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檀健次 | 拿到近期新片最高分 他又突破了!
1905电影网专稿 “正义或许无声,但震耳欲聋。”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檀健次主演的电影《震耳欲聋》凭借现实意义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收获不俗口碑,成为后半程跑出的“小黑马”,也以7.5评分位列国庆档新片第一。
作为国内首部揭露聋人定制骗局的银幕之作,影片讲述了出身聋人家庭的“灰度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在卷入一场针对聋人群体的定制骗局后,于名利诱惑与道德良知间挣扎抉择,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做客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时,檀健次表示李淇的“灰度”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他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角色,但也正因如此更立体,更有张力,也更真实。”
怎样由表及里接近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律师李淇的内心世界,如何为李淇“辩护”,陪他走过戏中的几次人性“审判”;回顾表演之路,又有怎样的体悟和收获,听檀健次讲述与李淇有关的故事。
点击链接收看:檀健次谈如何保持“初心” 只想追名逐利会很痛苦
1
《震耳欲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首次将镜头对准聋人群体的反诈困境,让这个在信息壁垒中艰难生存的群体走进大众视野。
谈及影片的社会意义,檀健次直言这是吸引他接下角色的原因之一:“这个题材非常新颖且大胆,它敢于触碰大家鲜少关注的灰色地带,不只是讲诈骗故事,更藏着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救赎。”
为贴近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律师李淇的身份,檀健次在开拍前做了全方位的准备。法律专业上,他特意前往“律所”体验生活,跟基层律师一起在法院门口“趴活”,观察律师的工作状态,并尝试写诉状,沉浸式感受市井律师的生存状态。
另一边,手语学习同样是不小的挑战,他不仅要在开机前掌握所有手语,还要区分专业手语与自然手语、南北方手语的差异。“我给自己立了个 KPI,手速必须赶上语速,因为李淇从小在聋人家庭长大,手语对他来说就像母语一样自然。”檀健次回忆道。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还要数和聋人群体的直接接触。在北京郊区的一家聋人咖啡厅,他和听障员工一起学做咖啡、烤饼干,还听他们分享了自己创作的歌曲。“他们用手语集体为我‘唱’歌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了,那一刻我更明白了这部戏的意义。”
在檀健次眼中,这段经历改变着他对聋人群体的认知:“他们每个人都非常阳光,积极向上,会让你感觉听障不是缺陷,而是一种特征,甚至因为能屏蔽掉不好的声音,他们的世界更纯净更美好。”
而影片最后一场法庭戏,堪称檀健次在手语上的“终极考验”——这场戏中,李淇嘴上说的台词与手上的手语表达毫无关联,这种“左右脑互搏式 ”的表演难度,连专业手语老师一开始都直言“不可能做到”。
檀健次只得转换思路,利用自己的舞蹈基础,把手语当做舞蹈动作来记先通过肌肉记忆掌握手语序列,再逐步匹配口语内容,才慢慢找到突破口。然而,更戏剧性的是,临近拍摄时,剧组临时通知手语词需要修改,这让他此前的准备几乎归零。
最终,在导演、编剧与手语老师的建议下,檀健次参与到手语词的创作中,“因为我已经跟着李淇走了这么久,知道他此刻最想对聋人群体说什么”。凭借这份对角色的理解,他仅用一两天就完成了新内容的消化,最终呈现出那场情感饱满又极具冲击力的法庭发言,那是李淇的心声,也是檀健次对人物的共情。
2
李淇并非传统影视剧中的“完美主角”,他渴望摆脱聋人家庭的标签,在名利场中追逐尊严,却又在良知拷问下逐渐觉醒,是充满人性复杂度的“灰度律师”。谈及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檀健次认为正是这种复杂让人物更有生命力:“他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只是在欲望与抉择中挣扎的普通人,这种真实的张力最吸引我。”
为驾驭角色的多重面向,檀健次选择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探寻李淇的行为动因,“因为他的出身、成长过程中的承受的屈辱,才让他最终变成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
在檀健次看来,李淇的转变伴随着多次的“内心审判”,这几场重头戏也成为他塑造人物的“抓手”。
比如,与助手小汤在电梯的决裂,看似是李淇“黑化”的开始,却也是他在面对内心良知与正义的拷问;面对聋人女孩张小蕊的怒斥“你才是真的哑巴”。李淇积压多年的委屈彻底爆发,一句“我想活得好一点有错吗”的嘶吼,道尽了他对“被听见”的渴望。
还有和潘斌龙饰演的老马那场无声的“对话”,一句“我不想死在家里”成为击垮李淇心理防线的关键。“那时他真正感受到了聋人被世界‘遗忘’的孤独感。”
当然还有吴阿姨的离世与金松峰的威胁。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不作为”逝去,当他和聋人群体一样被金松峰的打手羞辱欺负,李淇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觉醒。
“很多事情只有你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别人的痛苦,我们经常说李淇是个天蝎座,他那一刻他全部的斗志,都被点燃了。”
戏里的几次审判串联起李淇的成长弧线,也让“灰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成为可感可知的人性轨迹。
很多人会说李淇乍看上去和大众印象里的檀健次反差感十足,但檀健次认为,对人物的理解与共情是突破所谓反差感的关键:“当你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就不存在所谓的反差,你只是在呈现他本就有的样子。”
点击链接收看:檀健次:未来踏实本分 好好沉浸在创作里
3
从最初入行的懵懂到凭角色收获认可的实力演员,檀健次的演员之路已悄然走过17年。回望这段历程,他坦言最大的成长是“学会倾听角色、理解角色、成为角色”。
2018年,综艺《我就是演员》中评委一句“这才是偶像”的评价,让檀健次的表演潜力被更多人看见;2020年《鬓边不是海棠红》里,他为戏份不多的京剧名伶陈纫香潜心学习戏曲,那场平静却孤独的舞台自刎戏成为经典。
2022年《猎罪图鉴》的热播,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在之前与1905电影的对话中,谈到沈翊之于自己的意义,檀健次曾说:既让更多人认识了他,也让他感受到表演的信念与价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檀健次又遇到了《长相思》里的相柳,他把角色外表的冷酷决绝与内心的隐忍深情诠释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看到他驾驭古装复杂角色的能力。到了爱情电影《被我弄丢的你》中,他又将都市男女在情感里的犹豫与遗憾演绎得细腻动人。
回顾檀健次的各路角色,鲜少有重复和雷同,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选择标准,不在意戏份的多少,也不刻意寻求反差和突破,而更在乎它是否足够立体和丰富,“不能是一个很片面的角色,希望它能住到我心里,也能住到观众心里。”
《震耳欲聋》里,李淇经历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檀健次直言自己也会面对这样的“核心挣扎”,如何在高峰和低谷时,都能不忘记自己的初心,这是檀健次的心得:
“如果你像李淇一样想要得到名利,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痛苦,因为人总有失败、不得利的时候,但如果你只专注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每天离这个目标近一点,心态就会不一样。”
“其实我也在不停地告诉自己,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好,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好的定义从外界的评价重新拉回自己的内心,自我价值可能不是一定要达成某一个目标,而是我要离这个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
“对未来的檀健次,我希望自己能踏实本分,好好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