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电影网]独家解读第四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影节

时间:2012.11.09 来源:1905电影网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电影研究系教授克里斯·贝瑞

    11月1日,万像主办的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文莱厅(Brunei Gallery)举行,中英导演、制片单位、投资方及宣发机构将轮流发言,共同探讨中国影视市场现状,分享在中国操作影视项目的经验。之后,中英代表还将上台推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海外项目寻求资金、中英影视合拍等。论坛主要聚焦对国际合拍项目的分析和商议,为未来跨国间电影合拍、制作提供合作机会,真正实现中外影视产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为打造中国文化经济、促进中国创意产业进步提供绝佳机遇。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电影研究系教授克里斯·贝瑞教授接受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的专访时表示:“早些年前提及中国影像,大部分西方观众、甚至世界各地的观众的脑海中主要还是动作片、武打片之类的电影。但是某些对中国电影有一点了解的人也能联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盛的中国文艺片、近年来流行的电影和纪录片等等。而“中国形象”已经从我年轻时封闭、远离世界的形象演化成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中国的商品和中国人一样遍布世界,许多人已经感觉到了中国作为一支新兴超级力量的存在。要推广自身形象,中国必须首先具备标志性的形象符号。

    至少中国已经有了辨识度很高的形象符号,这些符号都可以让人们与中国产生联结。但真正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的形象符号,如何将对这些符号的认可转化为真正的兴趣和由衷的钦佩。这是关于推广中国形象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于此同时又要尽量避免“自我东方化”。一方面,“自我东方化”确认了现存的刻板印象和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自我东方化”,这些模式的塑造和发展方向可以被掌控。英国电影也同样陷入了模式化生产,像《诺丁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之类的电影对英国人的生活进行典型化塑造,而现实中英国人的生活并非如此。但这些模式能够迎合国外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陷入了模式化。市场有某种需求,我们必须多多少少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使生产利益最大化。你可以尝试在模式化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进行改变,但简单地抛弃模式是不可行的。另外,有些刻板印象,比如种族主义的偏见,即便受到市场欢迎,也会自然地遭到抵制。”

    克里斯·贝瑞教授曾任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和东亚电影文化,电影院与公共空间,电影中的性与性别,纪录片,及民族电影与跨民族电影理论,他希望中国电影应该具备与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能力,也期待通过第四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将中国电影的影响力逐渐扩散。

下一页: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闭幕式星光璀璨
>>查看全文


点击进入第四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专题

裂战
动作

裂战

硬汉保镖血战毒枭

宿敌
剧情

宿敌

女教授被荒野焚尸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沉默的荣誉
爱情

沉默的荣誉

戏剧再现民警生活

杨贵妃
爱情

杨贵妃

大唐盛世一代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