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曲家。1938年5月参加抗日游击队。随即考入干部训练所,跟随马义之学音乐,毕业后在宣传队工作。1939年2月任冀中军区游击三支队曙光剧社歌舞队长。随社长杜保洁学合唱指挥。在此期间结识音乐家王佩之,戏剧家苏友邻、鲁易、金欣等。同年5月1日经社长杜保洁、指导员阎建中介绍成为中共党员。秋,任26团宣传队队长。参加金坡战斗。1940年创作第一首歌曲《七七之歌》,在纪念抗战三周年军民大会上演出。后参加百团大战,写出第一篇通讯《郭英杰七处负伤》,载军分区《导报》。1941年春,调二分区七月剧社任分队长。自1941年起师从韦虹学习作曲、指挥及声乐约5年。1945年1月任七月剧社副指导员。1946年1月调军区冀晋剧社创作组工作,因病回家养病。6月初病愈归队。1949年部队改编为66军,冀晋剧社更名军文工团,李舒田任团长,唐诃任指导员。1950年两次带队入朝鲜。1952年调华北军区抗敌剧社创作研究室。1953年第三次入朝。1958年与华江、贾冬温负责组建战友歌剧团。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
中国作曲家。1938年5月参加抗日游击队。随即考入干部训练所,跟随马义之学音乐,毕业后在宣传队工作。1939年2月任冀中军区游击三支队曙光剧社歌舞队长。随社长杜保洁学合唱指挥。在此期间结识音乐家王佩之,戏剧家苏友邻、鲁易、金欣等。同年5月1日经社长杜保洁、指导员阎建中介绍成为中共党员。秋,任26团宣传队队长。参加金坡战斗。1940年创作第一首歌曲《七七之歌》,在纪念抗战三周年军民大会上演出。后参加百团大战,写出第一篇通讯《郭英杰七处负伤》,载军分区《导报》。1941年春,调二分区七月剧社任分队长。自1941年起师从韦虹学习作曲、指挥及声乐约5年。1945年1月任七月剧社副指导员。1946年1月调军区冀晋剧社创作组工作,因病回家养病。6月初病愈归队。1949年部队改编为66军,冀晋剧社更名军文工团,李舒田任团长,唐诃任指导员。1950年两次带队入朝鲜。1952年调华北军区抗敌剧社创作研究室。1953年第三次入朝。1958年与华江、贾冬温负责组建战友歌剧团。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