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2003)

  • 中国
  • |
  • 传记  剧情
  • |
  • 1小时50分钟
8.6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邓小平
  • 上映时间2003年02月19日
  • 导       演 丁荫楠
  • 又       名邓小平 Deng xiaoping
  • 编       剧 龙平平高屹

演职人员

(7)
电影《邓小平》让全国观众动情落泪 2月18日,电影《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2月19日起《邓小平》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院线近600家影院隆重上映。这部影片总投资达2600万元人民币,在国产电影中属于超大制作,整部电影的筹备期长达9年,拍摄及后期制作花费一年多时间,可谓精益求精。 导演丁荫楠:拍《邓小平》了却心愿 该片导演丁荫楠曾经执导过《孙中山》、《周恩来》、《相伴永远》等伟人传记片,此次执导《邓小平》,他说已经等了很多年:“邓小平同志还健在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把他的功绩用电影的形式记录下来,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 记者:在拍摄电影《邓小平》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丁荫楠:主要的难题就在于如何选择细节来表现人物。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的贡献太多了,我们研究了很久,最后决定把“小平老了,中国年轻了”作为电影的主题,所有细节的选择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 记者:有个镜头讲的是邓小平南巡时在火车上睡不着觉,在处理这个细节时是怎么考虑的? 丁荫楠:的确,我们这部影片里很少有生活化的细节,我们当时的考虑是,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政治家,这部电影主要纪录和他有关的政治事件。但是,一些必要的生活细节还是需要的,以表现他的人情人性。就拿这个火车上的细节来说吧,观众能体会到邓小平同志为国为民的操劳。 记者:为了戏剧性考虑,整部影片有没有艺术虚构的成分在里面? 丁荫楠:完全没有。影片里所有的细节都是史实,我们是用事实来讲述邓小平同志的一生,虚构、戏说的成分完全不存在。 记者:对这部主旋律影片的票房期待如何? 丁荫楠:其实我最关心的是25岁以下观众的看法。30岁以上的观众因为他们经历过当时的时代,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定深有感触,但25岁以下的观众就不一样了,他们像生活在蜜糖罐里,对那个年代知道的很少。如果他们也能被这部影片感动的话,那更说明这部影片成功了。 记者:影片放映的过程中很多观众都非常感动,你认为它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丁荫楠:这当然要靠很多人的支持,邓小平的扮演者卢奇也功不可没。 主演卢奇:演《邓小平》感到荣幸 卢奇曾在30多部影视片中扮演过不同时期的邓小平形象,此次担当《邓小平》的主演,是第一次演老年邓小平。 记者:扮演邓小平对你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那么这部影片拍起来是不是很顺利呢? 卢奇:其实并不顺利,我的压力很大。因为我虽然在不同的影视片中演过邓小平同志,但演到80多岁还是第一次,我本人还是中年,所以在把握上有一点压力。年龄的跨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境界的体现。作为这部影片的绝对主角,我必须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生动地再现出来。 记者:扮演老年邓小平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卢奇:主要就是化妆的工作要做足,因为在形象上必须做到一致。为了把我这个49岁的人变成80多岁的“邓小平”,我们不停地试妆,最长的一次达到了7个多小时,非常累。 记者:邓小平同志的家人做过指导? 卢奇:对,他们的指导当然很权威。比如他们会纠正我在扮演小平同志时候的穿着、说话的音调神态等等,很细致入微,最后的效果也很好。 记者:我看到影片中出现邓小平南巡的场景时,很多人甚至都看得出是发自内心地哭了,你当时在现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卢奇:看到这么多人的共鸣,我的心里也很激动。那个时候,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受到的爱戴绝对是像大海一样深,我也为我能演出这个角色而感到荣幸。 记者观察:拍得非常大气 去看《邓小平》的首映,本来是出于工作原因。但当我真正静下来坐在人民大会堂里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银幕。这部主旋律电影的确吸引着我从头看到最后,其间还几次流泪。 《邓小平》以时间为线索,将邓小平同志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因为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所以对这些轰动一时的事件,大多数都只在课本中读过,关于细节知道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看到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谈判、接受着名记者法拉奇的采访等场景时,充满了好奇,而邓小平的讲话更是让我激动万分,领袖的个人魅力展现无遗。 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也非常大气。邓小平1992年视察深圳的场景中,陪同参观人员向他指出,对面就是香港。邓小平说:“我要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后镜头从他身上转向对面的岛屿———香港。镜头很慢、很抒情,这样的话、这样的场景因为他老人家的过早离世现在听来都很伤感。 导演丁荫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他最关心的是25岁以下的观众是不是喜欢这部电影,而作为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25岁以下的观众,我想我的感受应该可以作为他们的代表:这部电影中的细节可以满足年轻观众对于以往那段历史的认识心态,而这也是吸引观众的地方。 观众感言:感动得快哭了 崔永元(央视主持人):这是一部让我感触很深的电影,因为影片中的事情大多数我都经历过,所以很有共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思想现在看来大家都很能理解,但在当时,的确只有他一个人敢那么做,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佩服的。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拍得非常成功。 刘兰芳(着名评书家):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看电影了,这回听说《邓小平》要上映,怎么也要来看一次。影片的确拍得非常好,细节也把握得很到位。卢奇演得很好,尤其是在语言形态上很像邓小平同志。 观众甲(60多岁的老人):我在看的时候都快哭了,真的。尤其是看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邓小平来到那些正在猪圈羊圈打扫的老师们身边,叫他们“老师”,我真的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走出会场转了几圈才回来,这部电影唤起了我很多的回忆。 观众乙(30岁左右的女性):这部电影很感人,应该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观众欣赏。这部电影生动地把当年的历史再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回顾。 100多位退休乾部当演员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高考。”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端座在台下的100多位演员,重现25年前科技教育界的盛会。这些演员都是来自外交部等部门的退休乾部,他们中有驻外大使,有国家机关的司、局长。他们中不少人正是因为邓小平当年拨乱反正狠抓高校招生改革,才和国家一道改变了命运。为了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些年事已高的老同志,一大早便带着当年的服饰来到人民大会堂,扮演在银幕上可能连自个儿身影也看不清的群众演员。一天10多个小时,累了,席地而坐;饿了,和剧组一道吃盒饭。导演一声“预备”,他们就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摄影机前。 卢奇如何演老年“邓小平” 尽管卢奇曾在多部戏中扮演过邓小平,但对这次扮演邓小平依然感到了压力。他坦言:“史诗巨片《邓小平》是我迄今为止创作难度最大的一部戏。”影片中邓小平一出场就在1976年底,当时已经72岁了,一直要演到1994年90岁时的邓小平,其难度可想而知。 今年48岁的卢奇要变成70岁到90岁的“邓小平”,第一难度是要在化妆上下功夫。着名化妆师徐广瑞和助手研究了有关邓小平大量的资料、照片和录像带,一个个角度、一个个细节地反复揣摩。目前国内化老年妆沿用乳胶术,即把皮肤撑开、绷紧,刷上乳胶,吹乾,一收缩,皮肤出现皱纹。卢奇皮肤过敏,用此方法几天后皮肤就发炎,疼得钻心。后来又采用最新研制的一种化妆材料,比乳胶好,对皮肤伤害也小。卢奇每天要用两三个小时化妆,在脸上粘上大大小小19块塑型皮肤,有时一粘就是近20小时。最长的一次化妆花了七个多小时。 对于卢奇来说,要成功体现晚年邓小平的风采,除了外形接近,更重要的还是表现邓小平内在的精神气韵。九十高龄的邓小平,步履较为缓慢,体态不够灵活,声音显得苍老,但思维依旧活跃,思路依然清晰。卢奇说:“要练到自己的神经末梢都有感觉,才能进入状态,以达到对其精神气质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撒切尔夫人”是这样找到的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相互举杯庆贺。这是邓小平实现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邓小平晚年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有关部门强调这场戏必须在影片中出现。 《邓小平》剧组从成立之日起就寻找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直到影片快结束拍摄时仍未找到合适的人选。剧组不得已通过《羊城晚报》向海内外读者征询“撒切尔夫人”的线索。 这时,曾在电影《我的1919》中饰演伯爵夫人的法国演员蔷科引起剧组的关注,导演和制片看了蔷科的录像带后,一致敲定撒切尔夫人就是她了。这是惟一的最佳人选。剧组一番奔波,以最快的速度为蔷科办好签证。蔷科抵京,戏服一穿,戴上发套,活脱脱当年的“铁娘子”。 一切准备就绪后,实拍开始,18年前重大的历史一幕在这里重现。在人民大会堂,身着蓝底红点的连衣裙,手拎着黑皮手袋的撒切尔夫人与随从一同进入大会堂,走向福建厅。在福建厅等候的邓小平握住了迎面而来的撒切尔夫人的手…… 随着导演丁荫楠一声“OK”!影片《邓小平》最后一组重头戏终于圆满完成了,剧组的主创人员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