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当时恰逢米家山开始思考——“电影这个职业究竟适合不适合我做?对于纯个人来讲,有一个矛盾,费了那么大劲做出来,最后给你关起来。电影不能和观众见面的时候,就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浪费生命。”“但那时候毕竟学了电影,还刚刚毕业,就在这时,偶然在《收获》上看到王朔的《顽主》。当我看到《顽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忽然找到了一个渲泄口,必须有一个嬉笑怒骂的方式,不用这么认认真真的。用讽刺的、调侃的,渲泄社会压抑。我内心和王朔的魂完全一致,所以拍摄的时候心里特别爽快。”[1][1]
演员表演
葛优曾这样说道:“在《顽主》中的表演方式对我以后的风格影响很大。现在我是人多了就得躲,但那个时候有人在大街上叫我一声杨重,我简直得意极了。之后我演了许多创作风格和人物特点都比较类似的戏,这种表演风格也就延续了下来。我和张国立、梁天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像影片中的这样,我们当时都是看的小说。我们在搭词时都很随意,把生活中的一些原生态气息都带了进来。因为对白都很生活化,所以我们在表演时的状态也比较放松,这与以往的影片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