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片早期著名的制片,台联公司的主要领导者。赖国材原为发行商,掌握台中两条院线中之一条,发展成自己的发行系统。1955年台语片开始生产,为满足大制片量所需,赖国材运用原是为香港影人来台拍片所设计的押税办法,以海外公司名义经营底片进口的生意,并且很快的由电影发行投入制片的工作。
1958年台联发行《王哥柳哥游台湾》,大受观众欢迎,引发系列电影与跟拍风潮,也因此成为台联公司的奠基作品。1959年台语片开始陷入第一波不景气,赖国财和大来公司的郑锦洲在雾峰租下文化戏院拍摄影片,以李泉溪为主要导演大量摄制歌仔戏电影,与当时知名剧团及名歌仔戏演员合作,就这样在许多大公司陷入低潮之时,赖国材率领的台联公司反而在製作与发行并进的方式下逐渐发展出规模。在1960至64年之间成为台语片主要的制作、发行公司,制作发行《高雄发的尾班车》与《台北发的早车》都曾风行一时,赖国材带领台联以发行的角度计画电影拍制,使得行销部门在电影产业结构中的逐渐壮大,深刻影响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1982年3月心脏病发,病逝于台北,享年六十一岁。
台语片早期著名的制片,台联公司的主要领导者。赖国材原为发行商,掌握台中两条院线中之一条,发展成自己的发行系统。1955年台语片开始生产,为满足大制片量所需,赖国材运用原是为香港影人来台拍片所设计的押税办法,以海外公司名义经营底片进口的生意,并且很快的由电影发行投入制片的工作。
1958年台联发行《王哥柳哥游台湾》,大受观众欢迎,引发系列电影与跟拍风潮,也因此成为台联公司的奠基作品。1959年台语片开始陷入第一波不景气,赖国财和大来公司的郑锦洲在雾峰租下文化戏院拍摄影片,以李泉溪为主要导演大量摄制歌仔戏电影,与当时知名剧团及名歌仔戏演员合作,就这样在许多大公司陷入低潮之时,赖国材率领的台联公司反而在製作与发行并进的方式下逐渐发展出规模。在1960至64年之间成为台语片主要的制作、发行公司,制作发行《高雄发的尾班车》与《台北发的早车》都曾风行一时,赖国材带领台联以发行的角度计画电影拍制,使得行销部门在电影产业结构中的逐渐壮大,深刻影响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1982年3月心脏病发,病逝于台北,享年六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