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艾吕雅,法国诗人,生于巴黎北部的圣·德尼。父亲为会计师,母亲是裁缝。1912年因重病中断学业开始文学创作,1917年发表首部诗集《责任与焦虑》。一战后参与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投身反法西斯斗争,1924年婚姻危机后创作《痛苦之都》等作品,与毕加索等艺术家密切合作。保尔·艾吕雅1916年作为护士参战,1926年出版诗集《痛苦之都》《生活的底层或人类金字塔》,1929年完成《爱情与诗歌》。提出“诗歌物理学”主张,强调诗歌需以物理学方式表现自然世界,通过“不间断的诗”解放诗歌形式。著有《公共的玫瑰》《凤凰》《和平咏》等诗集,诗歌善用奇特比喻与排比句式,在打破传统韵律同时保持语言精炼。其电影创作涉及《格尔尼卡》《黄金时代》等作品。
保尔·艾吕雅,法国诗人,生于巴黎北部的圣·德尼。父亲为会计师,母亲是裁缝。1912年因重病中断学业开始文学创作,1917年发表首部诗集《责任与焦虑》。一战后参与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投身反法西斯斗争,1924年婚姻危机后创作《痛苦之都》等作品,与毕加索等艺术家密切合作。保尔·艾吕雅1916年作为护士参战,1926年出版诗集《痛苦之都》《生活的底层或人类金字塔》,1929年完成《爱情与诗歌》。提出“诗歌物理学”主张,强调诗歌需以物理学方式表现自然世界,通过“不间断的诗”解放诗歌形式。著有《公共的玫瑰》《凤凰》《和平咏》等诗集,诗歌善用奇特比喻与排比句式,在打破传统韵律同时保持语言精炼。其电影创作涉及《格尔尼卡》《黄金时代》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