。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导演认为,沙漠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很容易拍得有美感,《一秒钟》需要刻意要弱化这种沙漠的美去自然真实地表现那个环境。在这样的影像构思统摄下,全片大多数段落都在后期调色时把色彩饱和度抽掉了30%,只用70%的色彩饱和度还原重现那个年代。

影片拍摄时在年代氛围的营造上下了不少功夫。由于故事中要展现20世纪70年代边远地区的民众在礼堂中观影的情节,涉及黑暗中的电影银幕和观众的细微表情,为了把氛围做足,剧组专门收了两台老式的松花江放映机。在20世纪7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当于师级单位,分场相当于是师部,这么一个单位一定是用卧式的大型放映机。在当时如果放映队到更下一级的单位或是去农村进行电影放映,用的是解放103型的三脚架皮包机,这些细节都经过很细致的考证。这两台氙灯的松花江胶片放映机经过修复以后,流明数能够满足剧组拍摄的需要,影片中有90%银幕影像的放映都来源于此。[2][2]

起用新人

在编导的设定中,刘闺女是一个假小子,很有自己的主意,她一场一场追电影看,几十里路追几个月,因为在那个年代她要保护自己,不太跟人交流来往,需要扮演者是话不多、但眼睛会说话的感觉。选角过程中,导演组面试了几千个女孩,刘浩存层层筛选中一直是表现最好的。导演提前两三年就开始筹备,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对新人进行排练、培训,使一个一张白纸似的演员慢慢达到要求,把这个角色给她。

刘浩存超高的领悟力和超快的成长速度再次验证了张艺谋导演选人的眼光和指导功力。进组第一天她就剪去长发,告别精致的穿搭,换上脏兮兮的妆发。除了外形的改变,拍摄过程中,在张艺谋导演的耐心教导下,刘浩存的努力和进步也得到了全组工作人员“有灵气”、“一点就透”、“有修养”、“一张聪明的白纸”、“悟性很高”等夸赞。[3][3]

...详情

经典台词

  • 我女儿在电影里,我来看我女儿。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她得争,这样才能消除你对她的影响嘛。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