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第七日:亚洲电影千呼万唤始出来
时间:2012.02.16
来源:1905电影网
魔幻现实主义:《动物园的明信片》
印尼电影,这几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和态势登上了国际舞台。这当中首屈一指的是第四日亮相柏林的布莱恩特·曼多萨。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印尼电影人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而印尼电影也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渐渐走到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当日上映的《动物园的明信片》是一部印尼人拍摄、印尼人主演、印尼人发行的原汁原味的印尼电影。其导演艾德恩非常年轻,出生于1980年他的,今年刚刚32岁。早年间,他在印尼学习舞美设计,后来又学习了电影。2009年,他拍摄了短片《床上之旅》,随即便被邀请到了柏林电影节。同年,他就拍摄了自己的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失明的猪也想飞》。影片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的好评,而且还在鹿特丹电影节上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在后来的三年中,艾德恩没有拍片,而这部《动物园的明星片》只是他的第二部长片。
《动物园的明信片》讲述了一个略带有忧伤的淡淡的故事。动物园,是一个充满了渴望的地方。住在里面的动物想着自由,而前去游玩的人们却想着自己是不是能在这找到“野性的呼唤”。在这个环境里,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幻想着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而兰纳就在这里长大。兰纳小时候,她的父亲把她丢在了雅加达的动物园里,她是被这里的饲养员养大的。一个和长颈鹿、大象和河马为伴的年轻女孩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什么幻想呢?兰纳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和一个牛仔在一起,并且相伴到老。兰纳会和他一起,离开动物园,到外面的世界好好看看。但是,牛仔来的快,走的也快。一阵风一样的魔法之后,牛仔就消失不见了。孤苦的兰纳只有孑然一身地呆在现实世界里。兰纳真的离开了动物园,她在一家SPA馆里做了女性的按摩师。但是对牛仔的渴望与对动物园的乡愁,却一直不曾离她而去。
没有什么动物在拍摄电影的时候被伤害,但是在观赏这部电影的时候,观众的耐心却遭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这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的电影,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情感表述,只能让观众看的一头雾水。而且,这部电影还猎奇式地拍摄了很多动物园里的生活,看起来,这就好像是一部介绍这个占地350英亩的巨大动物园的纪录片。同样是发生在游乐场所,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动物园的明信片》的明信片和贾樟柯的《世界》是两部截然不同的电影。《世界》提供了一种政治化、情感化的表达,而《动物园的明信片》则更倾向于纪实性的描绘。片中有一直叫做朱拉的长颈鹿,它几乎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主演之一。后来,女主角成为了按摩师,这其实是一种隐喻,因为她在从事的是色情业,这份工作也是不得体的。虽然影片这样结束,显得太过于草率,但是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些“群像性”的画卷,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等等。这种社会性的文本,为不算有趣的影片增添了一些社会意义。艾德恩扑捉到了一些真正奇妙的时刻,游人们和动物在一起玩的时候,让人不断地想起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名作《热带疾病》。只是,这样的镜头和序列出现在这部电影中缺少明显的意义。因为影片的主题并不在讲述游人和动物的关系上。
因为带有太多的个人特色和实验特色,《动物园的明信片》的口碑并不是太好,《好莱坞报道者》这么评价影片:“影片的结构不算清晰,而且有很多镜头和片段不甚明了。女主角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不在表演,只是面无表情地呆着,台词也很少。这样半实验的影片恐怕很难找到自己的市场和口碑。或许在柏林结束之后,这部电影都不会在电影院里大规模上映。”
>>查看全文
相关资讯:
柏林电影节首日综述:一如既往的冷清
柏林电影节第二日综述:竞赛片口碑不佳
柏林电影节第三日:皮特、朱莉抢镜 竞赛片热映
柏林电影节第四日:来自丛林的公路片《猎物》
柏林电影节第五日:美国参赛片遇冷口碑不佳
柏林电影节第六日:葡萄牙参赛片《忌讳》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